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

闫艳平

关键词:早期围产保健, 高血压, 孕产妇,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运用回顾性统计数据指标分析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 年3月期间在商洛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收早期围产保健观察的5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调查的研究组,另外选取未定期做围产保健以及意外怀孕的孕妇500 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妊娠期并发症以及分娩方式特征指标数据来对比分析不同的妊娠结局影响. 结果:研究组中的500 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症、妊娠期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500例对照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并发症危害率均小于对照组,新生儿畸形、窒息、难产发生率以及孕妇分娩产后出血量、非足月妊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围产保健有利于改善妊娠及分娩结局,可有效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50例腹部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超声检查和 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超声在炎性淋巴结肿大93.75%( 15/16 )、淋巴瘤92.31%( 12/13 )、转移瘤100.00%(12/12)以及淋巴结结核88.89%(8/9)的诊断方面准确性均高于 CT ( P <0.05). 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重要检查手段之一是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检查可以将肿大淋巴结的数目、形态大的小及位置能清晰判断.

    作者:田秋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考察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8例脑瘫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行综合性护理.结果:108例患儿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终治愈21例,显效46例,有效33 ,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6%. 结论:综合性护理对策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是临床治疗获得高有效率的可靠保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莫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3月34例重症心肌炎患者为调研对象,以随机划分的原则,将34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针对实验组重症心肌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针对对比组则是只是运用了传统护理方法,结合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对比组患者效果远不如实验组好,实验组患者心理程度也明显好于对比组. 结论:对重症心肌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使患者心理状况更加健康,值得在临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在提高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来评价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 方法:在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选取120例行PCI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并进行6个月的电话随访. 在干预前,出院后1、3个月、6个月时分别评估动机性访谈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 结果:干预前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可提高PCI术后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何欢;邓雪琼;邓荔;龚德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性激素检验在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性激素检验在不孕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生殖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不孕症女性患者64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来我科进行激素检测的正常女性6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 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睾酮(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组患者的孕酮(P)、雌二醇(E2)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睾酮(T)能够明显抑制卵巢水平,与不孕症密切相关. 结论:性激素检测在临床上可对不孕症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临床医生了解发病原因和治疗提供依据.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青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文章从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近年来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论治中医特色疗法等方面,论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概况.

    作者:赵婷婷;吕丹丹;杨莹莹;王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质谱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究质谱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方法:取2013 年7 月 ~2014 年7 月在我院利用质谱技术进行检查的279 例患者,根据这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结果:79例患者临床检验结果相较传统的检验方法高效、灵敏、准确. 结论:水平的不断提高,质谱技术逐渐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能同时进行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作者:杜爱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过程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对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于我院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病例(770眼次)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规范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流程. 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光凝治疗,无出现明显不良事故,0.3%患者因等待过久出现低血糖症状,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安排饮食后顺利完成治疗. 0.2%患者语言不通,安排人员翻译后顺利完成治疗. 结论:合理、规范的护理流程有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的高效、顺利进行.

    作者:郭琼玲;林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基于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7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骨科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 给予观察组患者硬膜外穿刺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 MMSE评分) ,阐述两种麻醉方式对骨科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MSE总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水平明显的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水平;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骨科老年患者施予硬膜外穿刺麻醉,其预后效果明显的优于全身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明显的小于全身麻醉.

    作者:张保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索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间收治的15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150 例冠心病患者共计134 例(89. 3%)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 ST段压低在24h内共发生310阵,其中SM I阵共计166阵(53.5%),压低幅度为1-22mm. 其中15位患者(10.0%)ST段抬高,抬高幅度为2-8mm,共计52阵,均被诊断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外,2例患者ST段无变化. 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共计144 阵(46.5%). 在166 阵SMI中,心率超过80次/min的为127阵,占76.5%,平均心率达到(86 ±6.9)次/min;低于80次/min心率的为39阵,占23.5%,平均心率达到(74 ±3.5)次/min,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SMI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大多发生在清晨05:00 -11:00 之间,分别占47.6%和36. 8%,二者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检测能够起到早诊断早发现的目的,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淑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73 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43),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高于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阿司匹林比较,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慧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采集新生儿外周动脉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1 年2月-2014年2 月在我院住院的19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外周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两组各98例. 外周采血组通过外周动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股静脉采血组通过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 结果: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4.90%,股静脉采血组为81.63%,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采血组;且外周采血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股静脉采血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秀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沂市城区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新沂市城区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新沂市2010-201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02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48 /10 万) ,无死亡病例. 发病职业主要为散童. 发病率男童为(31.52 /10万)高于女童为 (16.31 /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4.5.6.7.8月份占全年发病数86%. 结论:新沂市城区手足口病多发年龄在1 -3 岁,好发高峰季节在夏季. 提示应在相应季节对高危人群进行综合防控.

    作者:丰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贯煎治疗肝肾阴虚证的研究进展

    一贯煎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型肝胆疾病、胃病、妇产科疾病等,临床应用防治疾病疗效显著. 实验研究证实具有保肝、降酶,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本文主要从其临床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基础做一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一贯煎提供参考.

    作者:范魏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对甲状腺术后瘢痕组织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术后瘢痕组织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50 例,对其采取超声(超高频和高频)进行检查,对其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甲状腺术后瘢痕深度为6cm时,超高频组与高频组瘢痕平均厚度(t=6.31,P<0.05)及边缘清晰度(X2 =5.67,P<0.05),差异显著,甲状腺术后瘢痕深度为8cm时,超高频组与高频组瘢痕平均厚度(t=5.38,P<0.05)及边缘清晰度(X2 =3.24,P<0.05),差异显著. 结论:对甲状腺患者术后的瘢痕组织采取超声进行检查,安全可靠,尤其是超高频超声检查,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从2013年1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共有82例颅内动脉瘤病患被诊断需行介入栓塞术治疗. 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 观察组病患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对照组病患则采用传统栓塞术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对比两组疗效以及介入治疗操作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 结论:在围手术期内对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祖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博乐市青光眼患者(汉族与少数民族)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青光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逆性盲及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PACG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亚洲地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 随着医学科技的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与青光眼相关的流行病学特点也表现出很大变化,不同的青光眼诊断标准和分类系统也会显示出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而这些流行病学特征对临床治疗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青光眼流行病学对临床青光眼防治工作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博乐市青光眼患者的流行病学,以期为以后临床治疗此种类型的青光眼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热西提·沙买提;兰海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方法:对3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分别从一般性处理、心理、高热、颅内高压、昏迷期、药物以及饮食等几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 结果:本组患儿住院时间35 ~52d,平均(39.5 ±3.8)d,仅有1 例(3.2%)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另有1例(3.2%)因病情过重放弃,其余29例(93.5%)均好转后出院. 结论:妥善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是确保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本次所行之护理方法值得肯定的,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吴金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职业中医教育的解剖学教学方法探讨

    解剖学是医学门类的一门基础学科,是进入临床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因此,学好解剖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找到适合职业中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很令值得探讨,要符合大纲要求,对课标既不能讲的太浅,但也不能讲的太抽象,要符合职业中专学生的知识特点讲授.解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的知识点是可见的,而有的是不可见的,每个系统是独立的,但又有其连带关系,因此,把每个章节讲通,又把知识联系起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就是解剖学老师需要把握好的尺度,既不能把知识点讲的太深,太复杂,更不能面面俱到,学生抓不住重点,要深入浅出的讲解,讲的通俗易懂,让学生心领神会.根据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与当前国家实行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中专教育解剖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把几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作一下总结,供学者与同道商榷.

    作者:王国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结核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5 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43例患者,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组间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明显差异(x2 =5.460,P=0.019). 结论:治疗结核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其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孟令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