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群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在临床治疗中药物的选用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期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27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7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有109例得到了治愈.其中采用联合用药83例,有效率87.95%;不采用联合用药44例,总有效率75%. 一年后电话回访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无一例复发. 结论:早发现早就诊是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的关键,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正确的药物,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宫学武;吴競;张志长;刘彩虹;盛莉杰;张雷鸣;孙晓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方法:选取2013 年6月~2014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1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 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也要好于对照组,(P均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中,有效的护理能够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史琴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 年10 月之间收治的94 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 观察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观察组患儿中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中出现6 例复发的患儿,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孟鲁斯特,应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毛燕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比手术与保守方法处理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48例,将其平均分为手术组与保守组各24例.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断指成活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组断指成活率为91.67%,显著高于保守组的62.50%(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应采取手术探查治疗,不可轻易放弃,以此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唐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集新生儿外周动脉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1 年2月-2014年2 月在我院住院的19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外周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两组各98例. 外周采血组通过外周动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股静脉采血组通过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 结果: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4.90%,股静脉采血组为81.63%,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采血组;且外周采血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股静脉采血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秀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对重型肝炎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的效果. 方法:随机从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来我院治疗重型肝炎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每组55例患者. 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作为观察组.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肝炎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根据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治疗前均有了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肝炎指标下降趋势也要明显优于对比组. 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在对重型肝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引入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王萍;张可;赵菲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0例眼底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0 例)和对照组(30 例),观察组行激光光凝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0%、100.0%,对照组为40.0%、86.7%,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23.3%),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激光光凝治疗眼底病,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李丽;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方法:对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分别从合理饮食、休息与活动、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心理以及预防感染等几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 结果:51 例患儿经治疗及上述护理干预后,其中47 例(92.1%)患儿血压、心率均恢复正常,精神良好,手脚暖和,尿量正常,休克症状完全获得纠正,顺利出院,其余4 例也均获得不同程度好转,全组患儿无1 例死亡. 结论:本次针对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方法其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对以后此类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作者:杨婕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0 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 对照组患者以药物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邸慧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点. 方法: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8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和Stroop色词测试评估两组的认知功能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在 WSCT 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和Stroop色词测试中读颜色卡片时错误数及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显著受损.
作者:王金成;赵晓川;宋美;吴振国;辛博;高明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比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对妊娠并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妊娠并糖尿病患者82 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研究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 结果:研究组产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黄疸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较于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并糖尿病的安全性更佳,可以有效保证妊娠结局.
作者:朱妨娟;范利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门诊护理采用护患沟通的效果. 方法:搜集本院门诊2014年3月-2015年3月患者74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对其分两组. 37例选择常规护理,入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37例护患沟通,入组研究组. 观察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组间对比,研究组沟通技巧掌握度高( P<0.05),满意度高(P<0.05),差异显著. 结论: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中应用效果佳,值得应用.
作者:蔡美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在留置胃管患儿面部固定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胃肠道术后或肠梗阻需放置胃管患儿60例.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 例),观察组采用水凝胶面部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胃管(1).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胃管移位,皮肤情况及舒适情况. 结果:两组患儿脱管、胃管移位、皮肤发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水凝胶敷料能更有效的固定胃管,同时减少胶布对患儿面部的刺激,增加其舒适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玲;陈金子;黄嘦;蔡琦;杨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76 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案分为两组(各38例) ,对照组予以腹部B超诊断,研究组予以阴道B超诊断,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及诊断时间情况. 结果:研究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结果符合率94.74%比对照组76.32%高,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检查包块及孕囊时间(39.24 ±5.67)d比对照组(50.31 ±6.35)d少,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 B 超诊断有效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诗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微环境受损,而造成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病症,属难治性贫血. 有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药理学剂量的雌激素(如雌二醇2mg/d)可以抑制造血[1] ,从而使血三系减少. 妊娠相关性再障是临床上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妊娠时孕妇生理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新陈代谢增高,加重各脏器负担,可使孕妇合并大出血,严重感染,威胁母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苏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本院60例确诊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目标人群,前瞻性分析且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玻璃酸钠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每组20人且20患膝.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后六个月效果评价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一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玻璃酸钠组与氨基葡萄糖组在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6 月与治疗一疗程后相比,有复发迹象,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玻璃酸钠组与氨基葡萄糖组在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6 月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在有效率上组间比较,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在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上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邱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的血液透析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治疗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将2011年12月到2013 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照,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 组,各组有患者36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血液透析滤过,实验组采用的是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和血磷的清除效果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好( P<0.05 ) ,且实验组中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现象,其中低血压和高血压的患者各有2例,有1例属于心脏病变,6例皮肤瘙痒, 3例肌肉痉挛,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是33.33%;对照组中有25例患者出现并发生的现象,其中有5 例患者低血压及高血压,3 例心脏病,11 例皮肤瘙痒,6例肌肉痉挛,出现并发症的记录是69.44%,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与血液透析滤过相比,对存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的透析效果更好,可以使并发症现象进行有效的减少,在临床的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彭发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观察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表现,评价其应用价值,给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使患者早日接受治疗. 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9月到2014年11月之间进行腔内彩超治疗的100名患者,随机选取40 例作为临床研究的案例,对患者的子宫以及附近区域进行常规检查,对患者的宫颈情况、子宫切口、妊娠位置、切口部位回声以及流血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且比较随访结果以及腔内彩超治疗的结果. 结果:40例患者中经过腔内彩超诊断未发现孕囊,根据彩超声像图特征在子宫切口部位发现胚囊型17例,回声包块型21例,有2例被误诊为宫内妊娠,其腔内彩超正确诊断率是98.56%、特异度是21.12%、胚囊的正确诊断率是93.58%. 结论:对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有着重要作用以及价值,有利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周美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基于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7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骨科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 给予观察组患者硬膜外穿刺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 MMSE评分) ,阐述两种麻醉方式对骨科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MSE总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水平明显的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水平;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骨科老年患者施予硬膜外穿刺麻醉,其预后效果明显的优于全身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明显的小于全身麻醉.
作者:张保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关注儿童健康,建立适应儿童医院就诊人群的健康教育模式. 方法:2014年1月至12 月定期开展各种形式、多专科的院内公益性儿童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健康讲座,通过现场反馈及问卷调查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的模式. 结果: 规范性、有计划、多形式地开展院内儿童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讲座,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结论:促进儿童健康,建立适应儿童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模式,需要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及群众参与,以建立一套更加完善、能够服务于更多人群的教育模式.
作者:王晓艳;史昕云;黄俊呈;刘宇;林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