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彭涛

关键词:老年, 急性阑尾炎, 临床特点, 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总结社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体会,提高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疗水平。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患者各42例(非老年组,年龄<45岁)。所有患者均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老年组伴有基础性疾病和坏疽性阑尾炎穿孔例数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 <0.05);而转移性右小腹痛、麦氏点反跳痛、腹肌紧张、白细胞>10.0×109/L、体温>38.5℃的例数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 <0.05)。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不能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因此临床工作中,要谨慎对待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患者,避免漏诊,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社区患病情况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究社区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病情况。方法:调查社区60岁以上人群患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并发的具体情况,将单纯患糖尿病的患者分为 A 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分为 B,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B 组患者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 A 组、患者家庭功能得分显著低于 A 组(P <0.05),而抑郁症评估得分显著高于 A 组(P <0.05)。结论:社区老年人中糖尿病伴高血压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同时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惠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谈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选取48例妊娠期间糖尿病孕妇,设为治疗组,同时抽取同期健康的妊娠期孕妇,两组进行对比。结果:通过饮食疗法,4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有38例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另外10例通过胰岛素联合饮食疗法有效控制了血糖。经临床治疗后,4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除早产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外(p <0.05,),各种妊娠期并发症同费糖尿病组孕妇无差别。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管理,采取胰岛素治疗或饮食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在恰当的时间终止妊娠,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熊丽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分析妇洁灵应用护理在小儿尿布性皮炎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妇洁灵应用护理在小儿尿布性皮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90例小儿尿布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妇洁灵混合温水方式进行浸泡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总有效例数为4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为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妇洁灵混合温水方式进行浸泡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100例重症脑室出血的患者,所有的均采用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进行治疗。随机对其分组,实验组患者50例,采用综合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脑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94%)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68%),实验组脑室出血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68.0%),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脑室出血的患者采取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并加以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周希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我国护理人员培训的研究进展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为了更好的研究护理人员培训相关理论,笔者等人此次对我国护理人员培训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徐金梅;张建梅;王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分散片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体会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分散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运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40例运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分散片联合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P <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但观察组血压控制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上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来说,运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厄贝沙坦分散片联合疗法可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戴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宫颈微生物感染细菌的观察与临床诊断

    方法:采用微生物培养和 PCR 检测两种技术对273例宫颈炎患者宫颈内标本进行淋病奈瑟氏菌、衣原体、支原体检查。结果:检出上述三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总人数128例(46.89%),有症状组/无症状组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分别为衣原体7.62%/7.94%、支原体17.61%/14.29%、淋病奈瑟菌8.57%/7.94%,混合微生物感染率13.81%/15.87%。结论:宫颈炎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患者自感情况与病原微生物阳性率无显著差异,20岁-30岁年龄段为本病高发人群,应重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刘超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气管切开时间≤8h,对照组气管切开时间>8h,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炎发生率为36.0%,抗生素应用时间为(8.63±2.63)d,住院时间为(12.22±4.6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曲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后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非典型胸痛、胃肠道反应及意识障碍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护理后心力衰竭、感染、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佘丽;赵小兰;杨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的临床护理策略探析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支气管伴肺气肿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每组患者分别为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增强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BL 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在超声教学当中的探索和应用

    目的:研究多种教学方法在超声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研究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超声科实习的临床医学系学生80人,分别作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 PBL 教学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教学。两组学生实习前均系统地学习了超声理论知识,两组在教师、学时、教材及教学内容、实习时间均相同,课程成绩无统计学差异。结果:通过带教老师评价,学生评价,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结论:传统教学法结合 PBL 有利于实习生的全面发展,值得医院实习教学中的推广。

    作者:张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艾拉莫德治疗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艾拉莫德治疗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75%(31/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25%(25/32),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学检查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艾拉莫德治疗风湿关节炎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常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为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8例患者住院期间,单纯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7.9%和92.9%,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再通率以及90d 左右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更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体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高,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陈乐生;刘金;陈世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灸配合六合治疗仪及拔罐治疗肩周炎2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六合治疗仪治疗加拔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69例肩周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研究组24例(针灸配合六合治疗仪治疗加拔罐治疗),对照1组23例(针灸配合六合治疗仪治疗),对照2组22例(针灸加拔罐治疗)。结果:研究组和对照1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 <0.05),研究组和对照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结论:针灸配合配合六合治疗仪治疗加拔罐治疗肩周炎治愈率达到96%,可以显著治疗肩周炎,减轻病人的病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竹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彩超诊断对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切口妊娠通过彩超诊断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诊的2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阴道彩超做诊断,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诊断的正确率为85%,其中误诊率为10%,漏诊率为5%。结论: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切口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有效性,具有较好的手术参考价值。

    作者:周长永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检查治疗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检查治疗10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10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进行编号,然后采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患者的体征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患者7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介入性检查治疗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疼痛现象,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秀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优质护理展开讨论,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患者同意后,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95%)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65%)高,研究组满意患者为30例(75%),对照组满意患者为20例(50%),由此可知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比对照组的好。结论:采用优质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帮助患者更快的康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社区门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社区门诊输液当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在本社区门诊当中采用输液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并按照随机平均分组的方式,分别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所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之后,其患者在输液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社区门诊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大提高。

    作者:姜小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通过诊断和治疗对新生儿惊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1月~2011年收治的46例新生儿惊厥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对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导致新生儿的惊厥主要原因是缺氧性脑病以及头颅出血、脑膜炎等引起的。4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强直性的10例,多灶阵挛型为10例,微小型为16例,肌阵挛型为4例,局灶阵挛型为6例,全部的患者都经过原发病治疗和抗惊厥治疗,同时治愈34例,好转10例,死亡2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头颅内出血。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治愈的概率为97.83%。结论:新生儿时期新生儿惊厥的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中发现较困难,而且危害很大,所以需要严密的检查。加强孕妇为围身期的保健,有利于减少新生儿惊厥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新生儿的健康宣传,可以较少新生儿惊厥等疾病。

    作者:刘军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究溶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检测 HBsAg 的影响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检测 HBsAg 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阴性标本51个,乙型肝炎患者标本75个,进行常规检测后认为造成溶血情况,使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观察 HBsAg 的具体情况。结果:经过检验后发现,溶血情况的发生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干扰,从乙肝患者的血液标本吸光度情况方面来看,受到的干扰较大,但是并不影响对疾病结果的判定,P >0.05,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溶血标本对酶联免疫法检测 HBsAg 的影响不大,在血红蛋白小于10g/L 的情况下并不会对异性肝炎病毒表面的抗原测定的结果产生影响,但是患者的标本产生溶血情况依然不能忽视。

    作者:陈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