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富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以护理前后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及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P <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心率、血压指标,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药方案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观察组)或芬太尼0.3μg/kg/min(对照组)复合异丙酚4 mg/kg/h 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各项时间指标以及术后 OAAS 评分、VAS 评分、术中知晓、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21.89±6.86 min)、拔管时间(14.99±2.84 min)、呼之睁眼时间(7.87±2.33 min)、自主呼吸时间(7.62±2.64 min)短于对照组(30.52±8.87 min,21.88±6.29 min,14.24±4.26 min,13.72±5.14 min)(P <0.05);两组拔管后即刻 OAAS 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拔管后10 min、30 min OAAS 评分(4.28±0.75,5.00±0.00)高于对照组(3.35±0.68,3.85±0.56)(P <0.05);两组 VAS 评分、术中知晓、并发症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应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效果理想,术后苏醒迅速、完全。
作者:虞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在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实施治疗的脑卒中神经内科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各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偏高,两组差异对比明显(P <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神经内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值得推广。
作者:尹恒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PDCA 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中收治的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并根据干预方式的差异,将50例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将其分别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患者均为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则为患者提供 PDCA 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费用、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间与研究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不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比较得知,研究组患者肺部啰音与发热以及咳嗽清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PDCA 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临床指标与满意程度,对其预后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 nCPAP 短期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后患者的血清 CRP、ICAM-1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患病程度分为两组,中重度组和轻度组各有30例、20例,中重度组患者给予 nCPAP 短期治疗,轻度组可不予干预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 CRP、ICAM-1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分别对不同程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 CRP、ICAM-1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可见治疗前中重度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 <0.05),中重度组经治疗后 CRP、ICAM-1显著下降,且与轻度组基本接近,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nCPAP 短期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 CRP、ICAM-1水平,有利于患者患者的炎症反应。
作者:沈枫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初产产妇以自由体位分娩和传统体位分娩进行比较,对自由体位分娩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进行分娩的424例初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以全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的实验组212例和以全程采取传统截石位的对照组212例,评价其临床价值和产妇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分娩总产程平均7°31′,对照组分娩总产程平均9°45′。实验组212例产妇中,出现外阴裂伤者113例,占53.30%,其中,1度裂伤者108例,占50.94%,2度裂伤者5例,占2.35%,3度裂伤或侧切者0例,对照组212例产妇中,出现外阴裂伤者141例,占66.50%,其中,1度裂伤者121例,占57.07%,2度裂伤者15例,占7.07%,3度裂伤或侧切者5例,占2.35%.由两组产妇自主进行满意度打分,实验组产妇感到满意的为96.69%,对照组产妇感到满意的为91.98%。以上数据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产妇以自由体位分娩可以显著的缩短分娩总产程,并减少会阴撕裂的发生率,提高产妇主观感受,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作者:徐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全程护理在食管癌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9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系统化全程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和 VAS 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VAS 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采用系统化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的疗效。方法:对10例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堵塞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注射行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10例患者共行10次溶栓治疗,成功8例次。8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出血及栓塞并发症,成功率为80%。结论: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作者:陈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方法:通过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住院期间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120例,对其用药和身体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结果: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中,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而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动学、药效学的改变以及药物联合使用的影响和滋补品的滥用。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还知道这种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结论:老年人的西药不良反应症状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大大降低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作者:刘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6例Ⅱ度压疮按科室划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用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对照组用百多邦加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0,P=0.001)。结论:应用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压疮 II 度压疮效果优于百多邦加红外照射。
作者:罗璟;王菊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60例腔颌面外伤。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腔颌面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信息、致伤原因以及损伤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腔颌面外伤多发于成年男性,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受伤为主,其次为外部重击受伤。针对损伤部位而言,骨组织损伤患者较多,而在骨折患者中,以下颌骨骨折患者为多数,其次为上颌骨骨折。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腔颌面外伤患者,应当首先确保患者是否神志清醒,有无休克等,避免出现颅脑损伤。当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方可进行腔颌面损伤的临床治疗,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予以实施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
作者:胡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运用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普通加压钢板术,而观察组则运用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VAS 评分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韩伟杰;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48例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48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更为理想(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结论:对脑梗塞患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可得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故值得推广。
作者:王大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实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高血压100例,依照患者具体的病情程度,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分析100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抗高血压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利尿药物、钙拮抗药物以及β受体阻断药物;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率为3.0%。结论:利尿药物、钙拮抗药物以及β受体阻断药物是当前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中为风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朱红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质量改进护理模式。结果:两组优良率为60.9%、36.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为率为34.1%、12.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质量改进护理模式是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结核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01月起,在肺结核科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医护患一体化沟通、健康教育、查房、病例讨论、延续服务。比较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前后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前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服药依从性分别为:90%、88%、90%、85%。自2015年01月起,至2015年06月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期间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服药医从性分别为98%、98%、100%、100%。结论: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保证了结核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闻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8%、74.46%,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 <0.05)。结论:通过分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并针对性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嘉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在胃穿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8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及病情情况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92例,甲组患者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乙组患者实施单纯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疗效。结果:乙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优于甲组(P <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低于甲组(14.1%),但术后复发概率(16.3%)大于甲组(4.3%),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上均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单纯修补术相对来说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恢复时间短,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临床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应视情况而定。
作者:李恒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肺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将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加重期慢性阻肺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进行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在给予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病例为62例,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治疗有效病例为51例,有效率为78.5%,具有差异性(P <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用于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肺患者,减少住院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增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调查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现状,为进一步规范骨科护理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护理过程数据的记录,对两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容易发病原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6.00%,而对照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约为23.65%,并且对照组的患者下肢深静血栓形成的容易发病的原因远远大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了容易发病的因素,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光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