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会阴保护法对预防会阴撕裂的效果

刘启英;周曼;赵钿

关键词:会阴保护法, 预防, 会阴撕裂
摘要:目的:针对两种会阴保护法对预防会阴撕裂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孕妇180 例,随机将180 例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生时采用改良式会阴保护法,对照组接生时采用传统会阴保护法,观察两组孕妇会阴撕裂效果. 结果:两组产妇会阴撕裂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式会阴保护法可以使产妇分娩过程中会阴损伤得到有效减少,这对接生质量以及母婴安全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D2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 年生存率比较(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腹腔镜下D2 根治性手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能获取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恢复较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昌;矫璐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抗菌药物在儿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在儿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58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1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炎琥宁,观察组给予青霉素G钠,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青霉素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较理想的药物,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小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随着医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多,抗生素在发挥着治疗作用的情况下也有很多不良反应. 本文的主要的目的是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和观察. 将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方法. 结果发现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存在多种形式,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等. 因此我们通过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合理进行用药观察,旨在提高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明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冠心病护理现状及其进展

    冠心病属于常见心脏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发病机制,综述冠心病的护理进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合并感染护理等,为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参考性资料.

    作者:陈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方法:对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分别从合理饮食、休息与活动、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心理以及预防感染等几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 结果:51 例患儿经治疗及上述护理干预后,其中47 例(92.1%)患儿血压、心率均恢复正常,精神良好,手脚暖和,尿量正常,休克症状完全获得纠正,顺利出院,其余4 例也均获得不同程度好转,全组患儿无1 例死亡. 结论:本次针对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方法其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对以后此类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作者:杨婕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龈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龈出血的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因刷牙出血而来本中心就诊的患者120 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确诊为牙龈炎患者,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予以口泰含漱液治疗,治疗组则予以患者西帕依固龈液治疗,两组漱后无需使用清水漱口,在半小时内不可饮水与进食,4 周后复查并记录龈沟出血指数,评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95.00%) ,对照组有效率为(85.00%),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龈沟出血指数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帕依固龈液治疗牙龈出血效果明显,临床有推广价值.

    作者:林丽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胃肠穿孔早期急诊诊断方法临床探讨

    目的:讨论胃肠穿孔早起急诊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方法:统计我院自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急性肠胃穿孔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早期的临床表现,检查措施,终确诊的方式和时间. 统计并分析早起肠胃穿孔的临床特点为以后的诊断提供可靠参考. 结果:50例患者中通过X线检测发现膈下游出现游离气体的有27例,通过CT确诊的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又确诊9例,经过B超检测发现7例患者腹腔存在积液,且在住院观察数小时后有3例患者再次进行X线检查验证确定存在腹腔积液. 结论:胃肠道穿孔早期急诊诊断中 X线检查较为准确而迅速,但有个别病例,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或者X线检查结果不明显而高度怀疑为胃肠道穿孔的患者,可通过CT,B超进行检验,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这种方式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杜远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凝酶在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与研究血凝酶在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血凝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血凝酶应用于老年消化道出血,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瑞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例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案例的讨论

    通过对某化工企业三例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患者中毒经过、诊疗过程、终转归的分析,探讨高毒企业检维修作业过程中职业中毒的预防与现场处置原则.

    作者: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内分泌科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 针对内分泌科护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对策. 方法:从我院2013 年到2015 年间收治的内分泌患者中随机的选取200例患者,将20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100 例. 对观察组的100 例患者根据安全护理方式制定的全面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事故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满意程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差异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严格的按照安全护理方式制定的全面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较高,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徐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耳穴埋豆改善消渴病上消症状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通过耳穴埋豆,按压观察消渴病患者上消症状(口干、多饮)改善情况,并分析护理治疗的有效性,为护理治疗作参考. 方法:选取上消症状患者60例,通过两个疗程的耳穴治疗后观察患者上消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分观察,随访治疗一月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耳穴埋豆能改善消渴病患者上消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91.67%;一月后的长期有效率81.67%,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解卫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反馈训练辅助保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究反馈训练辅助保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4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夹板固定、手法复位以及跟骨牵引等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反馈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痊愈率为100.0%,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痊愈率88.6%,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单纯的保守治疗方法,反馈训练辅助保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的将单纯保守治疗的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进一步放大,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康复锻炼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中的康复锻炼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40 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锻炼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姜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规范使用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4 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均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58 例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139/90mmHg以下,血压控制有效率为78.4%;25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8%. 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在降压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会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禁忌证和适应证,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郑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途径及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途径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中心卫生院自2012 年6 月 -2015 年6 月以来收治的63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 31 例,未实施防控)和观察组( 32 例,实施防控措施) ,比较两组防控效果. 结果:观察组感染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29.03%),有统计学意义(X2 =12.365,P =0.031<0.05);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90.63%)、自我保健知晓率(78.13%)、健康习惯(93.75%)均高于对照组(58.06%、48.39%、64.52%),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依据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防控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率,提高疾病知晓率,控制传染病的发展.

    作者:朱鹏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营养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胎儿的改善效果

    目的: 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营养指导对其生产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7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营养指导. 对比两组生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该组在营养指导干预下生产安全性更高.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营养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并发症的出现,保障产妇与胎儿健康.

    作者:夏小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方法: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治疗的儿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护理,而对其余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病情缓解度. 结果:在实验组经过静脉留置针护理之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 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儿科疾病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曹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标准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和效果

    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本地区现行12-13 次标准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和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效果进行调查. 所以对2013 年 10 月~2014年 9 月在我院(沐川县人民医院 二乙医院)分娩的1691例产妇的产前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根据终结果发现现行标准产前检查模式依从性较低的是在低文化人群和流动人口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效果.

    作者:李吉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 218 例,在合适时机给予微波治疗,术后2 月观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结果:给予微波一次治疗后,110例痊愈,78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率96.3%. 两次治疗后,有效率100%.结论:微波治疗操作简单,合理应用于慢性宫颈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淑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的临床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50例腹部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超声检查和 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超声在炎性淋巴结肿大93.75%( 15/16 )、淋巴瘤92.31%( 12/13 )、转移瘤100.00%(12/12)以及淋巴结结核88.89%(8/9)的诊断方面准确性均高于 CT ( P <0.05). 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重要检查手段之一是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检查可以将肿大淋巴结的数目、形态大的小及位置能清晰判断.

    作者:田秋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