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曹雪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儿科疾病,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方法: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治疗的儿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护理,而对其余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病情缓解度. 结果:在实验组经过静脉留置针护理之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 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儿科疾病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目的:对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不良事件解决的对策.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南院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10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类情况、时间特点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结果:其中Ⅰ级不良事件1例,Ⅱ级不良事件11例,Ⅲ级不良事件55例,Ⅳ级不良事件39件. 其中给药错误23例,跌倒18例,管道脱落10例,皮肤护理不良5 例,技术操作不当5例,标本采集/送检4例,医嘱漏执行4 例,仪器/管道连接、使用不当4例,坠床3例,针刺伤2例,烫伤2例,输液反应2例,设施安全2例,消毒隔离事件2例,皮试观察记录2例,药物配伍反应1例,外出1例,自杀1例,输血外渗1例,其他6例. 在与护理人员之间关系方面,年资较低的护士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情况,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科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科室,由于患者的数量较多,工作较为复杂,因此在护理过程汇总很容易发生跌倒、错误用药、烫伤等不良事件情况. 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合理排班,这样能够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情况发生的几率.

    作者:林海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沂市城区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新沂市城区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新沂市2010-201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02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48 /10 万) ,无死亡病例. 发病职业主要为散童. 发病率男童为(31.52 /10万)高于女童为 (16.31 /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4.5.6.7.8月份占全年发病数86%. 结论:新沂市城区手足口病多发年龄在1 -3 岁,好发高峰季节在夏季. 提示应在相应季节对高危人群进行综合防控.

    作者:丰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从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全程的护理干预.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记录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了心律失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但是观察组不良发应的总出现率为17.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综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患者的影响较大,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剑;赵丽华;姚云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

    分析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承受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提出应对措施,从而保障儿科护士身心健康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赵建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文选取2007年1月至2014 年8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施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胆肠吻合术,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0 例患者中,1 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40例患者中,2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 例胆道出血,2 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恰当的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发生残留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杨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应用西帕依固龈液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运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龈沟出血指数( SBI)和菌斑指数( PLI)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上运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不仅可以改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陈昌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运用回顾性统计数据指标分析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 年3月期间在商洛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收早期围产保健观察的5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调查的研究组,另外选取未定期做围产保健以及意外怀孕的孕妇500 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妊娠期并发症以及分娩方式特征指标数据来对比分析不同的妊娠结局影响. 结果:研究组中的500 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症、妊娠期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500例对照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并发症危害率均小于对照组,新生儿畸形、窒息、难产发生率以及孕妇分娩产后出血量、非足月妊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围产保健有利于改善妊娠及分娩结局,可有效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闫艳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50例腹部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超声检查和 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超声在炎性淋巴结肿大93.75%( 15/16 )、淋巴瘤92.31%( 12/13 )、转移瘤100.00%(12/12)以及淋巴结结核88.89%(8/9)的诊断方面准确性均高于 CT ( P <0.05). 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重要检查手段之一是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检查可以将肿大淋巴结的数目、形态大的小及位置能清晰判断.

    作者:田秋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过程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对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于我院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病例(770眼次)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规范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流程. 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光凝治疗,无出现明显不良事故,0.3%患者因等待过久出现低血糖症状,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安排饮食后顺利完成治疗. 0.2%患者语言不通,安排人员翻译后顺利完成治疗. 结论:合理、规范的护理流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的高效、顺利进行.

    作者:郭琼玲;林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4 年1 月 -2015 年1 月的我社区已婚育龄妇女150例作调查,对她们的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同时对影响认识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年龄段、文化程度、工作环境、收入及婚姻状况等均会影响妇女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选取的150例调查对象的保健知识认知评分为(57.56 ±5.46)分. 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对于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好,影响其认知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以及收入等.

    作者:俞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口老龄化给康复医学带来的挑战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我国国民的主导性疾病类型,整个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 在文中,笔者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疗服务的现状,并从循证医学角度提出了应对这一现状的策略.

    作者:王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与保守方法处理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对比手术与保守方法处理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48例,将其平均分为手术组与保守组各24例.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断指成活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组断指成活率为91.67%,显著高于保守组的62.50%(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应采取手术探查治疗,不可轻易放弃,以此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唐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 DM)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2014年4 月~2015 年4 月我院收治95例DM患者分为研究组47例(施以全程护理) ,对照组48例(施以常规内科护理). 比较两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15.36 ±10.4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83.67 ±11.51)分;研究组依从性为89.3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 结论:全程护理可增强中老年DM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袁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急诊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剖宫产麻醉后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提高急诊剖宫产的护理水平.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诊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分别为60 例,对照组产妇施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发生情况与麻醉前5min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人数低于对照组产妇,数据具有差异性( P<0.05 );同时观察组产妇在麻醉处理后血压与心率稍有下降,但是对照组产妇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观察组产妇,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 结论:针对急诊剖宫产的产妇,对其实行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麻醉后带来的低血压综合症,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分析

    外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而外科护理也是一项兼具复杂性和特殊性的临床护理工作. 在医患关系渐趋紧张的特殊时期,人们的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再加上外科护理潜在风险的多样性、高危害性,这使得外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压力也日渐增加. 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自身相关工作经验和一些浅薄见解,对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展开探讨.

    作者:阿娜尔古丽·曼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刍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方法:选取2013 年6月~2014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 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也要好于对照组,(P均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中,有效的护理能够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史琴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剂量和大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差异对比

    目的:讨不同剂量胰岛素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8 例,A组使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B组使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酮体转阴时间及餐后2h血糖无差异(P>0.05),但是A组的血糖下降速度明显较B组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大剂量与小剂量胰岛素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小剂量胰岛素的血糖下降速度平稳,可控制低血糖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谭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取100 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二组,观察组在化疗前皮下注射给予使用rhG-CSF,对照组则不使用,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状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及发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化疗前使用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显著改善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状况,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李娟娟;吴卫兰;张志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预后疗效.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缓解患者经量过多及痛经等症状.

    作者:唐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药牙膏在体外对齿龈内阿米巴的抑制作用

    目的:通过体外传代培养齿龈内阿米巴,研究中药牙膏在体外对齿龈内阿米巴的抑制作用,为人们日常口腔保健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测试4种中药牙膏和1种普通牙膏相同混悬度和相同牙膏不同混悬度对齿龈内阿米巴的体外抑制作用. 结果:牙膏混悬液浓度分别为50、25、12.5、6.25mg/ml时,不同实验牙膏对体外培养的齿龈内阿米巴的致死时间相差较大,且同种中药牙膏在体外对齿龈内阿米巴的抑制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P<0.05),在一定范围内,牙膏混悬液的浓度越高,在体外对齿龈内阿米巴的抑制作用越强. 结论:4 种中药牙膏对体外培养的齿龈内阿米巴均有抑制作用,且效果优于普通牙膏.

    作者:王静;曹颖;王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