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庞旭峰;余晓晨
目的:探究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的临床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4年2 月~2015年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0 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例,对照组采用病灶清除术和子宫修补术治疗方案. 研究组采用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和栓塞法.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包块直径和月经停止时间.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月经停止时间为(55.2 ±10.5)天,患者包块直径大小为(3.9 ±0.2)cm,患者出血量为(400.3 ±22.2)ml.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病灶清除术和子宫修补术治疗方案,甲氨蝶呤灌注和栓塞法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而言,具有更高的疗效.
作者:唐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来评价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 方法:在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选取120例行PCI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并进行6个月的电话随访. 在干预前,出院后1、3个月、6个月时分别评估动机性访谈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 结果:干预前两组社会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可提高PCI术后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何欢;邓雪琼;邓荔;龚德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存在的问题,且提出有效的应对对策,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精神科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了解其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所存在的问题. 结果:10 名实施心理护理感到不困难,110 名精神科护士认为实施心理护理感到困难;实施后精神科护士心理学知识及技能掌握有限、护患沟通障碍以及患者家属不配合等情况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精神科护士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存在各种问题,对此,需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善,可精神科心理护理的质量.
作者:韩冰;徐冰;赵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 年7 月间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硫酸镁常规治疗,在硫酸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拉贝洛尔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经治疗后统计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宫颈裂伤、子宫过度收缩、急产以及产后出血的患者共计9 例,占比22.5%,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42.5%(17/4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美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关注儿童健康,建立适应儿童医院就诊人群的健康教育模式. 方法:2014年1月至12 月定期开展各种形式、多专科的院内公益性儿童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健康讲座,通过现场反馈及问卷调查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的模式. 结果: 规范性、有计划、多形式地开展院内儿童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讲座,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结论:促进儿童健康,建立适应儿童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模式,需要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及群众参与,以建立一套更加完善、能够服务于更多人群的教育模式.
作者:王晓艳;史昕云;黄俊呈;刘宇;林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140 例的临床护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病情恢复情况较好. 结论:对甲减患者采取全方位的生活、心理护理,有利于其病情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向海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通过对某化工企业三例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患者中毒经过、诊疗过程、终转归的分析,探讨高毒企业检维修作业过程中职业中毒的预防与现场处置原则.
作者:杨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从2013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共收入13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将这些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观察组的患者实施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情况及并发症的产生情况. 结果:15天时两组肩部的活动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周时两组肩部的活动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内收和外展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早期的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可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后的康复. 结论:早期阶段性功能锻炼可以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使患者术后的运动耐力增加,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体外传代培养齿龈内阿米巴,研究中药牙膏在体外对齿龈内阿米巴的抑制作用,为人们日常口腔保健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测试4种中药牙膏和1种普通牙膏相同混悬度和相同牙膏不同混悬度对齿龈内阿米巴的体外抑制作用. 结果:牙膏混悬液浓度分别为50、25、12.5、6.25mg/ml时,不同实验牙膏对体外培养的齿龈内阿米巴的致死时间相差较大,且同种中药牙膏在体外对齿龈内阿米巴的抑制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P<0.05),在一定范围内,牙膏混悬液的浓度越高,在体外对齿龈内阿米巴的抑制作用越强. 结论:4 种中药牙膏对体外培养的齿龈内阿米巴均有抑制作用,且效果优于普通牙膏.
作者:王静;曹颖;王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不良事件解决的对策.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4月在我院南院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10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类情况、时间特点和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结果:其中Ⅰ级不良事件1例,Ⅱ级不良事件11例,Ⅲ级不良事件55例,Ⅳ级不良事件39件. 其中给药错误23例,跌倒18例,管道脱落10例,皮肤护理不良5 例,技术操作不当5例,标本采集/送检4例,医嘱漏执行4 例,仪器/管道连接、使用不当4例,坠床3例,针刺伤2例,烫伤2例,输液反应2例,设施安全2例,消毒隔离事件2例,皮试观察记录2例,药物配伍反应1例,外出1例,自杀1例,输血外渗1例,其他6例. 在与护理人员之间关系方面,年资较低的护士更容易发生不良事件情况,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结论:外科是临床中较为重要的科室,由于患者的数量较多,工作较为复杂,因此在护理过程汇总很容易发生跌倒、错误用药、烫伤等不良事件情况. 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合理排班,这样能够降低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情况发生的几率.
作者:林海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68例,对其均进行降糖、降压、抗凝及护理干预等综合治疗,之后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的脑梗死体积. 结果:68 例患者经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83.82%;所有患者治疗后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进行降血糖、降血压、抗凝、改善脑代谢及加强护理等综合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其脑梗塞体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任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88例,依据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两组. 44例接受常规管理,入组对照组;风险管理44例,入组实验组. 观察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事故发生率低,满意度高,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临床护理管理运用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文选取2007年1月至2014 年8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施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胆肠吻合术,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0 例患者中,1 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40例患者中,2例出现伤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 例胆道出血,2 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恰当的肝叶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发生残留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杨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内科门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3 年1 月 ~2014 年6 月诊治的54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将所选的患者1: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33.3%;并且观察组HbAlc也已达到疗效评定标准,(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门诊通过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等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依从性,从而达到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护理本科专业两个班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学期结束时,比较两组期末操作成绩,并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 结果:实验组护生技能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教学效果评价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罗秋梅;柳琳琳;陈艳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糖尿病是世界发病率增长快的疾病之一,而其中主要的类型就是Ⅱ型糖尿病. 二肽基肽酶 -4 ( DPP-4 )抑制剂发现与应用使得糖尿病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 与传统药物相比,DPP-4抑制剂耐受性好、效果显著、服用安全性高,已经成为糖尿病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 本文阐述了DPP-4抑制剂对Ⅱ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详细概括了其治疗糖尿病的优点. 对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含有 DPP-4 抑制剂的药物进行了分析比较.后对DPP-4抑制剂的研发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杨小梅;董江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究质谱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方法:取2013 年7 月 ~2014 年7 月在我院利用质谱技术进行检查的279 例患者,根据这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结果:79例患者临床检验结果相较传统的检验方法高效、灵敏、准确. 结论:水平的不断提高,质谱技术逐渐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能同时进行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作者:杜爱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老年患者沟通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科从2013年7月开始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增加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比较人文关怀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研究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0%,对照组为8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人员在与老年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增加人文关怀护理,能调动起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在躁狂抑郁症护理中临床路径的作用. 方法:对曾经于2013年6 月到2014 年6 月在我院接受躁狂抑郁症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随机选取160例患者,并且随机分成两组,每一组的性别比例和年龄比例都要相差不大,每一组80 名患者;对其中的一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作为对照组;而另一组则采取临床路径进行护理,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护理方式以外都应相同,包括护理时间、饮食、休息等,由此形成对比;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时间、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再咨询家人的满意程度,等到患者出院1 年后再统计他们的恢复情况,做成表格,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做比较. 结果:对照组住院期间花费的费用要比实验组多,而且实验组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更加满意,而且出院一年后实验组的恢复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躁狂抑郁症的护理中,临床路径要比传统的护理方法更加有效,而且能让患者更加满意.
作者:王京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合伴牙体、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7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19例. A组患者选择口腔正畸临床治疗,B组采用口腔修复方法进行治疗,C组患者同时选择口腔正畸以及口腔修复开展联合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结果:A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4%;B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4%;C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 C组终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合伴牙体、牙列缺损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朝霞;曾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