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护理中护患沟通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月接受社区护理的296例患者,科学运用语言或其他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活动的顺利展开。结果:通过与患者进行的语言或非语言沟通方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7.97%;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了良好护患关系,患者的需求也得到及时有效地回复。结论:社区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及时满足护理人员的多种需求,提高护理服务效果。
作者:祖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在骨关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关节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关节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坤;沙依拉·艾力亚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 NRDS)是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疾病。研究证明其发病主要机制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1](pulmonary surfactant,PS),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塌陷。临床医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化学都充分证明 NRDS 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随着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研究,发现 GDM与胎儿肺成熟度延迟可能有关。目前研究提示:母体的高胰岛素水平可能通过母胎代谢或表观遗传学的机制影响其胎儿的胰岛素水平,其高胰岛素血症,可能具有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导致抑制肺Ⅱ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及诱导释放作用,使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分泌减少,导致胎儿肺成熟延迟[2]。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2TDM)与 GDM的病理生理机制相似,即胰岛素抵抗是两者共同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又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超常量胰岛素才能引起正常量反应的一种状态。本文就胰岛素在部分 NRDS 发展过程中的机制作一阐述。
作者:卢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将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应用于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接受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的患者100例,并随机的进行分组,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有52人,参照组有48人。对参照组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乳酸杆菌治疗方式,给予研究组的患者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经过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为95.00%,参照组经过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为74.29%,研究组应用双唑泰栓联合乳酸杆菌治疗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总体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仅应用乳酸杆菌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治疗采用双唑泰栓与乳酸杆菌共同治疗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将阴道内的微生物分布有效的改善,同时清洁阴道,具有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推广的意义。
作者:施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和视力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近视性弱视患儿30例(45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取视知觉学习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的屈光度以及视力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儿(45眼),治愈18眼(40.00%),好转24眼(53.33%),无效3眼(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先天性近视性弱视患儿采取视知觉学习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屈光度和视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儿童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百白破联合疫苗预防接种儿童的护理。方法:针对来我单位进行预防接种的150名3~5个月婴儿,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观察接种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并加强对不良反应者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少数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发热的发生率为1.47%,硬结为1.21%,红肿为1.39%,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也随之增加。结论:儿童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加强留观和护理。
作者:闫庆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为了解决职工老龄化以及技术传承存在脱节等问题,当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年人才加大了招聘的力度,使得青年疾控工作者在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当中占据的比例日益加大,在促进疾控工作发展、提升疾控工作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对青年疾控工作者政治思想工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目前青年疾控工作者政治思想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做好青年疾控工作者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当下的青年疾控工作者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戴灵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生地茅根汤保留灌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共6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方法,治疗组使用生地茅根汤保留灌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方法,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地茅根汤灌肠治疗,两组均以14天为1疗程,连续六疗程,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征、指标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总人数为27例(90.0%),对照组治疗有效总人数为16例(53.3%),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在治疗之后的24小时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显著下降。结论:生地茅根保留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疗效十分显著,值得使用与推广。
作者:金星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护患之间的沟通,就是护士与患者之间通过语言、动作、眼神等相互传递信息,从而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了解对方意愿和需求。手术病人一般存在焦虑、恐惧、紧张、谨慎等心理,需要护士适时给予关心。[1]护患沟通对病人的手术和术后康复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就护士与患者术前沟通的技巧进行探讨。
作者:李兰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粘性弹力绷带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对相关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和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于本院行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54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对照组发生囊袋出血1例,腰背痛9例,切口痛11例,失眠8例;平均住院日8.9±2.3天;观察组发生腰背痛2例,切口痛4例,失眠2例两组患者比较,平均住院日6.2±1.9天。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舒适度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用粘性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局部不用沙袋压迫,不增加囊袋出血的风险,但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敏娟;沈振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显现出的中医症状,分析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中医辨治规范。方法: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对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在完成信息采集后,使用 EpiData 3.02建设成慢性阻塞性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治疗的相关数据。将所有生成的数据,均通过 SpSS17.O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与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证候分布状况与辨证治疗的措施。结果:在研究结果中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急性症状,其次才是标本兼治。同时医生常常采用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的方法为主。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通过分析中医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而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案,就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进而促使患者更快的健康[1]。
作者:缪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行骨盆 Salter 截骨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骨盆 Salter 截骨术治疗患儿27例,将其围手术期内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27例患儿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4%。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骨盆 Salter 截骨术治疗患儿临床护理中,其能够大限度恢复患儿关节活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袁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老年消化性患者64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主诉、血检、镜检等手段综合诊断,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分别给予两种不同用药方案,观测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消化性溃疡诊断中,应结合患者的特点与其他辅助手段进行综合分析,治疗则建议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效果确诊,值得推广。
作者:樊现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并比较缩宫素和欣母沛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产后2h 内以及产后2-24h 内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子宫有效地收缩,具有安全、方便、高效、快捷等诸多优点,是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李白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自拟通痹汤熏蒸配合穴位针刺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3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及治疗组25例对治疗前后的症状缓解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及关节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讨论:自拟通痹汤熏蒸配合穴位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100%。
作者:董靖;王宇琦;王毅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治疗无痛人流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无痛人流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不采用芬太尼与丙泊酚;实验组采用芬太尼与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临床上在终止妊娠手术时,可以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下进行人流手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卜兰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实施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行相应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100%、63.0%,两组差异性比较明显,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彭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社区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并对本组6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对患者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改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区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使医患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此基础上还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下肢骨折病人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实际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下肢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术前、术后第三天和术后第七天,使用乳胶免疫比浊法进行相应的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然后对患者进行跟踪观察。结果:所有90例患者中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有8例,且并发 DVT 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 <0.05),且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2例未并发 DVT 患者在手术前、术后第三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浆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未出现明显的差异(P >0.05);未并发 DVT 患者与并发 DVT 患者术前 D 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三天存在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七天差异更加明显(P <0.01)。结论:D 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付小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术中压疮的影响。方法:搜集本院骨科2013年2月-2015年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压疮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终的护理效果。结果:1)研究组病患术毕、术后1d、术后3d 压疮的发生率4.5%、6.8%、2.3%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2.5%、27.5%、17.5%,X2=5.94、6.63、5.64,P <0.05;2)研究组病患的满意度95.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7.5%,X2=5.94,P <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病患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