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张可;赵菲菲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脑出血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3 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溶栓治疗的38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未接受溶栓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颅脑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微出血情况. 结果:观察组脑微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脑微出血病灶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脑叶微出血百分比显著高于非脑叶微出血,差异p<0.05;对照组脑叶微出血百分比与非脑叶微出血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抗栓治疗脑出血后患者发生脑微出血风险增加,提示临床治疗中需合理应用溶栓治疗.
作者:阿不力克木·库尔班;阿布热合曼·巴拉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究质谱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方法:取2013 年7 月 ~2014 年7 月在我院利用质谱技术进行检查的279 例患者,根据这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结果:79例患者临床检验结果相较传统的检验方法高效、灵敏、准确. 结论:水平的不断提高,质谱技术逐渐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能同时进行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作者:杜爱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 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患者1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对照组为7.5%,观察组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加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作者:苏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助产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选取2014年1 月至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64 例分娩出现窒息新生儿情况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患者. 观察组采用助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复苏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轻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率为100%,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率为96.7%,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9%)和对照组(78.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常规护理手段相比较,助产护理在防止新生儿窒息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秒;邓姗丹;赵云;朱晓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头孢曲松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76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92.1%(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血清中性粒细胞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头孢曲松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并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岑维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B超结合临床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 ~2014 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0 名患者病历,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40例患者中均存在着B超和临床特征. 其中有2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其中包含了囊实混合型、囊性和实性占位三种表现形式,并且在本次实验分析中存在3例患者误诊. 结论:应用B超影像学技术,能够提前发现卵巢恶性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疗效.
作者:张亚丽;崔萍;汤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3月34例重症心肌炎患者为调研对象,以随机划分的原则,将34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针对实验组重症心肌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针对对比组则是只是运用了传统护理方法,结合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 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对比组患者效果远不如实验组好,实验组患者心理程度也明显好于对比组. 结论:对重症心肌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使患者心理状况更加健康,值得在临床的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及体会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方法:抽取我院自2012 年5 月至2013 年5 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上加入健康教育,从而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对比. 结果:观察组无论是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和依从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也小于对照组,对比数据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对护工工作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进行终止中期妊娠患者45 例分成实验组( 23例)和对照组(22例) ,对照组单纯采取依沙吖啶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 结束后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宫缩发动时间(X2 =5.63,P<0.05)、疼痛情况(X2 =6.43,P<0.05)、产程时间(X2 =3.79,P<0.05)及产中出血量( X2 =4.39,P<0.05)差异显著,实验组终止妊娠效果较为满意. 结论:采取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依沙吖啶对中期妊娠患者进行终止,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倪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68例,对其均进行降糖、降压、抗凝及护理干预等综合治疗,之后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治疗前后的脑梗死体积. 结果:68 例患者经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83.82%;所有患者治疗后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对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进行降血糖、降血压、抗凝、改善脑代谢及加强护理等综合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其脑梗塞体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任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的96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实施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的综合服务质量评比中,观察组的综合服务质量分值为98.26 ±15.27,而对照组分值为80.19 ±16.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观察组中对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满意率97.9%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8.964,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经过对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合理分配护理人,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有所进步,整体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吴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折后关节僵硬中的康复锻炼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患者40 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康复锻炼对骨折后关节僵硬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姜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9 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而干预组49例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患者胰岛素用量少,血糖水平控制稳定、良好,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进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韩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间收治的150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其中6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临床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原因与防治. 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病期均<3d,处于发病急性期,占同期栓塞动脉瘤的4.0%. 6 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后收缩压均上升至200mmHg左右,其中第1例和第4例患者出现瞳孔扩大症状,显示动脉瘤破裂,经血管造影确诊为破裂. 动脉瘤破裂时机分别为:第1例发生在微导管及导丝导入过程中,第2-5例患者发生在栓塞过程中,后一例患者发生在后1 枚弹簧圈脱落之时. 经过术中栓塞和CT检查发现,第1-5例患者预后恢复状态良好,第6例患者在术后24h内死亡. 后经 DSA复查,5 例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瘤再通. 结论:在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过程中,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形态以及术中患者血压变动具有密切的联系,针对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动脉瘤进行填塞等,将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邱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诊断外科急腹症的过程中造成误诊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外科急腹症诊断并出现误诊的患者当中选出39例,对诊断过程中误诊的疾病种类,造成误诊的各类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有7例患者的溃疡病症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共有7例患者的上消化道穿孔病症被误诊为阑尾炎;共有6例患者的盆腔炎被误诊为阑尾炎;共有5例患者的急性肾炎被误诊为尿路结石等,共9种疾病被误诊为其它疾病. 在导致误诊的原因当中,因体检不全,遗留病史特征的比例大,其次为医生诊断思路狭窄,未进行全面考虑,共有6种主要因素引发误诊的产生. 结论:在对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上级医院的检查结果,应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病史,并进行充分的全身检查,将误诊率控制在低范围内.
作者:孙景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37 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埃索美拉唑治疗,并将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另择取同期同症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成员,给予其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分析两种用药治疗方式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9.39%;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仅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便秘情况;观察组Hp根除率可达97.30%;对照组Hp根除率为83.78%,观察组根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效果良好,但对比两组治疗效率,埃索美拉唑更为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临床运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路旭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12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行龈下刮治术及龈上洁治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碘甘油治疗,研究组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可以有效强化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促使牙周组织快速恢复,安全可靠,适于应用.
作者:任镟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子宫全切术的96 例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子宫全切术过程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更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靳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5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对照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影响产妇母乳分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情况. 结果:护理组产妇对开始泌乳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48 h泌乳量充足所占比以及产后4 d内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中,有效地缩短了开始泌乳的时间,提高了产妇的泌乳量和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杨雅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前,世界微生物检验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例如PCR技术、蛋白芯片技术,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效缩短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时间和质量,促进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发展. 但即便如此,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也不能被完全取代,两者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促进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发展,就要加强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
作者:叶星月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