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析胃下垂的临床治疗

程桂霞

关键词:胃下垂, 临床表现, 发病原因治疗方法, 保健方法
摘要:目的:对胃下垂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采用食疗、西药、中医、手术等等多种治疗方法来进行胃下垂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对病因进行寻找,为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提供帮助。结果:以预防为主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明显,需要根据患者的胃下垂病情来进行综合的分析。结论:促进患者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患者不能够太紧张,需要从情绪上进行调整,用良好的心态来对待治疗,消化内科关于胃下垂的研究以后会更加的深入,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本次研究的54例患儿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的是优质护理。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效果对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提升。结论:小儿肺炎患者经过优质护理,能够大大的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升其护理效果,并且各级医院均能够采用。

    作者:董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8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 A 组(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组),B组(生长抑素+鼻胃管减压组),c组(肠梗阻导管组)和D 组(鼻胃管组)。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以及应用抗生素。 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宁)0.6mg 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持续静脉滴注,同时联合置入肠梗阻导管取代普通鼻胃管行肠内减压。观察和比较4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自主排气排便时间和中转手术率。结果:通过治疗发现,A 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平均胃肠减压量分别为 A 组:632±102ml/d ;B 组:410±86ml/d ,C组:1020±148ml/d和D组590±97ml/d。结论:应用生长抑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医学范围内推广使用。

    作者:詹方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4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护理干预后,显效18例(45%),有效20例(50%),死亡2例(5%),有效率为95%,较对照组有效率85%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有效缓解和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作者:袁文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如何有效护理妇产科围手术期的患者

    研究分析围手术期妇产科护理相关内容。对围手术期的妇产科患者提供护理是为了让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几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治疗服务。我们需要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进行提前准备和事后评估,以提升护理质量。妇产科患者的围手术期目标是以对妇产科患者的身心提供护理,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付联合;孙胜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门诊输液患者认识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析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门诊输液患者认识水平的影响。方法:笔者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门诊进行输液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健康教育认识水平(主要是对用药知识与疾病知识的认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疾病和用药的认识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搞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认识水平有着显著作用,同时加快了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深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值得我院临床应用。

    作者:潘学章;陈莉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40例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索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0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40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分析,21例单纯窦性心律失常,占52.5%;11例异位心律失常,占27.5%;8例传导失常,占20.0%。17例患儿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占42.5%;7例是由感染性心肌炎导致,占17.5%;6例为风湿性心脏病导致,占15.0%;其他1例患儿因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占2.5%。经治疗后,40例患儿中,有30例患儿症状消失,9例患儿症状好转,1例患儿治疗后未出现任何变化。结论:小儿心律失常发病病因及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及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对症处理。

    作者:钟炳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口腔病变早期识别小儿手足口病,护理对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手足口病患儿,研究其临床资料,总结口腔病变的特点,再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病情变化。结果:护理组口腔溃疡面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如果小儿出现典型的疑似手足口病的口腔病变,加强护理能加速病情愈合。

    作者:畅俊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于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探索

    目的:研究我院所在区域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促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实行的办法。方法:2011年3月-2012年3月之间,我院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所在区域内的13个社区健康服务团队家庭医生服务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目前我院所在区域内的家庭医生服务发展迅速,家庭医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对家庭医生的考核制度也逐步完善,夯实了建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基础。但是由于家庭医生的人力资源有限、服务水平差异明显,居民不能完全信任他们,而且传统的医疗观念也影响了了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实行。结论: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植,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培训,储备相应的人才。

    作者:陈琳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至2011年我院共有34例老年肺炎患者接受治疗,根据对其进行的护理心得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老年肺炎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采取有针对性、个体化、全方位的耐心、细致的护理后,34例老年肺炎患者,其中治愈19例,占55.88%;有效13例,占38.24%;无效2例,占5.88%;总有效率为94.12%。结论:老年肺炎患者临床中需要采用特殊的护理方式,对其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通过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几率,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让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提升。

    作者:崔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进行药物治疗。结果: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用不同的降眼压药物及护理要点。结论:了解青光眼药物的药理性质、作用机制、作用方式、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掌握好药理知识,才能很好的使用药物,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柳莉;林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20例ICU监护过程中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ICU 监护过程中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ICU 监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观察两组患者监护过程中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给予不同的探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45岁以上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大于45岁以下患者(P<0.05),气管切开、PICC置换术、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管患者感染发生率较大(P<0.05);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明显大于其他部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针对IC U 监护过程中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采取消毒、抗感染措施有助于防控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金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患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手术后进行常规性的护理,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附加心理护理,分别采取SCL -90焦虑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两组患者与护理前进行比较,对照组SCL -90焦虑评分表的评分下降不明显(p>0.05),而实验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的SCL -90焦虑评分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的SCL -90焦虑评分比对照组患者的相比也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4%,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护理中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快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

    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程度,主要包括认知和职业态度两个大的维度。从1955年至今,国内外学者对职业成熟度的测定,职业成熟度在不同时期大学生中的水平、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构建提高职业成熟度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对职业成熟度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红梅;鞠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5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5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7例患者均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105min ,平均为(74.8±19.5)min ,术中出血量75~195ml ,平均为(118.0±28.5)ml。随访2年,疗效为优者37例(64.9%),良者15例(26.3%),差者5例(8.8%),总有效率为91.2%。术后约14周患者可自行行走,活动自如。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王海洋;葛武;毕正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脂肪肝的防治

    近几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小,在我部组织的几次大体检中,脂肪肝的检出率高,我统计了一下,20029年的机务官兵大体检中,参加体检的人数为350人,二脂肪肝的检出人数为32人,占10%,2012年的大体检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也达到了11%,这与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有关。

    作者:刘竹音;韩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选择发展方向研究

    随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老年病患需要进行手术的治疗人群也越来越多。我国已俨然进入到了一个老龄化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在进行手术之前的麻醉尤为重要,本文将对老年病患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发展方向进行相关的研究,发现,对于老年病患来说进行麻醉时需要遵循安全、简单、疗效好的基本原则。在对老年病患进行下肢或是下腹部手术时使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模外麻醉其麻醉的安全性较高,效果好,并且手术完成后会引发的并发症情况也较低。全身麻醉可以保证其在手术过程中其氧气供应充足,对病患的麻醉深浅情况较容易掌握。手术前进行麻醉时,需要根据病患的具体年龄情况和其自身的患病情况等进行有效、合理的麻醉选择。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肝素抗凝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针对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无肝素抗凝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的过程中,配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24例重症监护患者,采用无肝素CRRT 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与护理后获得的效果表现。结果:24例患者采用CRRT 治疗的次数共20次。其中6次治疗的时间不大于24小时;9次治疗的时间在24小时与48小时之间;5次治疗的时间在48小时与72小时之间。结论:当前,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针对特殊患者采用无肝素抗凝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终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徐应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析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的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病例以及诊断方式。方法:以2012年下半年我院接收的80例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使用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来诊断。结果: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具有普通宫颈炎的临床症状,滤泡增生、边界处光滑,没有发现肿瘤改变。结论:慢性淋巴滤泡性宫颈炎临床中经常出现当成宫颈炎来诊断,该病症和恶性肿瘤不同,其没有浸润破坏性生长[1]。

    作者:田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07年至2011年我院接收的20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术前为两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使用硬膜外麻醉术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包括推拿、针灸、中药治疗等等,针对并发症进行处理。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半年,研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对比分析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9%,对照组为89.67%。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很好的对椎间盘突出症起到治疗效果。

    作者:蒋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影响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我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124名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因素。结果:影响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的培训时间、培训次数、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能力的认识、护患沟通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在校期间护患沟通的学习。结论:分析影响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因素,为培训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提高护理人员对护患关系的认识,作用意义非凡。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