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吴卫兰;张志红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行腹股沟斜疝( IH)手术患者的临床作用. 方法:将80 例老年I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以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IH知识掌握情况等为参数,评价、对比两组临床价值. 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IH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分别为(6.55 ±0.13)d、(29.87 ±3.51)分,经 t检验,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优质护理IH患者,其护理满意度高,能够减少患者痛苦和住院时间,优于传统护理方法,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谭荣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中的康复锻炼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40 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锻炼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姜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交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对比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择2013 年2 月 ~2014 年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交锁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各42例,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交锁髓内钉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的83.3%,P<0.05;交锁髓内钉组术后并发症率为7.1%,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的23.8%,P<0.05. 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GustiloⅢa型以下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术后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作者:李庆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措施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花费、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花费、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应借鉴和帮助.
作者:梁双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方法:抽选2012年3 月-2014年4月,我科接收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干预组、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比对临床结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疾病好转率( 96.0%)和常规组(8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期间行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血压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使用.
作者:倪婉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存在的问题,且提出有效的应对对策,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精神科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了解其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所存在的问题. 结果:10 名实施心理护理感到不困难,110 名精神科护士认为实施心理护理感到困难;实施后精神科护士心理学知识及技能掌握有限、护患沟通障碍以及患者家属不配合等情况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精神科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存在各种问题,对此,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善,可精神科心理护理的质量.
作者:韩冰;徐冰;赵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12年中选取100 例小儿疝气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小儿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讨论.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 p<0.05 ,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运用中取得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军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中医冷敷护理操作技术在内科适应性进行分析、筛选. 方法:选取2014 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就诊的142 例内科出现的静脉输液外渗、局部出血以及高热晕厥、静脉滴注所致的静脉炎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中医冷敷护理操作技术.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其临床护理有效率还是对护理的满意度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冷敷护理操作技术在内科治疗中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阿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已婚育龄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4 年1 月 -2015 年1 月的我社区已婚育龄妇女150例作调查,对她们的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同时对影响认识情况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年龄段、文化程度、工作环境、收入及婚姻状况等均会影响妇女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选取的150例调查对象的保健知识认知评分为(57.56 ±5.46)分. 结论:已婚育龄妇女对于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好,影响其认知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年龄、职业以及收入等.
作者:俞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比手术与保守方法处理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48例,将其平均分为手术组与保守组各24例.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断指成活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组断指成活率为91.67%,显著高于保守组的62.50%(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应采取手术探查治疗,不可轻易放弃,以此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唐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点眼与那他霉素点眼联合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顽固性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差异. 方法:40 位患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0只眼,其角膜病灶大于2mm、深度达2/3角膜基质层,那他霉素点眼2周无好转. 4小时一次点眼,B组患者角膜基质内注射50 u g/0.1ml伏立康唑并联合那他霉素4小时一次点眼直至溃疡愈合. 该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用药3个月后的佳矫正视力(BSCVA)、治愈时间及疤痕大小. 结果:A组平均佳矫正视力(1.29 ±0.52) logMAR,B组平均佳矫正视力(1.69 ±0.33 ) logMAR. A组治疗后视力明显比B 组好. 结论:伏立康唑联合那他霉素点眼对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比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联合那他霉素点眼疗效好.
作者:赵静;陈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近年来,青光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逆性盲及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PACG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亚洲地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 随着医学科技的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与青光眼相关的流行病学特点也表现出很大变化,不同的青光眼诊断标准和分类系统也会显示出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而这些流行病学特征对临床治疗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青光眼流行病学对临床青光眼防治工作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博乐市青光眼患者的流行病学,以期为以后临床治疗此种类型的青光眼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热西提·沙买提;兰海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0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产妇出血原因为宫收缩乏、胎盘因素、软产道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的影响因素有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出血时间、出血量、妊娠合并症,治疗常用措施有按摩子宫、应用缩宫剂、对产妇进行输血及手术治疗. 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分析患者出血原因,并及时进行有效救治,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并讨论序贯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后进行的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被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失败的患者,随即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序贯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四联疗法,疗程结束后4周,对两组分别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情况并比较. 结果:实验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94.8%,对照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72.5%,两组根除率差异显著,经过统计学计算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序贯疗法作为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的补救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四联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茜;杨廷旭;马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不良事件解决的对策.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南院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10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类情况、时间特点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结果:其中Ⅰ级不良事件1例,Ⅱ级不良事件11例,Ⅲ级不良事件55例,Ⅳ级不良事件39件. 其中给药错误23例,跌倒18例,管道脱落10例,皮肤护理不良5 例,技术操作不当5例,标本采集/送检4例,医嘱漏执行4 例,仪器/管道连接、使用不当4例,坠床3例,针刺伤2例,烫伤2例,输液反应2例,设施安全2例,消毒隔离事件2例,皮试观察记录2例,药物配伍反应1例,外出1例,自杀1例,输血外渗1例,其他6例. 在与护理人员之间关系方面,年资较低的护士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情况,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科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科室,由于患者的数量较多,工作较为复杂,因此在护理过程汇总很容易发生跌倒、错误用药、烫伤等不良事件情况. 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合理排班,这样能够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情况发生的几率.
作者:林海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160例来我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记录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的安全管理方法,观察组80例患者应用风险管理理念的安全管理模式. 对两组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康复结果、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件数显著高于观察组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件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精神病患者护理流程取得家属好评的概率与观察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理念中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医疗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强了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医疗环境,促进了精神病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了精神病患者家属对医院医疗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作者:崔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从2013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共收入13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的患者实施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情况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 结果:15天时两组肩部的活动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周时两组肩部的活动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早期的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可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后的康复. 结论: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可以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使患者术后的运动耐力增加,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到我院分娩产妇168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胎心听诊,实验组则在产程中采取胎心监护,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效果. 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产妇胎儿窘迫率(X2 =6.79,P<0.05)及窒息率(X2 =7.36,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胎心监护在产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降低新生儿窘迫及窒息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作者:周新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促进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泰州市医院收治的70 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5,采用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35,采用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干预组血糖控制良好率、肺结核治愈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陈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面神经炎临床上又称面神经麻痹. 患者表现为患侧口角向健侧歪斜、面部不适、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困难,进食水时流涎等. 患病后由于面部形象改变,生活质量下降,出现情绪上的反应. 笔者就对1 例面神经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体会探讨如下.
作者:高竹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