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唐淼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病灶切除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7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及预后疗效.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缓解患者经量过多及痛经等症状.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使用治疗85例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使用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5 例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和果胶铋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和果胶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且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阿莫西林与果胶铋联合使用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志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6 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BI、FM、SDS较干预前均有改善,干预后研究组BI、FM、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还可改善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点眼与基质内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比较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联合伏立康唑点眼与那他霉素点眼联合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顽固性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差异. 方法:40 位患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0只眼,其角膜病灶大于2mm、深度达2/3角膜基质层,那他霉素点眼2周无好转. 4小时一次点眼,B组患者角膜基质内注射50 u g/0.1ml伏立康唑并联合那他霉素4小时一次点眼直至溃疡愈合. 该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用药3个月后的佳矫正视力(BSCVA)、治愈时间及疤痕大小. 结果:A组平均佳矫正视力(1.29 ±0.52) logMAR,B组平均佳矫正视力(1.69 ±0.33 ) logMAR. A组治疗后视力明显比B 组好. 结论:伏立康唑联合那他霉素点眼对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比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联合那他霉素点眼疗效好.

    作者:赵静;陈伟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口杆卡式种植修复的临床病例报道分析

    目的:探讨全口杆卡式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全口种植体修复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均实施杆卡式种植修复,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种植体骨愈合与口腔黏膜情况,及患者修复前后满意度. 结果:随访半年时并未发生任何1例种植体松动、脱落现象,而且X线显示种植体无异常骨吸收;对比分析修复前后患者满意度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全口杆卡式种植修复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作者:陈敏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关于妇科护理中病人隐私保护的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在妇科护理中病人隐私的保护情况,探讨在妇科护理过程中保护病人隐私的有效措施.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4例妇科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进行正常普通护理,实验组在进行普通护理过程中加强隐私保护,并对终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在164例妇科患者中,实验组82例的满意度为96.3%,患者隐私泄露比例为1.2%,对照组82例的满意度为76.8%,患者隐私泄露比例为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隐私泄露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在妇科护理中,保护患者的隐私尤为重要,需要提高患者自身保护意识,加强患者隐私的保护工作,提升妇科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黄贤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地佐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影响的临床观察

    为分析地佐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013年到2015年经过全麻手术的一百二十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对照组. 分别对手术结束十五分钟前的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患者注射0.1mg· kg-1的地佐辛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观察两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同时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躁动状况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清醒以及拔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长,同时观察组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为百分之三点三,低于对照组.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全麻患者应用地佐辛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全麻患者不良反应及躁动现象的发生.

    作者:杨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母乳喂养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作用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作用. 方法:在我院2012年7 月-2014年7月实施分娩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50 例,依照其喂养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智能发育情况. 结果:和人工喂养组对比,母乳喂养组不同时间段的DQ均值和喂养12个月良好率显著偏高,同时喂养12个月的临界状态显著偏低,差异对比均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智能发育中,不同喂养方式均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其中母乳喂养的临床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戴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超结合临床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超结合临床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 ~2014 年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0 名患者病历,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40例患者中均存在着B超和临床特征. 其中有2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其中包含了囊实混合型、囊性和实性占位三种表现形式,并且在本次实验分析中存在3例患者误诊. 结论:应用B超影像学技术,能够提前发现卵巢恶性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疗效.

    作者:张亚丽;崔萍;汤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女性痔手术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布托啡诺与吗啡用于女性痔疮手术硬膜外镇痛的不良反应. 方法:随机抽取在2014 年1 月至2015 年4 月间进行痔疮手术后需要硬膜外镇痛的8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 B组)和吗啡组( M组) ,每组40例. 两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模式为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 评估术后2(T1)、4(T2)、8(T3)、12(T4)、24(T5)和36h(T6)各时点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同时观察术后36h镇痛期间患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各观察时点的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p >0.05 );B 组发生恶心(10%)、呕吐(0)、头晕(7.5%)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M组(32.5%、17.5%、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布托啡诺对女性痔疮手术硬膜外镇痛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永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效果. 方法:将68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与干预组38例,对2组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避免诱因、舒适体位、指导减轻头痛的方法、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评估2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头痛的频率. 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 ±3.13)天,平均头痛(10 ±4.45)次;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9 ±5.3)天,平均头痛(18 ±5.45)次;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避免诱因、舒适体位、指导减轻头痛的方法、大小便及饮食、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患者头痛次数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雅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博乐市青光眼患者(汉族与少数民族)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青光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逆性盲及致盲性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PACG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亚洲地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 随着医学科技的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与青光眼相关的流行病学特点也表现出很大变化,不同的青光眼诊断标准和分类系统也会显示出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而这些流行病学特征对临床治疗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青光眼流行病学对临床青光眼防治工作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博乐市青光眼患者的流行病学,以期为以后临床治疗此种类型的青光眼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热西提·沙买提;兰海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消化内科患者,按照不同的教育指导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与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3%,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索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间收治的150 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其中6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 临床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原因与防治. 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病期均<3d,处于发病急性期,占同期栓塞动脉瘤的4.0%. 6 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后收缩压均上升至200mmHg左右,其中第1例和第4例患者出现瞳孔扩大症状,显示动脉瘤破裂,经血管造影确诊为破裂. 动脉瘤破裂时机分别为:第1例发生在微导管及导丝导入过程中,第2-5例患者发生在栓塞过程中,后一例患者发生在后1 枚弹簧圈脱落之时. 经过术中栓塞和CT检查发现,第1-5例患者预后恢复状态良好,第6例患者在术后24h内死亡. 后经 DSA复查,5 例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瘤再通. 结论:在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过程中,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形态以及术中患者血压变动具有密切的联系,针对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动脉瘤进行填塞等,将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邱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在急性出血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 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硫糖铝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停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三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作者:刘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 DM)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2014年4 月~2015 年4 月我院收治95例DM患者分为研究组47例(施以全程护理) ,对照组48例(施以常规内科护理). 比较两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15.36 ±10.4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83.67 ±11.51)分;研究组依从性为89.3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 结论:全程护理可增强中老年DM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袁玉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消化道溃疡中的综合疗效比较

    目的: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治疗的37 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埃索美拉唑治疗,并将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另择取同期同症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成员,给予其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分析两种用药治疗方式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9.39%;明显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本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仅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便秘情况;观察组Hp根除率可达97.30%;对照组Hp根除率为83.78%,观察组根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效果良好,但对比两组治疗效率,埃索美拉唑更为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临床运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路旭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硝普钠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严重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硝普钠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严重高血压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患者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80 例,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 治疗组选用硝普钠静滴,观察组选用硝酸甘油静滴. 比较二组的降压效果. 结果: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出血量无明显增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脑出血合并严重高血压患者,用硝普钠降压效果好,效果显著.

    作者:许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评价强化护理干预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对其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标准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和效果

    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本地区现行12-13 次标准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和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效果进行调查. 所以对2013 年 10 月~2014年 9 月在我院(沐川县人民医院 二乙医院)分娩的1691例产妇的产前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根据终结果发现现行标准产前检查模式依从性较低的是在低文化人群和流动人口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效果.

    作者:李吉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拉西地平用于治疗糖尿病引发高血压与单纯性高血压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拉西地平在治疗糖尿病引发高血压以及单纯性高血压上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5年3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分型分成A、B组,A组患者为糖尿病引发的高血压患者,B组为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拉西地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 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4.55%;B组总有效率为96.08%,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各项血糖、血脂指标对比上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拉西地平不会对患者的血脂、血糖造成不良影响,适用于糖尿病引发的高血压以及单纯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振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