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腔髓外浆细胞瘤1例

刘秋丰;孙海波

关键词:髓外浆细胞瘤
摘要:髓外浆细胞瘤(EMP)常见部位包括鼻腔、鼻窦、鼻咽部、扁桃体等。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本文报告1例鼻腔 EMP 的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以“发现右侧鼻腔肿物10余天”为主诉来我科就诊,患者10余天前发现右侧鼻腔肿物,伴鼻塞,鼻流白涕,无鼻部疼痛,未治疗。入院后见无鼻塞及鼻流涕,无头胀痛,嗅觉尚可,时有咽部异物感,无咽痛,无发热。专科检查:鼻:双侧鼻腔粘膜光滑,右侧下鼻道可见一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韧,向后生长,未见异常分泌物。咽: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大,表面无充血,无脓点及脓栓附着。喉:间接喉镜见:喉粘膜光滑,会厌色常,边缘锐利,双声带运动、闭合可,双梨状窝及会厌谷清晰。电子鼻咽镜:右侧中鼻甲前端糜烂,鼻中隔右侧后端见一红色新生物,鼻咽部粘膜光滑,双侧咽鼓管咽口清晰,未见新生物。鼻窦CT:双侧上颌窦、部分筛窦窦壁粘膜增厚。双侧下鼻甲粘膜增厚。鼻中隔后方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为1.0 cm。余副鼻窦透过度良好,窦壁骨质完整连续。余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入院后,于全麻下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双侧下鼻甲后端均可见红色肿物,源于鼻中隔。术中尽量清除肿物,予 Merocel 1条填塞各鼻腔,术后离体组织送病理。病理诊断:结合免疫组化倾向鼻腔髓外浆细胞瘤。免疫组化:CK 广谱(-)CgA(-)Syn(-)NSE(-)S -100(-)TTF -1(-)Vimentin (+)LCA(+)CD79α(+)CD20(-)CD56(-)EMA(部分+)CD34(-) ;CD31(+)Ki -67(-)HMB45(-)Desmin(-)。术后预防感染治疗。术后48 h 撤出鼻腔填塞物,见局部粘膜恢复良好。后转入肿瘤科予放疗治疗。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来该院接受诊治的82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各41例,比较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探究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探究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在住院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相较于比较组病人都明显要好,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极大的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加快病人受损神经的康复,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左瑞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调查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现状,为进一步规范骨科护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护理过程数据的记录,对两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容易发病原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6.00%,而对照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23.65%,并且对照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容易发病的原因远远大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了容易发病的因素,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光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试论益气强心汤用于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总结益气强心汤用于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救治的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患者共70例,进行分组,治疗组(n =36例,施为益气强心汤进行救治),常规组(n =34例,施以常规药物进行救治),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优于常规组(76.47%,P <0.05)。结论:对阳虚水停型心力衰竭患者施以益气强心汤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国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 PICC 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 PICC 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诊治的160例 PICC 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8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7.5%,对照组为42.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67.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施 PICC 置管操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够加快护理人员掌握 PICC 操作技能及护理知识的速度,降低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规避护理风险出现,提升了护理质量及对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宋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78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参照组(42.59% vs.23.08%),病情恶化率明显低于参照组(10.26% vs.25.64%),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76.92% vs.43.59%),差异显著(P <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肿瘤科护士对辐射防护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目的:通过提高肿瘤科护理人员对辐射危害的知晓率并且落实相应的防护对策,减少辐射对护理人员的危害率。方法:对该院51名肿瘤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并进行培训。结果:护理人员在培训后对核医学的危害、放射性粒子的危害、放射卫生相关法规标准三方面的知晓率分别为(100%、96.1%、94.1%),显著高于培训前(分别为49.0%、37.3%、2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人员在培训后对电磁辐射时使用铅屏风或者穿戴防护服装、核医学治疗区工作时使用铅屏风或者穿戴防护服装、接触放射性粒子时使用铅屏风或者穿戴防护服装三方面防护措施的实施率(98.0%、100%、94.1%),显著高于培训前(分别为78.43%、60.8%、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合理的防护对策并落实,可以有效的降低辐射给护理人员带来的危害。

    作者:王雪;李云力;张进;丁凯凯;王丽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采用健康宣传教育,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17.25±4.13)分,高于对照组的[(11.35±2.15)分,P <0.05)]。结论:延续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芳;任曼曼;周晴;杨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两种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A 克氏钢针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5例。B 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5例。术后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A 组25例 B 组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B 组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固定组优32个良2可1,优良率97%。A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组优19良3可1优良率88%。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固定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生物力学牢靠术后并发症少便于患者早期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邢学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5141例儿童作为观察目标,依据月龄分为基础免疫组(3~6月龄,n =3894)和加强免疫组(18~24月龄,n =1247),5141例儿童中有63例出现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1.23%,回顾性调查预防接种反应月报表,分析副反应发生的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儿童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基础免疫组副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加强免疫组(P <0.05);冬春季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夏秋季,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和减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副反应,接种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填写疫苗知情告知单,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质量;接种时要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和部位,接种部位的皮肤要进行严格消毒;要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保障药液全部注入肌肉,同时要做好接种前后卫生保健宣教工作,尽量避免高温季节接种。

    作者:谢皆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用于早期乳腺癌治疗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早期乳腺癌治疗中采用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方法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2012年间入住该院的54例进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 A 组;同时再另外选择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5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 B 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观察,用于效果评价分析。结果:经分析软件,发现实验 A 组在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出现比率等比对照 B 组的治疗效果理想,优于传统的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在治疗乳腺癌时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相对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术在对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复发率极低,手术出血量很少,并发症出现很少等优点,在临床中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医学救治中推广使用。

    作者:袁维国;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相符合率为87.3%,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6.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9.4%、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7.9%、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符合率为83.3%。结论: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观专科护士的培养谈中医医院困惑与培训需求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投身于护理实践,并在专业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专科护士的培养正日趋受到社会的重视。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护士需要各专科技术,更是需要护士运用整理观念对疾病进行辩证施护,并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促进康复,提供特色的健康指导,那对护理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临床专科护士职责、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带来的改变,并通过改变及调查谈中医医院在护理工作中发展的制约、困惑,及对中医类专科护士的培养需求。

    作者:许明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 II 度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6例Ⅱ度压疮按科室划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用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对照组用百多邦加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0,P=0.001)。结论:应用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压疮 II 度压疮效果优于百多邦加红外照射。

    作者:罗璟;王菊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持续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过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过程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138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9例,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69例,加用持续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 SaO2无显著差异(P >0.05);经治疗后,研究组 SaO2为(98.65±12.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2.10±1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加用持续护理干预后,非常满意54例、一般满意14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8.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例、22例及8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持续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哮喘患者雾化吸入全程中,可保证雾化吸入全程正确性及足量有效药液吸入,改善临床疗效,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探讨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30例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30例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中17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剩余13例患者单纯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AFP 均值、患者随访生存时间均值、术后5年内存活效率。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术后一个月血清中位数显著低于常规组,且介入组患者术后随访生存时间中位数、治疗后5年内存活百分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介入疗法辅助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能够显著提高该疾病临床治疗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乔章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5例。参照组予以常规西医对症疗法,实验组患者予以中医治疗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明显较高,统计学分析 P <0.05。结论: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莎依娜;赵飞;米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

    目的:对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研究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一组患者治疗方式为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一组患者给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各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低(P <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只有10.00%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后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2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26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在分析相关致病因素的条件下,采取有针对性的医治方法,进一步评价医治效果。结果:(1)26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中毒共128例(49.23%)、颅脑疾病所致共54例(20.77%);代谢性疾病所致42例(16.15%)、心源性昏迷所致36例(13.85%)。(2)26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好转出院168例(64.6%),病情稳定留院继续观察72例(27.69%),病情恶化转入外科治疗16例(6.15%),治疗无效病死4例(1.54%)。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致因诸多,需在分析病因、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医治方法,进一步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张蕾;段淑芬;郭艳玲;刘文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硬通道引流和软通道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本文就硬通道引流和软通道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9例。予以硬通道引流的患者充当参照组,予以软通道引流治疗的患者充当研究组,后比对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血肿量改善情况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好,组间统计后差异显著。结论: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软通道引流,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大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该院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共80例作为患者组,另选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组(P <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郭瑞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