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衰竭患者血透初期液体容量失衡的护理措施

林钰蓉

关键词:肾衰竭, 血透初期, 液体容量失衡
摘要:目的:探析血透初期降低肾衰竭患者发生液体容量失衡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透的62例肾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与总结控制液体容量失衡的干预方式。结果:透析初期液体容量失衡38例,其中超滤过多、低血压表现:头昏13例、耳鸣12例等;超滤不足、液体过多表现:高血压17例、嗜睡头昏7例等。结论:血透初期给予肾衰竭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使透析效果实现优化,值得借鉴与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治疗重度痔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接受 PPH 治疗的27例重度痔疮患者。结果:27例患者采用 PPH 治疗后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手术时间为15 min 左右。结论:PPH 对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水肿、肛门狭窄、失禁发生率明显降低,优势明显,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刘广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钙剂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产后出血

    目的:探究钙剂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产后出血。方法:两组产妇均先常规予以缩宫素肌内注射,对照组予以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宫缩持续时间和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P <0.05);观察组产后2 h、24 h 的出血量分别为(215.7±41.6)ml、(283.7±40.8)m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90.3±42.7)ml、(519.5±47.6)ml,P <0.05]。观察组宫缩持续时间为(3.5±0.8)h,长于对照组的[(1.7±0.5)h,P <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3.7±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7.8±2.6)min,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无子宫切除者。结论:钙剂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产后出血的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量,且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农燕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妇产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308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病原体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08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发现,细菌性阴道炎810例(15.3%),念珠菌阳性1110例(20.9%),滴虫阳性60例(1.1%)。其中3526例进行了病原体检查,共检出病原体2615株,包括支原体1948株(74.5%);衣原体136株(5.2%);淋病奈瑟菌17株(0.7%);念珠菌276株(10.6%);革兰阳性球菌140株(5.4%);革兰阴性杆菌98株(3.7%)。解脲脲原体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8%、18.2%、26.3%、27.2%,对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9.4%、99.8%、99.9%。人型支原体耐药性较强,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仅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75.3%、96.2%、97.3%,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小于7.0%。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24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全部敏感。未发现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结论: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种类复杂,治疗女性阴道炎时,应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仲亮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对躁狂发作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丙戊酸镁缓释片和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及生存质量。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该院接收的86例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43例;探究组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质量,对比组应用碳酸锂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探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比组的92.5%,差异不显著(P >0.05);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 WHOQOL -BREF 评分均得到提高,且探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比组(P <0.05);探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比组(P <0.05)。结论:对于躁狂发作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均有较好效果,但前者的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且更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要比碳酸锂更具优势。

    作者:沙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运用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普通加压钢板术,而观察组则运用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VAS 评分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韩伟杰;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方法:分析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10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 =50)和对照组(n =50),两组均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运动治疗方案,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状态,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韦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诊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6例进行检查分析(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人员56例(对照组)进行对照,两组人员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对于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查也明显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诊断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确定硬化位置,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真实的数据,临床检测价值高。

    作者:赵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

    目的:对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研究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一组患者治疗方式为传统疝修补术(对照组),一组患者给予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腹股沟疝患者的各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低(P <0.05);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只有10.00%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后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赵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压氧配合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附76例报告

    目的:神经麻痹也被称为面瘫,发病原因较为多样,主要是因为寒冷刺激、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情况下,顽固性神经麻痹的病程比较久,甚至长达半年,且治疗效果不佳。为加强对神经麻痹临床治疗的分析,笔者采取高压氧与高压氧配合电针治疗顽固性神经麻痹76例取得不同的疗效,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顺勇;王培玺;钟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分析

    目的:分析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中,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纳洛酮进行抢救,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抢救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抢救治疗中,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茂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外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脑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应对。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脑外科临床护理发生感染的46例患者,再选取同期脑外科进行临床护理无感染的46例患者,对比并分析发生感染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两组患者护理因素对比结果显示,切口感染和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是否主刀人员缝合有关,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自身因素对比,感染组均高于正常组,且进行主刀缝合、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严重并发症可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结论:脑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为繁杂,护理方面应从围手术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蔡志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无痛人流术中麻醉的术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无痛人流术中麻醉的术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56例接受无痛人流术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78)和对照组(n =7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术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较对照组更佳,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8.72%,高于对照组的9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无痛人流术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干预,可提高麻醉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输液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预防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安全意识行为与实施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输液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到急诊输液中,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评估

    目的: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选取该院收治的手术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疾病知晓率与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较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内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知晓度、治疗依从性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和依从性,调动其治疗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有效治愈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晓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Ⅱ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以该院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一年间所接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C)、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不良反应出现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FPC、2hPG、HbAlc 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出现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采用健康宣传教育,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17.25±4.13)分,高于对照组的[(11.35±2.15)分,P <0.05)]。结论:延续护理有助于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芳;任曼曼;周晴;杨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观专科护士的培养谈中医医院困惑与培训需求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投身于护理实践,并在专业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专科护士的培养正日趋受到社会的重视。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护士需要各专科技术,更是需要护士运用整理观念对疾病进行辩证施护,并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促进康复,提供特色的健康指导,那对护理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临床专科护士职责、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带来的改变,并通过改变及调查谈中医医院在护理工作中发展的制约、困惑,及对中医类专科护士的培养需求。

    作者:许明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综合性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普通的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6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时,运用综合护理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曹改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阑尾手术患者中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47例阑尾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73例)、观察组(74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实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SAS、SDS 评分也较观察组高(P <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9.46%,低于观察组的(95.95%,P <0.05)。结论:阑尾手术患者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增强其术后恢复效率,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卢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住院时实施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全椎板切除组,同时选取采用半椎板切除治疗的46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半椎板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前术后 VAS。结果:全椎板切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半椎板切除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全椎板切除组患者 VAS 评分与半椎板切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同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系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减轻是疼痛。

    作者:李小斌;程俊文;周志康;董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