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人流术中麻醉的术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徐春芬

关键词:无痛人流术, 麻醉, 术前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无痛人流术中麻醉的术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56例接受无痛人流术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 =78)和对照组(n =7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术前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较对照组更佳,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8.72%,高于对照组的9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无痛人流术患者,实施术前护理干预,可提高麻醉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综合护理模式的胃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研究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模式的胃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依从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8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结果:两组在护理前后的 SAS 和 SDS 评分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后依从性对比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的对比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该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和对照组(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1)两组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2)两组治疗前治疗12月髋部 BMD 值。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治疗前髋部 BMD 值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治疗治疗12月髋部 BMD 值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疗效肯定,优于阿仑膦酸钠。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8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安全隐患干预护理,对比2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较对照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低(P <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中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加强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几率意义重大。

    作者:邵志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经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术后常规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改进组除上述外增加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的应用。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肢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进组术后上肢水肿为8%,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进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对于病人使用方便,对减轻乳腺癌术后病人患肢疼痛和淋巴水肿有一定作用,并且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结果:两组优良率为60.9%、36.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为率为34.1%、12.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是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农村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农村消化性溃疡(PU)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法:对100例 PU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复发的诱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本组消化性溃疡复发的诱因依次:不良生活方式、治疗依从的因素、季节变化因素、精神因素等。结论:对 PU 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等,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

    作者:吴雪梅;郑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对98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产妇自身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原因,其次是胎盘因素。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做好母乳喂养;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环节;正确评估出血量,规范产后护理措施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休克患者及时诊断,监测及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骆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安全管理视角下妇产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视角下妇产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该院32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60例实施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160例基于安全管理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各组管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妇产科应用安全管理视角下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促进患者满意度增加。

    作者:周亚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评估氨磺必利和利培酮联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利培酮治疗)和观察组(氨磺必利治疗)各4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高(χ2=8.65;P <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较对照组明显上升(χ2=6.54,P <0.05)。结论:相比于利培酮,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更优,但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对更高,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小有效剂量,需引起重视。

    作者:汪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阿司匹林对于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性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应用阿司匹林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到该院行冠心病诊断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以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为依据,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与与对照两组,观察组150例,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150例,患者没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结合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阿司匹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确诊率为50.7%,明显较对照组的82%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的防治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实现良好临床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卫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172例骨科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通过分析所有病人临床特征之后,分析两组分别利用常规及预见性护理各86例之间差异,对比并总结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并发症、护理满意程度、住院时长等临床指标间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缩短病人住院时长,控制并发症以及提升病人护理满意程度,建议推广。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结合该院2014年4~11月间入院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基本研究案例,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对患者选择急诊溶栓与院内溶栓两种方式,其中35例患者发病突然采用急诊溶栓治疗设为观察组,37例患者入院后基本并且能够得到控制,采取院内溶栓治疗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溶栓治疗,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有所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1.43%(32/35),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8%(29/37),可见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在第一时间采用急诊溶栓,能够避免病情恶化,同时,急诊溶栓能够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国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观专科护士的培养谈中医医院困惑与培训需求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投身于护理实践,并在专业领域发挥带头人作用已成为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专科护士的培养正日趋受到社会的重视。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护士需要各专科技术,更是需要护士运用整理观念对疾病进行辩证施护,并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为患者减轻病痛、促进康复,提供特色的健康指导,那对护理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临床专科护士职责、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及带来的改变,并通过改变及调查谈中医医院在护理工作中发展的制约、困惑,及对中医类专科护士的培养需求。

    作者:许明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压疮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压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收治的老年压疮患者64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5%,护理疗效显著,组间存在较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未有新压疮,对照组新压疮发生率为12.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压疮的临床病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化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董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的情绪及心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 SAS、SDS 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 <0.05);关于护理后心功能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不但能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而且还能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李潞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品管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9月就诊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健康宣教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品管圈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健康宣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黛力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其入院时间分为单项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单项组行莫沙必利予以治疗,联合组在服用莫沙必利基础上,另服黛力新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94.28%)明显高于单项组(77.14%,P <0.05);联合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单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42%,P >0.05)。结论: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黛力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丹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将51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治疗期将采用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例患者治疗后的 HAMD 平均得分为(9.12±2.25)显著优于对治疗前的(23.64±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率为7.64%。结论: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可较好提高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例数的发生,从而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治疗药用价值,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作者:董尚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美托洛尔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接受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推广临床应用。

    作者:刘文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在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2例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措施。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中实施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翟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