学术投稿

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临床效果评价

吴远鹏

关键词: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 左氧氟沙星,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 =42)和实验组(n =42),参照组采用磷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予以比较,实验组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予以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72例骨科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通过分析所有病人临床特征之后,分析两组分别利用常规及预见性护理各86例之间差异,对比并总结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长等临床指标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长,控制并发症以及提升病人护理满意程度,建议推广。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DCA 循环法在提高 ICU 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 PDCA 循环法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方法:对该科50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调查分析,对存在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应用 PDCA 循环法质量改进后手卫生依从率有了明显进步,手卫生洗手指征合格率和洗手步骤合格率分别上升了20%和16%,手卫生依从正确率上升了37%,错误率下降至3%,未执行率下降至2%。结论:PDCA 循环法对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金佳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 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的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具体的分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具体的分为轻度患者和中重度患者,另外选取健康的人群50例,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员的 MCP -4、MDC 和 IL -4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和 IL -4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 <0.05),通过线性关系分析,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与 IL -4水平成正相关。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与 IL -4水平与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中重度患者 MCP -4和 IL -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显著。与此同时 MDC 水平,中重度患者的水平高于轻度患者,但是具体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MCP -4、MDC 和 IL -4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表达及其与发病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能够有效的显示患者的病情状况,观察组患者 MCP -4、MDC 和 IL -4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中重度患者 MCP -4和 IL -4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8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安全隐患干预护理,对比2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较对照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低(P <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中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加强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几率意义重大。

    作者:邵志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C 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 PC 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于该院住院的108例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放疗;同时对照组(54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C)化疗措施,观察组(54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C)化疗,采用新制定的 WHO 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RECIST)依据胸部 CT 结果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较对照组66.67%显著较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27.78%较对照组51.85%显著较高(P <0.05);出院1年及3年后,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87.04%、70.37%较对照组77.78%、59.26%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肺腺癌患者时,PC 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

    作者:杨欣;赵伟庆;王琦;季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患者依从性对西药房退药处方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析患者依从性对西药房退药处方的影响。方法:汇总该院门诊西药房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退药处方情况,总结退药处方原因、明确患者依从性对西药房退药处方所造成影响,之后制定相应解决对策提高患者依从性。收集该院西药房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开具药方,计算西药退药处方率,并与对策实施前进行对比。结果:我院西药房主要退药原因包括更改医嘱、药物不良反应、疗效不佳、不依从等,其中费用高、拒绝医嘱用药等用药不依从情况达到10.1%。通过实施针对性对策提高患者依从性后,我院西药房退药处方率由原来的0.50%降低为0.34%,前后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依从性对医院西药房退药处方有着明显影响,医院可通过一定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减少退药处方,提高医院对退药问题处理水平,终维护药品安全。

    作者:陈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对98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产妇自身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原因,其次是胎盘因素。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做好母乳喂养;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环节;正确评估出血量,规范产后护理措施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休克患者及时诊断,监测及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骆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实践探讨

    实验教学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方面,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联系工作实践,探讨护理学实验室的建设与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董丽君;向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采用健康宣传教育,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17.25±4.13)分,高于对照组的[(11.35±2.15)分,P <0.05)]。结论:延续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芳;任曼曼;周晴;杨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呼吸训练对慢阻肺病人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呼吸训练对慢阻肺病人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4个月的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行为和生存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训练有助于慢阻肺病人在出院后提升自我护理行为,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临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一步推广。

    作者:童全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超声联合 CT 在急腹症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对急腹症的患者使用超声联合 CT 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接受的62例急腹症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以上患者进行超声联合 CT 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患者使用上述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使用 CT 检查的急腹症患者呈现阳性表现的患者58例,CT 检查的阳性率为93.55%。使用超声检查的急腹症患者呈现阳性表现的患者55例,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为88.71%。结论:超声和 CT 对检查急腹症的阳性率较高,因此对急腹症的患者可以使用上述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

    作者:高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对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神经内科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找出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研究其相应的对策。结果:测试组对我院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观察后分析出了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得到有效的防范措施,测试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董秀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20例由安全隐患引发的护患纠纷中,8例是由患者的原因造成的护患纠纷,占纠纷总数的40%,12例是由院方原因造成的护患纠纷,占纠纷总数的60%。结论:要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提高其业务素质与思想素质,将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法律意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作者:陈桂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注方法。对比(1)两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的血药浓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分别为96%、84%,比较有差异(P <0.05)。(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0.25 h、0.5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1 h、2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2 h,q6 h)延长输注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肯定,血药浓度高。

    作者:戚建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接收的8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82%,对照组为15.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白小冬;商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调查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现状,为进一步规范骨科护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护理过程数据的记录,对两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容易发病原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6.00%,而对照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23.65%,并且对照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容易发病的原因远远大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了容易发病的因素,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光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具体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实行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之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和上报数、护理投诉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这一结果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未实行该制度期间时的各项统计结果加以比较,对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具体效果做出评价。结果:该项制度实行之后,我院的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与制度实行之前相比较,我院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明显减少,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明显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各项差异均得到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处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张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妇产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308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病原体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08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发现,细菌性阴道炎810例(15.3%),念珠菌阳性1110例(20.9%),滴虫阳性60例(1.1%)。其中3526例进行了病原体检查,共检出病原体2615株,包括支原体1948株(74.5%);衣原体136株(5.2%);淋病奈瑟菌17株(0.7%);念珠菌276株(10.6%);革兰阳性球菌140株(5.4%);革兰阴性杆菌98株(3.7%)。解脲脲原体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8%、18.2%、26.3%、27.2%,对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9.4%、99.8%、99.9%。人型支原体耐药性较强,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仅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75.3%、96.2%、97.3%,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小于7.0%。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24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全部敏感。未发现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结论: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种类复杂,治疗女性阴道炎时,应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仲亮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对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收治的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共计80例,对其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对腮腺肿瘤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加强围术期内的管理、采取多方位的综合治疗均有利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以及护理效果的增强。结论:对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内的护理干预进行加强,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预后效果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咏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中医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原发性肝癌共计56例纳入研究,经数字法分组。28例设对照组,介入治疗术后实施常规护理。28例设实验组,介入治疗术后实施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症状评分较低,生存质量较高,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中医护理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中应用效果好,作用显著,应予以推广。

    作者: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