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妨娟;范利梅
目的: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的96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实施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的综合服务质量评比中,观察组的综合服务质量分值为98.26 ±15.27,而对照组分值为80.19 ±16.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3,P<0.05);观察组中对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满意率97.9%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8.964,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经过对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合理分配护理人,可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有所进步,整体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吴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自2013 年1 月至2015 年2 月收治的110 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两组患者同时进行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每日20mg,治疗6个月后,对治疗前后进行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统计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数目. 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数目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过6 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数目降低的数量要少于实验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邱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术后瘢痕组织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50 例,对其采取超声(超高频和高频)进行检查,对其诊断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甲状腺术后瘢痕深度为6cm时,超高频组与高频组瘢痕平均厚度(t=6.31,P<0.05)及边缘清晰度(X2 =5.67,P<0.05),差异显著,甲状腺术后瘢痕深度为8cm时,超高频组与高频组瘢痕平均厚度(t=5.38,P<0.05)及边缘清晰度(X2 =3.24,P<0.05),差异显著. 结论:对甲状腺患者术后的瘢痕组织采取超声进行检查,安全可靠,尤其是超高频超声检查,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华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肥胖儿童产生龋齿的因素和预防的方法. 方法:选取60 例肥胖儿童进行研究,研究其出现龋齿的因素,并提出预防龋齿的方法. 结果:导致幼儿园儿童出现龋齿主要有吃甜食、油炸食品和喝甜饮. 结论:肥胖儿童发生龋齿除了其特有的因素外,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口腔行为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儿童的饮食行为,积极的进行口腔保健,从而减少肥胖儿童出现龋齿的风险.
作者:叶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间收治的15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150 例冠心病患者共计134 例(89. 3%)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 ST段压低在24h内共发生310阵,其中SM I阵共计166阵(53.5%),压低幅度为1-22mm. 其中15位患者(10.0%)ST段抬高,抬高幅度为2-8mm,共计52阵,均被诊断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外,2例患者ST段无变化. 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共计144 阵(46.5%). 在166 阵SMI中,心率超过80次/min的为127阵,占76.5%,平均心率达到(86 ±6.9)次/min;低于80次/min心率的为39阵,占23.5%,平均心率达到(74 ±3.5)次/min,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SMI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大多发生在清晨05:00 -11:00 之间,分别占47.6%和36. 8%,二者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检测能够起到早诊断早发现的目的,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淑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护理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时,教师应与学生保持朋友和师生的关系,以便给予其理解和关心,因而临床带教工作非常生动、复杂. 若想将学生带好,带教教师需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自身素质,且需持有科学、严格的态度,而护理学生通过临床实习,也逐渐从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践. 本文针对目前护理学生较差的综合素质,根据心内科护理具有病情复杂多变及专科性强等特点,制定了全面、科学的带教方法,从而培养实且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
作者:芮小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 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基础+弥可保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黄芪桂枝汤进行治疗,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就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和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血流变学指标和神经传导速度上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黄芪桂枝汤运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血流变提高神经供血供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马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嚢炎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所得到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曾接收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嚢炎患者112例,在随机分组原则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在围手术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在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观察期临床效果. 结果:在经过治疗与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中患者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中患者发生率为21.4%,两组差异显著;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中护理满意率为96.4%,对照组中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1.4%,两组间差异显著. 结论: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嚢炎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其行优质护理能够取得令人满意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尽快康复,并且能够使患者护理满意率得到有效提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鑫;庞旭峰;余晓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行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等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7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对照组行阿司匹林肠溶片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银杏达莫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显著比对照组54.29%高,且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情况均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等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胡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 方法:我院在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对手术室仪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护理人员的进行规范化培训和考核,调查手术医师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结果: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后护士的业绩考核分数和手术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手术医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规范化管理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室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护理质量,有效地避免了仪器因不当操作导致的损坏现象,有效地延长了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医院仪器设备的购买成本.
作者:段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究质谱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方法:取2013 年7 月 ~2014 年7 月在我院利用质谱技术进行检查的279 例患者,根据这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结果:79例患者临床检验结果相较传统的检验方法高效、灵敏、准确. 结论:水平的不断提高,质谱技术逐渐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能同时进行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作者:杜爱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终身代替疗法之一. 所以,血液透析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有时会涉及到法律法规,现有的血透室护理安全存在诸多问题. 那么提高血透室安全管理就要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规章制度的完善、提高执业人的技能展开.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 年10 月之间收治的94 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 观察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观察组患儿中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中出现6 例复发的患儿,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孟鲁斯特,应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毛燕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160例来我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记录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的安全管理方法,观察组80例患者应用风险管理理念的安全管理模式. 对两组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康复结果、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出现不良事件件数显著高于观察组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件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精神病患者护理流程取得家属好评的概率与观察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理念中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医疗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强了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医疗环境,促进了精神病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了精神病患者家属对医院医疗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作者:崔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0 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 对照组患者以药物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7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邸慧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方法: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治疗的儿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其中实验组6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护理,而对其余6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病情缓解度. 结果:在实验组经过静脉留置针护理之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 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对于儿科疾病患者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曹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6 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BI、FM、SDS较干预前均有改善,干预后研究组BI、FM、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还可改善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消化内科患者,按照不同的教育指导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指导,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与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3%,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在儿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58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1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炎琥宁,观察组给予青霉素G钠,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青霉素是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较理想的药物,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小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解剖学是医学门类的一门基础学科,是进入临床的一门必修的课程.因此,学好解剖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找到适合职业中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很令值得探讨,要符合大纲要求,对课标既不能讲的太浅,但也不能讲的太抽象,要符合职业中专学生的知识特点讲授.解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的知识点是可见的,而有的是不可见的,每个系统是独立的,但又有其连带关系,因此,把每个章节讲通,又把知识联系起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就是解剖学老师需要把握好的尺度,既不能把知识点讲的太深,太复杂,更不能面面俱到,学生抓不住重点,要深入浅出的讲解,讲的通俗易懂,让学生心领神会.根据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与当前国家实行的素质教育相结合,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中专教育解剖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下面把几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作一下总结,供学者与同道商榷.
作者:王国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