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侧单钢板、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王智;高会敏;倪安增

关键词: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内、外侧双钢板治疗, 骨折愈合
摘要:目的:探究外侧单钢板、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4 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外侧单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外侧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监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方式对重症监护室中患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 采用常规重症监护室救治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持续血液净化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疾病重症监护室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持续血液净化方式对重症监护室中患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疾病的患者实施救治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曾燕萍;马卫星;向辉;丁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肺炎治疗的效果观察. 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中抽取68 例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分析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护理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 结论:综合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琼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内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UGBC)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以我院消化内科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UGBC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大便潜血转阴时间、肠鸣音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时间. 结果:(1)护理后,观察组显效17例(34%),有效29例(58%),无效4例(8%),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41/50,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的大便潜血转阴时间、肠鸣音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UGBC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针对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运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程序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护理程序法在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中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87 例社区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43例和程序护理组44 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程序护理组给予护理程序法干预,观察12周后检测2组晨起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晨起餐后2小时血糖,并进行比较. 结果:程序护理组在晨起空腹血糖、晨起餐后2 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经x2 检验后显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护理程序法干预有助于社区糖尿病病人控制更好控制血糖,进而缓解病情,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陈优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和其他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接收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及子宫肌瘤的患者270例,15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11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鉴别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结果: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中,超声检查效果良好,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 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患者应用超声进行诊断,有良好效果,但是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欧阳志维;谢慧君;尹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总结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现将我医院收治的5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选取病例在急救中经过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抢救成功率达到94%) ,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结论:通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可有效判定患者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抢救预案,从而明显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出血做出诊断并不太困难,病史和体征都能反映出血容量不足和肾上腺素能的补偿性反应[1].

    作者:罗建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的预防保健与临床护理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思路. 方法:以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3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比本组患者护理前后糖尿病足分级变化情况. 结果:护理前,本组患者中0级3例、1级4例、2级8例、3级9例、4级8例、5级4例;护理前,本组患者中0级7例、1级11例、2级13 例、3级4例、4级1例,糖尿病足分级情况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即先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奥美拉唑,连续服用一周,然后给药奥美拉唑,连续服用三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连续服用4 周,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志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30例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目的:研究性早熟患儿的临床特征表现,总结分析导致发病的原因.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性早熟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分别进行一般特征检查、骨龄检查、超声检查、血清性激素指标检查、MRI检查,分析导致性早熟的影响因素. 结果:女性患儿特征表现为乳房增大、乳房色素沉着、外阴分泌物增多、阴毛早现、阴道出血;男性患儿特征表现为身高增长过快、阴茎增大、阴毛早现、乳房肿大. 导致患儿性早熟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 结论:引发儿童性早熟的因素较多,需要通过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时确诊. 尤其要关注农村婴幼儿的生活和饮食,增强家长的疾病认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金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目的:探究和讨论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变化.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添加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王乙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使用治疗85例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使用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5 例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和果胶铋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和果胶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且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使用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志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在我国现代化医院专门开设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论证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医院中开展带有医学特色,围绕医务工作开展的社会工作,它既有别于医院的行政、医疗管理、信访接待等工作,又有其专业的工作要求和方式. 在我国,在现代化医院中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条件已成熟,在全人医学时代,医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医疗服务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本文就将着重于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在现代化医院中开展社会工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以期能让读者对医务社会工作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作者:李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60例,按照骨窗大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30例,骨窗≥100cm2)和对照组(30例,骨窗<100cm2),对照组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 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X2 =7.26,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结论:采取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极大地降低患者再次手术的概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薛全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胆囊切除手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注意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张翠霞;李芳;张培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采取联合瑞格列奈注射甘精胰岛素的方法所带来的临床效果. 方法:为了更好地体现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我们选择比较常见的对比法. 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间的80例2 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式,即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预混胰岛素;对于观察组患者,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方法来进行. 一段时间过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低血糖、餐后2 小时的血糖、空腹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 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而空腹以及餐后2 小时的血糖含量并没有较大差异. 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在安全性能以及临床疗效上也有很大优势,值得我们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杨守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析健康体检后回访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与健康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1] ,各类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应运而生,重视体检的服务、体检设备及体检的环境,让体检客户得到很好的体验. 但目前健康体检缺乏系统、全面、持续的后续服务,其防病控病的真正意义未得到充分体现[2]. 只是单纯的健康体检已远远不能满足体检客户的要求,应更加注重体检的后续服务,就是对健康的管理. 体检后回访、健康咨询是健康管理服务的手段之一.

    作者:郭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分析

    外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之一,而外科护理也是一项兼具复杂性和特殊性的临床护理工作. 在医患关系渐趋紧张的特殊时期,人们的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再加上外科护理潜在风险的多样性、高危害性,这使得外科护理工作人员的压力也日渐增加. 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自身相关工作经验和一些浅薄见解,对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展开探讨.

    作者:阿娜尔古丽·曼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总治疗有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后遗症情况.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0%)治疗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相比单独用药,疗效更好、不良反应低且无明显后遗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采集新生儿外周动脉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1 年2月-2014年2 月在我院住院的19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外周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两组各98例. 外周采血组通过外周动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股静脉采血组通过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 结果: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4.90%,股静脉采血组为81.63%,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采血组;且外周采血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股静脉采血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秀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分析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 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患者1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对照组为7.5%,观察组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加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作者:苏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