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杨静

关键词:产后出血,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0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产妇出血原因为宫收缩乏、胎盘因素、软产道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的影响因素有分娩方式、分娩次数、出血时间、出血量、妊娠合并症,治疗常用措施有按摩子宫、应用缩宫剂、对产妇进行输血及手术治疗. 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分析患者出血原因,并及时进行有效救治,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精神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之间收治的出现睡眠障碍的126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的措施. 结果:患者的睡眠障碍分为五种情况,分别是入睡困难、睡眠间断、早醒、未眠和睡眠过度,而影响患者入睡的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情深症状、住院环境和药物等,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环境和护理模式,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好转. 结论: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低温肉制品嗜冷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通过对低温肉制品嗜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调查,来了解低温肉制品卫生状况. 方法:随机抽取5 家各类超市和农贸市场低温肉制品样本128份,采用BS ISO 17410-2001 食品和动物饲料的微生物学适冷微生物计数检验对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嗜冷微生物污染检测. 结果:128 份低温肉制品样本中,嗜冷微生物检出阳性率为33.6%(43/128),9个低温肉制品样本中嗜冷微生物含量超过10 ×104cfu/g. 结论:低温肉制品中嗜冷微生物污染状况堪忧,相关卫生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监督管理措施,提高食品安全卫生.

    作者:要三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采集新生儿外周动脉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1 年2月-2014年2 月在我院住院的19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外周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两组各98例. 外周采血组通过外周动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股静脉采血组通过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 结果: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4.90%,股静脉采血组为81.63%,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采血组;且外周采血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股静脉采血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秀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终身代替疗法之一. 所以,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有时会涉及到法律法规,现有的血透室护理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提高血透室安全管理就要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执业人的技能展开.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的96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实施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的综合服务质量评比中,观察组的综合服务质量分值为98.26 ±15.27,而对照组分值为80.19 ±16.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观察组中对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满意率97.9%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8.964,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经过对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合理分配护理人,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有所进步,整体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吴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刍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方法:选取2013 年6月~2014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 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也要好于对照组,(P均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中,有效的护理能够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史琴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症头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头面部烧伤患者的综合护理,总结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 年12 月-2015年2月收治的20例重症头面部烧伤患者,对全部患者实施休克期护理、感染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经过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20例重症头面部烧伤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高达100%. 结论:综合、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缩短烧伤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古丽努尔·木拉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28例. 观察组使用复方硫酸亚铁,对照组使用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观察其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 结论:针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使用复方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塞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妇女保健需求调查与应对策略探讨

    目的:调查研究社区妇女的保健需求,为采取有效措施满足社区妇女保健需求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4 个社区580名妇女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保健需求. 结果:已婚育妇女的社区保健知识知晓率较好,保健需求相对不高. 未婚女青年以及中老年妇女的社区保健需求较大. 结论:正确认识不同年龄段的社区妇女保健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健康教育、社区保健服务等,更好为社区女性服务,保障社区妇女的健康.

    作者:戴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用于急性胰腺炎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和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措施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花费、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平均住院时间、住院平均花费、并发症发生率和半年复发率,可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相应借鉴和帮助.

    作者:梁双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本院60例确诊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目标人群,前瞻性分析且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玻璃酸钠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每组20人且20患膝.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后六个月效果评价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一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玻璃酸钠组与氨基葡萄糖组在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6 月与治疗一疗程后相比,有复发迹象,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玻璃酸钠组与氨基葡萄糖组在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6 月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在有效率上组间比较,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在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上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邱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哺乳期子宫放环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哺乳期子宫放环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 方法:选取98例哺乳期子宫放环术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妇女在术前给予宫缩素,实验组术后给予葆宫止血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的术后出血情况、月经量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出血18.4%,显著低于对照组42.9%( P <0.01 );治疗后月经量比术后显著下降( P <0.05 ).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3%,显著低于对照组44.9%( P<0.01 ). 结论:给予哺乳期子宫放环术中出血患者术后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放环术后月经量,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脑电图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继发癫痫的EEG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EEG进行监测,观察并分析其EEG变化情况. 结果:根据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时间分为迟发性发作(起病超过2w)与早期发作(起病少于2w);其中迟发性发作共26例,EEG检查出现异样共22例,7例EEG存在尖慢复合波与棘慢复合波,3例EEG慢活动增多;其余34 例为早期发作,首发症状3例,患者全身或局部抽动;EEG异常25例,脑电波频率降低至7-8Hz,并表现处弥慢性慢活动,病侧出现局部慢波灶,6 例伴有尖慢与棘慢复合波. 迟发性发作异常检出率84.61%,早期发作异常检出率73.53%,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 );脑叶梗死异常检出率为89.19%,显著高于基底节区梗死、多发性梗死及腔隙性梗死异常检出率62.50%、62.50%、50.0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脑叶梗死有痫样放电检出率56.76%高,且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有痫样放电检出率( P<0.05 ). 结论:EEG对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诊断与癫痫灶的定位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郑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临床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糖尿病老年患者运用临床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3 年 -2015 年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产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在对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稳定病情,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贺雅萍;张海燕;凡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心房纤颤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不同抗栓治疗方案在老年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均分为三组,对对照1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对对照2组患者实施华法林标准凝强度维持INR2.0 ~2.8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维持INR(国际标准化比值)1.8~2.4 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0%;对照1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0.0%;对照2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0%. 结论:将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维持INR1.8~2.4应用到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张绍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自2013 年1 月至2015 年2 月收治的110 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每日20mg,治疗6个月后,对治疗前后进行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统计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数目.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数目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过6 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数目降低的数量要少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邱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5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作者:毕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80 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BP、DBP、HR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SBP、DBP、HR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峰;杨春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选取自2011 年4 月至2015 年5 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50 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患儿的发病率与其体重、喂养方式等有着密切联系,且体重较小、以非母乳方式喂养的患儿发病率远远高于体重较大,以母乳方式喂养的患儿(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 结论:提倡母乳治疗,同时做大早发现、早治疗,对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庞莉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老年病科护士全科化培训的必要性

    目的:探讨老年病科专科护士进行全科化培训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临床实际需要, 有效提升老年病科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对现有护理队伍实施了针对本科室多发病种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等分级分批次分阶段多方位系统培训. 结果: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了质的飞跃,科室护理质量整体上了新的台阶. 结论:全科型护理培训对于建立高素质护理队伍效果显著,能更好的促进老年患者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谢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