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琴娣
目的:研究和对比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时使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方法:收集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在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和无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共50例纳入研究,依据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是否有效分为支气管扩张剂有效组(有效组)和支气管扩张剂无效组(无效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肺通气功能指标及气道反应性,辣椒素咳嗽敏感性和诱导痰炎症细胞数及分类计数. 结果:有效组占所有变异性哮喘人数的60.00%,无效组占40.00%;有效组肺通气各项指标中如FEV1、FVC、FEV1/FVC 和 MMEF 及 PD20FEV1 与无效组相比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有效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上清液中PGD2及ECP水平明显高于无效组,差异显著,P<0.05;有效组咳嗽阈值logC5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改善分值与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组胺、PGD2 及 ECP水平为正相关关系,与 logC5 为负相关关系. 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存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及无效两种分型,两者发生机制可能存在不同,且不同气道炎症介质水平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不同程度可能是影响支气管扩张剂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边万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头孢曲松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76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92.1%(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血清中性粒细胞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头孢曲松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并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岑维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妇科护理中病人隐私的保护情况,探讨在妇科护理过程中保护病人隐私的有效措施.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4例妇科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进行正常普通护理,实验组在进行普通护理过程中加强隐私保护,并对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在164例妇科患者中,实验组82例的满意度为96.3%,患者隐私泄露比例为1.2%,对照组82例的满意度为76.8%,患者隐私泄露比例为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隐私泄露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妇科护理中,保护患者的隐私尤为重要,需要提高患者自身保护意识,加强患者隐私的保护工作,提升妇科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黄贤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文章从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近年来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论治中医特色疗法等方面,论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概况.
作者:赵婷婷;吕丹丹;杨莹莹;王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冠心病属于常见心脏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发病机制,综述冠心病的护理进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合并感染护理等,为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参考性资料.
作者:陈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集新生儿外周动脉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11 年2月-2014年2 月在我院住院的19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外周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两组各98例. 外周采血组通过外周动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股静脉采血组通过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采血,分别记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 结果: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4.90%,股静脉采血组为81.63%,外周采血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采血组;且外周采血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股静脉采血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周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秀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收治10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干预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各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配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反馈训练辅助保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4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夹板固定、手法复位以及跟骨牵引等常规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反馈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骨折痊愈率为100.0%,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折痊愈率88.6%,且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单纯的保守治疗方法,反馈训练辅助保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的将单纯保守治疗的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好等优点进一步放大,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方法:抽选2012年3 月-2014年4月,我科接收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两组(干预组、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比对临床结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疾病好转率( 96.0%)和常规组(8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期间行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血压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使用.
作者:倪婉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新沂市城区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新沂市2010-201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02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48 /10 万) ,无死亡病例. 发病职业主要为散童. 发病率男童为(31.52 /10万)高于女童为 (16.31 /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4.5.6.7.8月份占全年发病数86%. 结论:新沂市城区手足口病多发年龄在1 -3 岁,好发高峰季节在夏季. 提示应在相应季节对高危人群进行综合防控.
作者:丰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消化内镜治疗,有再出血患者归置为实验组,未发生再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出血量、入院时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是否发生休克、内镜下活动出血等,并进行比较. 结果:在选取的150 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情况,归为实验组,其余患者归为对照组. 年龄和性别与再出血无明显关系,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出现休克和内镜下活动出血的比例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出血量大,休克、内镜下活动出血、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有很大影响,是上消化道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増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继发癫痫的EEG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EEG进行监测,观察并分析其EEG变化情况. 结果:根据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时间分为迟发性发作(起病超过2w)与早期发作(起病少于2w);其中迟发性发作共26例,EEG检查出现异样共22例,7例EEG存在尖慢复合波与棘慢复合波,3例EEG慢活动增多;其余34 例为早期发作,首发症状3例,患者全身或局部抽动;EEG异常25例,脑电波频率降低至7-8Hz,并表现处弥慢性慢活动,病侧出现局部慢波灶,6 例伴有尖慢与棘慢复合波. 迟发性发作异常检出率84.61%,早期发作异常检出率73.53%,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05 );脑叶梗死异常检出率为89.19%,显著高于基底节区梗死、多发性梗死及腔隙性梗死异常检出率62.50%、62.50%、50.00%,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脑叶梗死有痫样放电检出率56.76%高,且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有痫样放电检出率( P<0.05 ). 结论:EEG对脑梗死继发癫痫的诊断与癫痫灶的定位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郑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6 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BI、FM、SDS较干预前均有改善,干预后研究组BI、FM、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还可改善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88例,依据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两组. 44例接受常规管理,入组对照组;风险管理44例,入组实验组. 观察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事故发生率低,满意度高,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临床护理管理运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肥胖儿童产生龋齿的因素和预防的方法. 方法:选取60 例肥胖儿童进行研究,研究其出现龋齿的因素,并提出预防龋齿的方法. 结果:导致幼儿园儿童出现龋齿主要有吃甜食、油炸食品和喝甜饮. 结论:肥胖儿童发生龋齿除了其特有的因素外,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口腔行为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儿童的饮食行为,积极的进行口腔保健,从而减少肥胖儿童出现龋齿的风险.
作者:叶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3 年2 月 --2014 年2 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20 例患儿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儿60 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儿满意31 例(51.7%),一般24 例(40.0%),不满意5 例(8.3%),满意度为91.7%;对照组患儿满意21例(35.0%),一般14例(23.3%),不满意25 例(41.7%),满意度为58.3%,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对患儿的身体危害较大. 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对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减少患儿的痛苦,舒缓患儿的紧张情绪,促使患儿能够早日的康复. 日后,可将优质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赖雪琼;黄颖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尤其是现代诊疗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医疗水平,但随之而来的医院感染也在逐渐的增多.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及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覃仕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体会,为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 年2 月我院确诊收治的225例患者,其中,单纯冠心病组13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87例. 对两组患者分别完成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检测,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较,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在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检测结果和住院病死率等指标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多支、C型和末梢病变. 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检测结果与单纯冠心病患者检测结果的差异明显,且住院病死率高,值得广泛关注.
作者:宋立格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乡镇卫生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方法:通过从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乡镇卫生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结果:乡镇卫生院药房管理中存在药品管理不规范、硬件设施差、药学技术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 结论:乡镇卫生院药房管理较差,工作人员要提高管理认识,对硬件设施加大投入力量,强化监督,提高药房技术人员素质,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覃述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