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分析

罗建梅

关键词:失血休克, 急救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现将我医院收治的5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选取病例在急救中经过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抢救成功率达到94%) ,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结论:通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有效临床护理,可有效判定患者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抢救预案,从而明显提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 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 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很多的情况下,对出血做出诊断并不太困难,病史和体征都能反映出血容量不足和肾上腺素能的补偿性反应[1].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水凝胶敷料在留置胃管患儿面部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水凝胶敷料在留置胃管患儿面部固定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胃肠道术后或肠梗阻需放置胃管患儿60例.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 例),观察组采用水凝胶面部固定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胃管(1).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胃管移位,皮肤情况及舒适情况. 结果:两组患儿脱管、胃管移位、皮肤发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采用水凝胶敷料能更有效的固定胃管,同时减少胶布对患儿面部的刺激,增加其舒适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玲;陈金子;黄嘦;蔡琦;杨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针刺和理疗联合应用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针刺和理疗联合治疗在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理疗组、电针组、联合组,各80例,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三组FMA、CNS等指标. 结果:治疗前后对比,三组的FMA、CNS等指标都是具有显著差异(P<0.01);和理疗、电针这两组对比,联合组三个指标都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治疗之前,三组患者的全部指标对比结果都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针灸或者物理治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丽影;王开成;唐立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序贯疗法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并讨论序贯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后进行的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被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失败的患者,随即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补救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序贯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四联疗法,疗程结束后4周,对两组分别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情况并比较. 结果:实验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94.8%,对照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72.5%,两组根除率差异显著,经过统计学计算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序贯疗法作为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失败的补救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四联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茜;杨廷旭;马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和其他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接收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及子宫肌瘤的患者270例,15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11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鉴别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结果: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中,超声检查效果良好,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 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患者应用超声进行诊断,有良好效果,但是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欧阳志维;谢慧君;尹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78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 例和对照组39例. 对照组患儿予以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人性化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继发感染、呼吸暂停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17.9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予以新生儿监护病房患儿人性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够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

    作者:庞立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干梗死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效果. 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月收治的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至少两位医生对患者进行体征核查,对照头颅CT及MRI,分析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 结果:脑干梗死患者出现头痛或者眩晕的症状较多,延髓和中脑梗死有交叉性特征的体现,且脑桥梗死症状为不典型. 结论:脑干梗死的临床症状多样,并且患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现头晕或者眩晕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脑干梗死的可能,而MRI在诊断脑干梗死中是有效的检查方式,CT检查则容易出现误诊,但可以排除脑干出血.

    作者: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采取联合瑞格列奈注射甘精胰岛素的方法所带来的临床效果. 方法:为了更好地体现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我们选择比较常见的对比法. 选取我院2011年-2013年间的80例2 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治疗过程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式,即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预混胰岛素;对于观察组患者,我们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方法来进行. 一段时间过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低血糖、餐后2 小时的血糖、空腹时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 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效率远远优于对照组,而空腹以及餐后2 小时的血糖含量并没有较大差异. 结论: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在安全性能以及临床疗效上也有很大优势,值得我们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杨守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护理本科专业两个班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学期结束时,比较两组期末操作成绩,并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实验组护生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教学效果评价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罗秋梅;柳琳琳;陈艳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孕妇开展孕期教育影响分娩方式的分析

    目的:探讨对孕妇开展孕期教育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 年6月-2014年4 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孕妇为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教育组孕妇开展孕期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 结果:在实施教育后,教育组孕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率为88.3%,对照组为53.3%;教育组,选择阴道分娩为86.7%,对照组选择阴道分娩为73.3%. 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孕期开展健康教育能显著地提高孕妇对分娩知识的了解,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张仙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9 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干预组49例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患者胰岛素用量少,血糖水平控制稳定、良好,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韩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心房纤颤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不同抗栓治疗方案在老年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均分为三组,对对照1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对对照2组患者实施华法林标准凝强度维持INR2.0 ~2.8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维持INR(国际标准化比值)1.8~2.4 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0%;对照1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0.0%;对照2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8.0%. 结论:将华法林低抗凝强度维持INR1.8~2.4应用到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张绍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与保守方法处理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对比手术与保守方法处理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48例,将其平均分为手术组与保守组各24例.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断指成活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组断指成活率为91.67%,显著高于保守组的62.50%(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断指再植术后超敏期顽固性动脉危象患者,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应采取手术探查治疗,不可轻易放弃,以此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

    作者:唐正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进分析行探讨. 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疑似甲状腺肿瘤47例患者,先后对患者进行MRI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等甲状腺肿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查,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对甲状腺肿瘤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图像清晰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青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行腹股沟斜疝( IH)手术患者的临床作用. 方法:将80 例老年I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以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IH知识掌握情况等为参数,评价、对比两组临床价值. 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IH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分别为(6.55 ±0.13)d、(29.87 ±3.51)分,经 t检验,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优质护理IH患者,其护理满意度高,能够减少患者痛苦和住院时间,优于传统护理方法,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谭荣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终身代替疗法之一. 所以,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有时会涉及到法律法规,现有的血透室护理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提高血透室安全管理就要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执业人的技能展开.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目的:探究和讨论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 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效果变化.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添加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王乙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儿阑尾炎术后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对小儿患者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 年5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加强对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 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本院60例确诊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目标人群,前瞻性分析且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玻璃酸钠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每组20人且20患膝.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治疗后六个月效果评价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一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玻璃酸钠组与氨基葡萄糖组在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6 月与治疗一疗程后相比,有复发迹象,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玻璃酸钠组与氨基葡萄糖组在治疗后3月与治疗后6 月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在有效率上组间比较,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两组在显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上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玻璃酸钠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邱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5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影响产妇母乳分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情况. 结果:护理组产妇对开始泌乳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48 h泌乳量充足所占比以及产后4 d内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中,有效地缩短了开始泌乳的时间,提高了产妇的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杨雅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保健促进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社区预防保健中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附近社区所辖的居民小区中的居民4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240例. 对照组采取社区中常规的卫生服务,而实验组另外添加全面的健康教育. 经过3个月后,将两组预防保健的参与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居民预防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定期体检参与情况及疫苗接种情况,都高于对照组居民,并且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保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雪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