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英
四缝穴乃经外奇穴,位于第2至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该穴在历代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并对其定位、刺法及主治进行了阐述。现今,该穴在临床中的应用多继承了历代对该穴效用的阐释,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儿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如小儿厌食、小儿疳积、小儿腹泻等,并多有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更加明确了其效用,使其在相关临床领域得到推广。
作者:刘利;冯启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维生素 c、阿昔洛韦等西药对患者实施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以及小柴胡汤和玉屏风散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00%,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到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010年-2014年期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处方,对其中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2014年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的销售金额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其中 CCB类、ACEI 类药物一直占据本院抗高血压药物销售的前2位。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药物种类齐全,以 CCB、ACEI 类药物为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其发展趋势合理。
作者:杨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为单纯放疗组,治疗组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通过实验后对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30例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60.0%,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0.0%,差异较为的明显,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生存率的比较结果而言,治疗组的近1、2年生存率为80.0%和50.0%,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的明显(P <0.05)。结论:对于恶性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的联合治疗手段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有效率,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建议临床上进行广泛的使用。
作者:郭玉仁;郭文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关系到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健康,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发生错误或者疏漏,危害的不仅仅是产妇,更影响到家庭、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产科的护理人员应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加强护理工作风险防范,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尼莫地平用于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A 组应用尼莫地平治疗,B 组应用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 组治疗总有效率100%,与 B 组的93.94%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P <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A 组不良反应率为6.06%,显著低于 B 组的21.21%(P <0.05)。结论:尼莫地平用于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月萍;孟祥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几年,手足口病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它是由于感染肠道病毒以后造成的"皮肤黏膜损害",具有传染性。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是臀部、脚底以及手掌出现小水疱和丘疹等,同时有部分患者也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以及心肌炎等并发症,婴幼儿是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人群,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足口病防治措施,尽大努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特征和现状,然后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陈利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患者4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6.12±1.02)d,连续治疗时间为(14.25±1.16)d,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后滴漏综合征所致的慢性咳嗽,可以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伍安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联合组联合应用丹参酮-ⅡA 和甲钴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联合组治疗后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1.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81%,P <0.05。结论:丹参酮-ⅡA 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有效改善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静;李海妍;温庆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性萎缩并发脑出血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90例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划分为两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病例数为45例,施予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例数为45例,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死亡情况、恢复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恢复情况均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老年性脑萎缩并发脑出血患者自身情况,予以系统且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
作者:齐丽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中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老年中风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加快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症状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律不齐状况的统计,合理的对照相关数据分析,观察慢性冠心病的相关口服临床治疗过程,对比相关临床治疗效果,合理的分析相关数据差异,确定胺碘酮治疗过程的有效性比例,观察临床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状态情况,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冠心病的心律不齐症状是否有较为明显的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实现了患者的心律稳定,降低了不良问题的产生。结论:临床性胺碘酮治疗过程,保证老年性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潇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重症 COPD 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0分钟以及治疗后4h 肺功能情况(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观察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10minFEV1.0%变化不明显,治疗4h 后 FEV1.0%从原来的0.43±0.15升为0.60±0.2,与治疗前和治疗10min 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的特点、原因,探讨如何能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汇总2013年1-12月某二级医院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的12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时间特点、直接责任人的工作年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前3位的分别是查对不严、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发生不良事件的直接责任人主要是工龄在6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
作者:周芳;马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4年11月接诊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其中,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优质化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传统的常规化护理,通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情绪、食欲、治愈信心以及康复时间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恢复时间短,有效提高了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手术治愈率。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胎膜早破的原因及护理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观察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名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的临床表现,并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护理,记录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40名孕妇中,孕期超过37周的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顺利完成了分娩。孕期未超过37周的孕妇经过悉心照料后未发生感染等不良现象,胎儿发育回归正常。结论:在对胎膜早破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对孕妇、胎儿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意外,需及时予以有效的救治,并在心理和生理上同时提供应有的护理措施。
作者:陈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文化建设是血站日常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血站的生存和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文化建设,可满足血站的文化需求,丰富职工的日常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血站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壮大血站职工队伍,营造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血站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分析血站持续和谐发展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作者:李洪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内容以及相应的临床干预措施,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我院医师进行手术过程监测和干预,监测医师的剖宫产手术情况,在2013年12月以及2014年6月分别进行感染监测和感染干预。结果:在半年内,共为300例患者实施了剖宫产手术,2013年12月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达到了9.09%,2014年1月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达到了1.00%,两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且在手术当中,医生手术规范与否、分离技术水平如何等因素是决定切口感染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医师手术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之后,切口感染率大大降低,后期主要通过让患者头孢呋辛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结论:影响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只有避免这些因素出现,给予医生有效的手术干预,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和干预是十分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倩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分析在社区慢性病中护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社区服务管理的某社区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期间400例慢性病患者的干预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及相关因素的比较分析展开,前和后的教育效果。结果:研究对象的健康知识、生活行为习惯在教育前后比较,患者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升高。结论:对社区慢性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一定程度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病情的知晓情况,提高自我修养能力。
作者:季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慢支肺气肿合并肺炎的 X 线诊断特点,以期提高 X 线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支肺气肿患者中选取40例,均合并有肺炎,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 X 线诊断特点。结果:32例患者 X 线胸片特点为网状、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内含有密度减低区,呈囊状。经痰液培养后发现相关致病菌25株,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菌(G -)为主,共19株,革兰氏阳性菌(G +)6株。因此,治疗时主要采用抑制 G -菌的相关抗生素,占比为67%。本组患者中仅3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深入研究慢支肺气肿合并肺炎患者的 X 线胸片特点对提高该病临床诊断率有积极的意义,也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有效依据。
作者:黄晓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