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凤
目的:分析研究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溃疡病使用奥硝唑三联疗法实施治疗的方法、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 年3 月的88例幽门螺杆菌显示为阳性,通过内镜检查显示属于活动期十二指溃疡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奥硝唑、雷贝拉唑以及克拉霉素加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替硝唑、雷贝拉唑以及克拉霉素加以治疗,两组患者用药一周之后,再使用雷贝拉唑治疗一周,通过内镜检查,对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实施检测,将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在患者的治疗疗程结束之后,通过内镜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实施比较,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奥硝唑三联疗法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溃疡病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比较高.
作者:李亚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措施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花费、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花费、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应借鉴和帮助.
作者:梁双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的效果观察. 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中抽取68 例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护理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结论:综合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琼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对我校护理高职类学生进行系统性模块型病例教学法的干预研究,探讨完善高职护理教学方法的对策,为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行为能力、情感水平和教师教学满意度提供基础资料和伦理依据.
作者:柴喜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5 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常规治疗与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LDC-C、TG、CRP 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方法: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治疗的儿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护理,而对其余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病情缓解度. 结果:在实验组经过静脉留置针护理之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 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儿科疾病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曹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消化内科患者,按照不同的教育指导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与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3%,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2 年6月 ~2014 年2 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直肠检查的3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其病理特征. 结果:299 例患者为腺癌,4 例患者为印戒细胞癌,2例患者为类癌,16例患者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粘液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现大量粘液,腺癌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阳性标记CK、CEA、Ki-67 等,类癌特征为癌细胞大小、染色比较均匀,常见腺泡状,印戒细胞癌细胞核深染,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 结论:由于结直肠癌病例大多数为浸润癌,因此结直肠活检中,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的患者,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进行诊断. 同时内窥镜、外科医师应多取材、深取材,与病理医生多沟通,必要时配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作者:卢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的96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实施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的综合服务质量评比中,观察组的综合服务质量分值为98.26 ±15.27,而对照组分值为80.19 ±16.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观察组中对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满意率97.9%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8.964,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经过对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合理分配护理人,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有所进步,整体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吴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简称 PIVAS,是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中严格遵照操作程序配制细胞毒性药物、静脉营养液等静脉药物. 输液配伍种类繁多,机制复杂,静脉药物配制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PIVAS可以充分发挥药学人员指导医生合理用药的优势,加上我国输液的比例高达70%[1] ,因此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然而PIVAS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域,它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PIVAS中出现的差错,并给出了相对合理的防控措施.
作者:朱佶媛;钱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诊疗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医疗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医院感染也在逐渐的增多.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及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覃仕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医学的高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知识需要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 为了更好地解决护理知识老化或与实际脱轨的问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势在必行.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护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重点分析了提高护理继续教育临床效能的对策.
作者:李云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介绍并分析心理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基本事项和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00例,这100例患者即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每组平均50人. 对于对照组的危重症患者采取医院常规的护理标准,对于试验组的患者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 分析心理护理方法对危重症患者的影响. 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不仅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的患者焦虑率为(10.00%),满意度率为(90.00%);对照组的患者焦虑率(40.00%),满意率(50.00%),试验组的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心理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很好,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还降低了患者的的焦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护理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时,教师应与学生保持朋友和师生的关系,以便给予其理解和关心,因而临床带教工作非常生动、复杂. 若想将学生带好,带教教师需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自身素质,且需持有科学、严格的态度,而护理学生通过临床实习,也逐渐从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践. 本文针对目前护理学生较差的综合素质,根据心内科护理具有病情复杂多变及专科性强等特点,制定了全面、科学的带教方法,从而培养实且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
作者:芮小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科专科护士进行全科化培训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临床实际需要, 有效提升老年病科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对现有护理队伍实施了针对本科室多发病种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等分级分批次分阶段多方位系统培训. 结果: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了质的飞跃,科室护理质量整体上了新的台阶. 结论:全科型护理培训对于建立高素质护理队伍效果显著,能更好的促进老年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谢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血凝酶在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血凝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血凝酶应用于老年消化道出血,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瑞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科进行治疗的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问卷知识达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护理程序运用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能够明显提 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病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作者:陈逍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终身代替疗法之一. 所以,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有时会涉及到法律法规,现有的血透室护理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提高血透室安全管理就要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执业人的技能展开.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12年中选取100 例小儿疝气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小儿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讨论.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 p<0.05 ,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运用中取得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军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性早熟患儿的临床特征表现,总结分析导致发病的原因.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性早熟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分别进行一般特征检查、骨龄检查、超声检查、血清性激素指标检查、MRI检查,分析导致性早熟的影响因素. 结果:女性患儿特征表现为乳房增大、乳房色素沉着、外阴分泌物增多、阴毛早现、阴道出血;男性患儿特征表现为身高增长过快、阴茎增大、阴毛早现、乳房肿大. 导致患儿性早熟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 结论:引发儿童性早熟的因素较多,需要通过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时确诊. 尤其要关注农村婴幼儿的生活和饮食,增强家长的疾病认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金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