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毕迪

关键词:初产妇, 临床护理路径, 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5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喜炎平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对腹泻患儿联合给药喜炎平和思密达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4年1 月-2014 年12 月之间收治的116 例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对照组患儿的给药喜炎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药思密达. 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94.83%),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45(77.59%),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腹泻患儿联合给药喜炎平与思密达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儿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戴甩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耳穴埋豆改善消渴病上消症状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通过耳穴埋豆,按压观察消渴病患者上消症状(口干、多饮)改善情况,并分析护理治疗的有效性,为护理治疗作参考. 方法:选取上消症状患者60例,通过两个疗程的耳穴治疗后观察患者上消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分观察,随访治疗一月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耳穴埋豆能改善消渴病患者上消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91.67%;一月后的长期有效率81.67%,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解卫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安全因素和防范对策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安全因素和防范对策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 年5月~2014年5 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进而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总结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3.0%,观察组为96.2%,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1%,观察组为5.7%,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安全因素和防范对策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吴丽妍;马万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胆囊切除手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注意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确保治疗效果.

    作者:张翠霞;李芳;张培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点眼与基质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比较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点眼与那他霉素点眼联合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顽固性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差异. 方法:40 位患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0只眼,其角膜病灶大于2mm、深度达2/3角膜基质层,那他霉素点眼2周无好转. 4小时一次点眼,B组患者角膜基质内注射50 u g/0.1ml伏立康唑并联合那他霉素4小时一次点眼直至溃疡愈合. 该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用药3个月后的佳矫正视力(BSCVA)、治愈时间及疤痕大小. 结果:A组平均佳矫正视力(1.29 ±0.52) logMAR,B组平均佳矫正视力(1.69 ±0.33 ) logMAR. A组治疗后视力明显比B 组好. 结论:伏立康唑联合那他霉素点眼对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比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联合那他霉素点眼疗效好.

    作者:赵静;陈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例施以固尔苏药物治疗和相应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例44例做为研究对象,给予固尔苏药物治疗并辅以相应的给药护理服务,比较该组病例药物干预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病例药物干预后的各血气监测结果均显著优于药物干预前,( P<0.05). 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例施以固尔苏药物治疗并辅以相应的给药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该类新生儿病例血气指标,促进其呼吸窘迫症状的改善,具有现实的推广价值.

    作者:卓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沟通中的人文关怀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老年患者沟通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科从2013年7月开始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增加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比较人文关怀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研究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对照组为8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人员在与老年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增加人文关怀护理,能调动起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9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经验. 结果:治愈78例,好转10例 未愈3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天数22 天. 结论:加强护理能有效控制和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崔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刺和理疗联合应用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针刺和理疗联合治疗在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理疗组、电针组、联合组,各80例,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三组FMA、CNS等指标. 结果:治疗前后对比,三组的FMA、CNS等指标都是具有显著差异(P<0.01);和理疗、电针这两组对比,联合组三个指标都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之前,三组患者的全部指标对比结果都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针灸或者物理治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丽影;王开成;唐立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分析,观察在其模式的影响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将我院医治的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起初需要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按照个人的需求进行自我满足,之后可以由医护患以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协同治疗、护理并完成康复计划,接着将协同护理前后的状况进行疾病感知问卷调查,并进行严格的评测,观察协同护理前后的差别. 结果:通过进行协同护理模式的康复治疗,对护理前后的疾病感知程度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其中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秦迎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合伴牙体、牙列缺损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合伴牙体、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7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19例. A组患者选择口腔正畸临床治疗,B组采用口腔修复方法进行治疗,C组患者同时选择口腔正畸以及口腔修复开展联合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结果:A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4%;B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4%;C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 C组终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合伴牙体、牙列缺损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朝霞;曾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女性痔手术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女性痔疮手术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 方法:随机抽取在2014 年1 月至2015 年4 月间进行痔疮手术后需要硬膜外镇痛的8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 B组)和吗啡组( M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模式为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 评估术后2(T1)、4(T2)、8(T3)、12(T4)、24(T5)和36h(T6)各时点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同时观察术后36h镇痛期间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各观察时点的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p >0.05 );B 组发生恶心(10%)、呕吐(0)、头晕(7.5%)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32.5%、17.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布托啡诺对女性痔疮手术硬膜外镇痛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永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结合腹部彩超以及实验室数据对先兆流产预后的初步判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结合腹部彩超以及实验室数据对先兆流产预后进行初步判断及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100 例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0例正常早孕妇女为对照组,60例先兆流产孕妇为观察组,经腹部彩超以及实验室数据对先兆流产预后进行初步判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先兆流产妊娠组经腹部彩超显示妊娠囊位于宫体或宫底部,妊娠囊周围可有少许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可见心管或胎心搏动,并可见卵黄囊和螺旋动脉存在[1]. 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未在腹部彩超下看见正常妊娠囊以及卵黄囊、胚芽等. 各项数值测定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给予保胎治疗,结合腹部彩超对宫内胚胎发育的状态进行记录与评估,以此避免不必要的保胎措施与流程.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评价强化护理干预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对其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孕妇开展孕期教育影响分娩方式的分析

    目的:探讨对孕妇开展孕期教育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 年6月-2014年4 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孕妇为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教育组孕妇开展孕期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 结果:在实施教育后,教育组孕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率为88.3%,对照组为53.3%;教育组,选择阴道分娩为86.7%,对照组选择阴道分娩为73.3%. 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孕期开展健康教育能显著地提高孕妇对分娩知识的了解,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张仙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目的:探究和讨论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变化.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添加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王乙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穿孔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上消化道穿孔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的9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的开腹手术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排气时间、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48 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在41.4 ±13.3分钟,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在28.33 ±8.03小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在100 ±25ml,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8例患者手术之后出现感染的几率为18.75%,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2.08%,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效果更加的显著,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短,创伤相对比较小,手术之后患者的并发症和感染情况比较低,应该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何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即先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奥美拉唑,连续服用一周,然后给药奥美拉唑,连续服用三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用康复新液,连续服用4 周,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联疗法联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志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超结合临床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超结合临床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 ~2014 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0 名患者病历,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40例患者中均存在着B超和临床特征. 其中有2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其中包含了囊实混合型、囊性和实性占位三种表现形式,并且在本次实验分析中存在3例患者误诊. 结论:应用B超影像学技术,能够提前发现卵巢恶性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疗效.

    作者:张亚丽;崔萍;汤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总结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现将我医院收治的5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选取病例在急救中经过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抢救成功率达到94%) ,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结论:通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可有效判定患者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抢救预案,从而明显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出血做出诊断并不太困难,病史和体征都能反映出血容量不足和肾上腺素能的补偿性反应[1].

    作者:罗建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