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风湿热痹型膝痹证临床效果分析

传洪江

关键词:加味四黄散外敷, 治疗, 风湿热痹型膝痹证,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风湿热痹型膝痹证临床效果,总结可以改善风湿热痹型膝痹证病患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方法:笔者随机选择2014年03月-2015年03月在三都县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诊治的72例风湿热痹型膝痹证病患,以随机法为主要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有36例,实验组有36例。对照组病患以常规疗法为主要方案展开各项救治活动,同时实验组病患则以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为主要方案展开各项救治活动,观察并且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工作的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2组病患在住院时长、药物起效时间等指标之间明显表现出差异(P <0.05)。结论:基于风湿热痹型膝痹证病患而言,以加味四黄散外敷治疗能够提升病患临床效果。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率。结果:①观察组肢体静脉血栓、压疮、肺部感染、持续高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1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非常高,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莹莹;李柯芬;尹淑静;孙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

    由于高龄患者具有血液流动速度缓慢、血液粘稠度高、血管弹性较低等基本特征,一旦出现骨折卧床治疗后,则会在一定成都上减慢血液流动速度,加上下肢受到创世后,极易形成静脉血栓,早期积极活动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采用温水每天进行2次~3次的擦浴,能够加快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的力度,扩张毛细血管后使皮肤抵抗力有所提高。

    作者:杨占梅;李增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34例多囊卵巢综合症合并不孕症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进行患者病症的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病症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以及血清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以及睾酮等指数水平的变化,对于患者病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自然排卵率与妊娠率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分别为82%和78%。结论:腹腔镜下卵泡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比较高。

    作者:马嘉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60例鼻出血患者,并且将这些鼻出血患者,可以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中,采取常规填塞止血海绵治疗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临床中应用微波治疗疾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鼻出血患者经微波治疗后,发挥积极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鼻出血中,对其应用微波治疗手段,不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还可以发挥积极治疗效果,发挥优越性。

    作者: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关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规范,各科室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检验学科已经从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检验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科室,它与临床联系更加密切,正凭借全新的检验理念、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转变为临床医学的专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两个重要科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科室的发展入手,阐述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只有加强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

    作者:张燕;王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选取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中60例患者采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则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治疗。将两组患者不同方法下的治疗结果相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 <0.05,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宫颈微波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微波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微波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微波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排液持续时间、出血持续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阴道排液持续时间及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宫颈微波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是一种宫颈糜烂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静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实习运用 PDCA 循环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在护理实习过程中运用 PDCA 循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在我院外科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运用 PDCA 循环模式实习,对照组运用传统模式实习,实习结束前实行学习质量考核。结果:观察组学习质量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 循环管理模式丰富了护理实习教学形式,能确保实习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作者:胡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尿潴留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产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采取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结论:对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邢省虎;武亚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胆囊炎根治术中配合品管圈的护理体会

    目的:品管圈活动在腹腔镜下胆囊手术配合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以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术中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为主题,做好术中病人风险管理(体位管理静脉通道管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管理标本管理等)。结果:报告腹腔镜下胆囊手术42例,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优化工作流程,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开放式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开放式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对照组给予开放式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与开放式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效果相比,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蔡建铨;张晓峰;杨觉先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的实践探索

    目的:探索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的方法,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方法: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和工作预案流程,通过集中培训、移动 APP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法提高医疗废物收集分类准确性,实行责任追究制,将医疗废物管理全面纳入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体系。结果:增强了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法律、环保意识,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管理质量明显提升。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保障。

    作者:杨帅君;孙江南;袁小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8例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28例儿童血铅水平监测结果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血铅分析仪监测28例儿童血铅水平,探讨儿童年龄、性别的血铅水平差异性,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28例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铅中毒发生率为;14例女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14例男性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小于6岁的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为;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大气铅污染、室内铅尘、装饰材料、铅污染水源、玩具学习用品及铅污染食品均可提高儿童血铅水平,增加铅中毒的风险,与儿童血铅水平呈正相关(r =0.36、4.59、3.68、0.41、0.32、0.36,P <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导致儿童血铅水平提高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可通过行为干预儿童的日常行为,提高儿童的饮食卫生水平及优化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降低铅中毒的风险。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神经内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输液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P <0.05);②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6.28%)(P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输液患者的常规护理中予以优质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塞通和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经济可行性探讨

    目的:探讨血塞通和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经济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治疗,观察组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为83.33%,两者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个患者花费3003元和3219元;观察组成本-效果的比值为36.70,对照组为38.6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有更好的经济价值。

    作者:闫佳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56例各类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观察所有患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肝脏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和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体位性低血压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及时采取合理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于精神病的防治有显著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避免并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徐亚莉;司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牙根尖周炎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牙根尖周炎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8例行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的牙根尖周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SAS 评分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的牙根尖周炎过程中的应用,可相应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治疗顺利实施。

    作者:窦丹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研究

    临床免疫检验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疾病检验方式,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抗原抗体的反应、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酶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放射免疫等。临床免疫学检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产生检验质量受到影响的情况,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成为社会各个方面研究的重点问题。笔者认为,想要有效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首先需要明确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俞静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分析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与分析

    目的:研究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并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各种隐患进行处理,提升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方法:对本院妇科医护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分析妇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理后,妇科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同样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妇科护理人员的相关管理,且积极的寻找处理妇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相应对策,能够使妇科护理水平、病人的满意度得到大大提升,进而降低妇科护理工作中产生各种安全隐患,可以在临床中不断的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周雨晴;胡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气管切开时间≤8h,对照组气管切开时间>8h,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炎发生率为36.0%,抗生素应用时间为(8.63±2.63)d,住院时间为(12.22±4.6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曲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