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水清清
目的: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进行调查分析. 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150例妇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围绝经期的生殖健康情况以及保健需求,从而进行分析. 结果:选取的15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较好,部分出现紊乱情况,对于保健知识的需求较为强烈. 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定的生殖健康问题,应该根据其保健需求进行适当的生殖健康知识的讲解来提高她们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卢方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即先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奥美拉唑,连续服用一周,然后给药奥美拉唑,连续服用三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连续服用4 周,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志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 年10 月之间收治的94 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 观察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观察组患儿中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中出现6 例复发的患儿,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孟鲁斯特,应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毛燕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子宫全切术的96 例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子宫全切术过程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更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靳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整体护理在急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到2014 年间在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12例. 其中56例采用普通治疗,另外56例采用整体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整体护理)较对照组(普通治疗)有着更高的治愈率(82.1%)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作者:龚在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护理本科专业两个班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学期结束时,比较两组期末操作成绩,并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实验组护生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教学效果评价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罗秋梅;柳琳琳;陈艳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来评价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 方法:在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选取120例行PCI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并进行6个月的电话随访. 在干预前,出院后1、3个月、6个月时分别评估动机性访谈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 结果:干预前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可提高PCI术后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何欢;邓雪琼;邓荔;龚德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和对比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时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收集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在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终身代替疗法之一. 所以,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有时会涉及到法律法规,现有的血透室护理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提高血透室安全管理就要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执业人的技能展开.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一起聚集性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研究其控制方法. 方法:对2015年3月5日-2015年3月21日发生的19例一起聚集性病毒感染的儿童进行流行病调查和环境卫生学检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方法. 结果:2015 年3 月5 日 -2015 年3 月21 日入我院儿科的患儿87例,聚集性病毒感染的患者19例,罹患率为21.84%,该事件持续的时间为16天,在三间(时间、人间、空间)均有聚集性,粪 -口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结论:此起聚集性病毒感染疑似医院感染爆发事件,采取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医护人员卫生及患者个人卫生的保持可有效的控制该病毒的流行.
作者:于英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普米克令舒的治疗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8例行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35例行普米克令舒+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76.3%(P<0.01),而显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1). 结论: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普米克令舒的治疗疗效更加显著,无不良反应,因此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叶旭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VDT作业,即视频显示终端作业,就是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实施数据、文字以及图像等各种类别的信息处理工作. 这种作业工作模式是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客观环境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种客观性的新生事物,是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性客观发展环境特征的工作过程实践模式. 本文将对VDT作业实施过程中所客观出现的疲劳现象展开简要的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现象的实践性参考策略.
作者:陈晓明;左志华;周艺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2012年中选取100 例小儿疝气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小儿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讨论. 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 p<0.05 ,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运用中取得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军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冠心病的73 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43),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高于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阿司匹林比较,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慧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方法: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治疗的儿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护理,而对其余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病情缓解度. 结果:在实验组经过静脉留置针护理之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 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儿科疾病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曹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精神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2013 年8 月-2014 年8 月之间收治的出现睡眠障碍的126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的措施. 结果:患者的睡眠障碍分为五种情况,分别是入睡困难、睡眠间断、早醒、未眠和睡眠过度,而影响患者入睡的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情深症状、住院环境和药物等,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环境和护理模式,患者的睡眠状况得到好转. 结论: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和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表现与妊娠结局. 方法:回顾分析从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 例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表现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结局. 结果:18例胎死宫内,胎头胎颈周围存在大小不一液性暗区、胎动胎心消失、胎头光环变形,壁厚,界限清晰,可见光带分隔,四肢软组织与躯体变厚. 42例四肢躯体、背部以及头颈部有囊性暗区包绕. 18 例胎死宫内,经超声确诊,采取病理性引产,其余42 例顺利分娩. 结论:对于胎儿颈部淋巴囊肿,超声检查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并同胎儿染色体异常有着密切联系.
作者:甘国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本文就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期间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 结果:80 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治愈53 例,好转26 例,无效1 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75%,平均住院天数为(3.36 ±1.15)d. 结论: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关键因素,值得加大关注力度.
作者:刘丽;万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3 月至2015年3月间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100例病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予以非语言性沟通,治疗后统计并对比家长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儿科中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可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艾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对小儿患者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 年5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加强对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 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