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凯燕
通过对某化工企业三例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患者中毒经过、诊疗过程、终转归的分析,探讨高毒企业检维修作业过程中职业中毒的预防与现场处置原则.
作者: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终身代替疗法之一. 所以,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有时会涉及到法律法规,现有的血透室护理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提高血透室安全管理就要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执业人的技能展开.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选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科接收老年高血压患者80 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比对其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性鲜明( P<0.05 ). 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不良情绪,控制血压指标,值得使用.
作者:陈若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我国国民的主导性疾病类型,整个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 在文中,笔者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疗服务的现状,并从循证医学角度提出了应对这一现状的策略.
作者:王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中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4年1 月 ~2015年1 月收治的20 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行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20 例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患者经放射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出血明显减少或者及时止血,治疗效果较佳,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放射治疗产后及异常妊娠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安全性高、显效快、对患者创伤性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海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B超结合临床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 ~2014 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0 名患者病历,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40例患者中均存在着B超和临床特征. 其中有2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其中包含了囊实混合型、囊性和实性占位三种表现形式,并且在本次实验分析中存在3例患者误诊. 结论:应用B超影像学技术,能够提前发现卵巢恶性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疗效.
作者:张亚丽;崔萍;汤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胸外科手术后的早期锻炼与康复护理对于病人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期锻炼与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和术后死亡率都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促进各器官功能恢复,帮助维护病人的健康. 因此,对于胸外科手术后的早期锻炼与康复护理要充分重视起来,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帮助病人及家属正确认识术后早期锻炼与康复护理,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提升病人术后身体健康的恢复速度并有效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作者:周云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3 月至2015年3月间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100例病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予以非语言性沟通,治疗后统计并对比家长的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儿科中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可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艾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究不同麻醉方式对骨科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基于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7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骨科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 给予观察组患者硬膜外穿刺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身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 MMSE评分) ,阐述两种麻醉方式对骨科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MSE总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水平明显的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水平;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骨科老年患者施予硬膜外穿刺麻醉,其预后效果明显的优于全身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明显的小于全身麻醉.
作者:张保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高龄产妇妊娠的危险因素与对妊娠结局造成的预后病症影响. 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商洛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收住院治疗观察的187例高龄产妇(35岁及以上)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187例同期非高龄产妇(35 岁以下)作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统计2组间相关指标数据研究其不同的妊娠危险并发症病因、新生儿分娩方式与出生时健康安全情况. 结果:观察组(高龄产妇组)在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非高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高龄产妇组)在新生儿分娩方式、前置胎盘、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产后出血与胎膜早破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非高龄产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龄产妇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妊娠期并发症,同时也增加了剖宫产分娩方式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然而高龄产妇系列妊娠期并发症对新生儿结局影响不是很大. 因此,积极进行分娩前围产期保健,加强孕前妊娠期并发症预防治疗宣传,对于高龄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闫艳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2 年6月 ~2014 年2 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直肠检查的3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结直肠内窥镜活检诊断,与切除手术病理诊断对照,分析其病理特征. 结果:299 例患者为腺癌,4 例患者为印戒细胞癌,2例患者为类癌,16例患者为粘液腺癌,患者组织学特征主要表现有一定的差异,粘液腺癌患者主要表现为出现大量粘液,腺癌特征是腺管状腺泡状分化,阳性标记CK、CEA、Ki-67 等,类癌特征为癌细胞大小、染色比较均匀,常见腺泡状,印戒细胞癌细胞核深染,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100%. 结论:由于结直肠癌病例大多数为浸润癌,因此结直肠活检中,不能确定黏膜下层的患者,不应使用黏膜内肿瘤进行诊断. 同时内窥镜、外科医师应多取材、深取材,与病理医生多沟通,必要时配合影像学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作者:卢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收治的105 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按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组:胫腓骨上段骨折组、胫腓骨中段骨折组及胫腓骨下段骨折组. 所有患者给予单侧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胫腓骨上段骨折组术后愈合优良率为76.7%;胫腓骨中段骨折术后愈合优良率为93.2%;胫腓骨下段骨折术后愈合优良率为75.1%. 胫腓骨上段骨折组与下段骨折组愈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胫腓骨中段骨折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外固定支架术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胫腓骨中段骨折的患者疗效好,该方法能有效减少软组织损伤,避免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世军;安志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女性痔疮手术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 方法:随机抽取在2014 年1 月至2015 年4 月间进行痔疮手术后需要硬膜外镇痛的8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 B组)和吗啡组( M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模式为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 评估术后2(T1)、4(T2)、8(T3)、12(T4)、24(T5)和36h(T6)各时点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同时观察术后36h镇痛期间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各观察时点的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p >0.05 );B 组发生恶心(10%)、呕吐(0)、头晕(7.5%)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32.5%、17.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布托啡诺对女性痔疮手术硬膜外镇痛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永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存在的问题,且提出有效的应对对策,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精神科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了解其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所存在的问题. 结果:10 名实施心理护理感到不困难,110 名精神科护士认为实施心理护理感到困难;实施后精神科护士心理学知识及技能掌握有限、护患沟通障碍以及患者家属不配合等情况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精神科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存在各种问题,对此,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善,可精神科心理护理的质量.
作者:韩冰;徐冰;赵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7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D2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D2根治性手术.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 年生存率比较(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腹腔镜下D2 根治性手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能获取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后恢复较快,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昌;矫璐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剖宫产产妇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1 日至2015 年1 月1 日期间在我院采取剖宫产的产妇100例,随机性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 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结果.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剖宫产产妇排气时间、恶露排尽时间、初乳时间均较短,P<0.05,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时,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的改善产妇的产后护理效果,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对其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行常规护理措施,5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细致完善的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为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予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田雨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血凝酶在老年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血凝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血凝酶应用于老年消化道出血,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瑞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急性阑尾炎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2013 年11 月 ~2014年12 月) ,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护理组(50例).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干预,对比护理组与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疗效. 结果:护理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治愈率为92.00%、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愈率为54.00%、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护理满意度为42.00%,2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以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一步的改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许国菊;毛荣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