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英
目的:应用及体会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方法:抽取我院自2012 年5 月至2013 年5 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上加入健康教育,从而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对比. 结果:观察组无论是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和依从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也小于对照组,对比数据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对护工工作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方硫酸亚铁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28例. 观察组使用复方硫酸亚铁,对照组使用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观察其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 结论:针对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使用复方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塞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方法:对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分别从合理饮食、休息与活动、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心理以及预防感染等几个方面开展护理干预. 结果:51 例患儿经治疗及上述护理干预后,其中47 例(92.1%)患儿血压、心率均恢复正常,精神良好,手脚暖和,尿量正常,休克症状完全获得纠正,顺利出院,其余4 例也均获得不同程度好转,全组患儿无1 例死亡. 结论:本次针对肾病综合症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的护理方法其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对以后此类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作者:杨婕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168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68例患者经过系统的综合治疗治愈率96.1%,其中消化道吸收中毒患者治愈59 例(35.1%),皮肤吸收中毒患者47 例(28.0%),呼吸中毒患者治愈56例(33.0%),死亡6例(3.9%). 结论:临床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应尽早、快速和有效的彻底洗胃,要尽早正确地使用阿托品,同时要使用足量的解磷,提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这样能有效控制症状,降低患者中毒早期病死率.
作者:李建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耳穴埋豆,按压观察消渴病患者上消症状(口干、多饮)改善情况,并分析护理治疗的有效性,为护理治疗作参考. 方法:选取上消症状患者60例,通过两个疗程的耳穴治疗后观察患者上消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评分观察,随访治疗一月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结果:耳穴埋豆能改善消渴病患者上消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91.67%;一月后的长期有效率81.67%,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解卫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6 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延续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BI、FM、SDS较干预前均有改善,干预后研究组BI、FM、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躯体疼痛、情感功能、精神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还可改善生活质量,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 年10 月之间收治的94 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 观察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观察组患儿中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中出现6 例复发的患儿,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孟鲁斯特,应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毛燕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中医冷敷护理操作技术在内科适应性进行分析、筛选. 方法:选取2014 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就诊的142 例内科出现的静脉输液外渗、局部出血以及高热晕厥、静脉滴注所致的静脉炎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中医冷敷护理操作技术.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无论是在其临床护理有效率还是对护理的满意度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冷敷护理操作技术在内科治疗中有很强的适用性,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阿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效果研究. 方法:选取到我院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患者60例,按照骨窗大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30例,骨窗≥100cm2)和对照组(30例,骨窗<100cm2),对照组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 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X2 =7.26,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结论:采取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极大地降低患者再次手术的概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薛全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上消化道穿孔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的96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的开腹手术实施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排气时间、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 结果:观察组48 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在41.4 ±13.3分钟,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在28.33 ±8.03小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在100 ±25ml,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8例患者手术之后出现感染的几率为18.75%,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2.08%,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效果更加的显著,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短,创伤相对比较小,手术之后患者的并发症和感染情况比较低,应该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何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5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初产妇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
作者:毕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在急性出血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 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硫糖铝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出血停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三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作者:刘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从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全程的护理干预.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记录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了心律失常、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但是观察组不良发应的总出现率为17.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综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患者的影响较大,能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剑;赵丽华;姚云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对小儿患者术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 年5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加强对小儿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切口的愈合. 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营养指导对其生产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7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营养指导. 对比两组生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该组在营养指导干预下生产安全性更高.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营养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并发症的出现,保障产妇与胎儿健康.
作者:夏小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其认知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临床痴呆量表( CDR)以及韦氏记忆量表( WM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评定,应用中国卒中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对比评定,比较两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 MMSE、CDR、WM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为55.88%,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神经恢复情况,提高患者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艳丽;赵正清;李燕;王慧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运用回顾性统计数据指标分析早期围产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 年3月期间在商洛市妇幼保健院确诊并接收早期围产保健观察的5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调查的研究组,另外选取未定期做围产保健以及意外怀孕的孕妇500 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妊娠期并发症以及分娩方式特征指标数据来对比分析不同的妊娠结局影响. 结果:研究组中的500 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症、妊娠期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500例对照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并发症危害率均小于对照组,新生儿畸形、窒息、难产发生率以及孕妇分娩产后出血量、非足月妊娠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围产保健有利于改善妊娠及分娩结局,可有效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闫艳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间收治的15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150 例冠心病患者共计134 例(89. 3%)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 ST段压低在24h内共发生310阵,其中SM I阵共计166阵(53.5%),压低幅度为1-22mm. 其中15位患者(10.0%)ST段抬高,抬高幅度为2-8mm,共计52阵,均被诊断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此外,2例患者ST段无变化. 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共计144 阵(46.5%). 在166 阵SMI中,心率超过80次/min的为127阵,占76.5%,平均心率达到(86 ±6.9)次/min;低于80次/min心率的为39阵,占23.5%,平均心率达到(74 ±3.5)次/min,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SMI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大多发生在清晨05:00 -11:00 之间,分别占47.6%和36. 8%,二者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检测能够起到早诊断早发现的目的,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淑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和其他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接收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以及子宫肌瘤的患者270例,15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11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鉴别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结果: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中,超声检查效果良好,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 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的患者应用超声进行诊断,有良好效果,但是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选择较安全的方案.
作者:欧阳志维;谢慧君;尹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哺乳期子宫放环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 方法:选取98例哺乳期子宫放环术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妇女在术前给予宫缩素,实验组术后给予葆宫止血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的术后出血情况、月经量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出血18.4%,显著低于对照组42.9%( P <0.01 );治疗后月经量比术后显著下降( P <0.05 ).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3%,显著低于对照组44.9%( P<0.01 ). 结论:给予哺乳期子宫放环术中出血患者术后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减少放环术后月经量,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瑾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