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点病员管理在老年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夏丽洁

关键词:重点病员管理, 老年精神科, 临床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重点病员管理在老年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重点病员管理,对我院2011年、2012年、2013年重点病员管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这三年基础护理的质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投诉的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我院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基础护理的质量分别为92.4%、95.6%、98.9%[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分别为10例、6例、2例[患者投诉的例数分别为6例、2例和0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3.1%、96.3%、98.2%.结论 在老年精神科的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重点病员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护理的安全,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检验测定CRP含量在软组织损伤中的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在轻度、急性、单纯性软组织损伤中测定CRP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所诊治的轻度急性单纯性软组织损伤患者60例为试验组,随机选取我院体检身体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均排除影响CRP含量变化的合并疾患存在.试验组于伤后d1、对照组于入选d1抽取肘静脉血3 ml测定CRP含量.临床记录试验组患者就诊时受伤机制、受伤面积、主观症状及试验、对照两组年龄、性别、所测到的CRP值.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同受伤机制的CR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同受伤面积和不同主观症状的CRP含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轻度急性单纯性软组织损伤中CRP含量的测定有临床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中的参考因素.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

    目的 分析骨关节内骨折并脱位的几种类型,并论述了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了8例病人、12例跟骨骨折.依据按照Sandrs'的系统分类办法,这些病例中,有2例Ⅱ型骨折,4例Ⅲ型,6例Ⅳ型.结果 Ⅱ形骨折病例的评分是89.7分,Ⅲ型病患的评分是86.5分,Ⅳ型病患的评分是73.5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明显比非手术治疗的病患效果更好(P<0.05).在Ⅱ、Ⅲ型骨折中,做不做植骨,没有差异性;Ⅳ型骨折的病人中,有差异性(P<0.05).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并脱位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比较科学的,对于Ⅳ型骨折病人,好使用植骨术,这样可以提高早期负重的效果.

    作者:侯军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寐医案两则

    医案一:卢某女 58岁退休工人,居住莲花池就诊时间:2013年5月16日患者两年以来因家事不顺常常烦躁不安,夜间难以入眠,多梦伴头胀头痛,胸胁胀满不适,心烦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就诊时情绪焦虑,多言,喋喋不休.查:舌红苔黄,脉弦,证属肝郁气滞,兼夹郁热,治以疏肝解郁,清心除烦.

    作者:钱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原因及分析.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2例,男62例,女40例,就其透析常见并发症加以分析.结果: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分析,从而预防或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存活率.结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因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其存活率,但只要积极地预防,去除病因,充分进行透析,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君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自理模式在脊柱结核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应用自理模式为患者实施护理,以培养自护意识,提高自理能力.方法: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性选择护理模式.结果:22例病人在住院期间无并发症的发生,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降低了致残程度.结论:应用自理模式能帮助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护理,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段智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匹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匹伐他汀对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从我中心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管理的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匹伐他汀进行治疗,1个疗程(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确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1个疗程(4周)的治疗,治疗组在GLU、HDL-C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P<0.05).结论 匹伐他汀能有效控制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糖和高密度脂蛋白,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沈海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口腔修复患者的心理疾病分析和处理

    随着我国人口开始趋于老龄化,牙齿缺损的患者比例也开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缺牙部位以及数量的不同会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功能,也会影响到发音以及美观.同样,牙齿缺失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压力,因此,口腔修复门诊的患者也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那么如何采取合适的心理保护措施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也就成了现在的口腔科医护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接下来要根据实例来对口腔修复者的心理来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来保证口腔修复可以取得更显著的成绩.

    作者:王有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旗县布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2012年10月,全国报告布病发病病例达到了37018例.<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也明确规定布病是优先防治的国内16种动物疫病之一.布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引起了全国专家的高度重视,纷纷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并下大力做好防控工作.本文以旗县布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为研究,通过旗县布病的现状,分析旗县布病蔓延的主要原因,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旗县防控布病的措施,以期为旗县布病的额防控提供指导.

    作者:孙玉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研究肩周炎治疗方法中,针灸治疗和运动推拿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48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患者实施运动针法与推拿二者结合,B组患者实施先推拿后针灸治疗方式.对比不同阶段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第1、2个治疗疗程后患者痛觉改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治疗第1疗程综合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2、3疗程意义显著,P<0.01.结论 两组治疗方法都将患者被动治疗的地位扭转成部分主动治疗的优势,能够有效避免治疗强度过大引起新损伤和治疗程度过小难以实现治疗效果,从而获得了理想效果.

    作者:黄美银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醋酸洗必泰湿热灭菌及消毒效果验证

    目的 对固体醋酸洗必泰高压蒸汽灭菌后,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消毒液,验证其消毒效果是否符合要求.方法 将固体粉末状醋酸洗必泰放于透析袋中封口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进行灭菌,然后配制成0.4%的洗必泰溶液进行杀菌效力及洁净区表面清洁消毒效果验证.同行进行除菌过滤配制的洗必泰杀菌效果验证作为对照.结果 湿热灭菌后的洗必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白色念珠菌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但是对枯草芽孢杆菌及环境中分离的芽孢杆菌无效,湿热灭菌后的醋酸洗必泰消毒效果降低.

    作者:金向男;杜雪娜;肖珊;郭竞;窦广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合理用药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治病,也能致病.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药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理性看待药源性疾病,充分了解药物性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禁忌症,合理使用药物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危害的重要前提,而能否做到用药合理,现已成为医疗单位衡量医疗水平,吸引患者就诊,提高自己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对症下药,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倩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在心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问世之初就开展了双能量成像的探索,但由于早期CT设备空间分辨率低、CT值不稳定以及扫描时间长阻止了该技术的普遍应用.另外,低管电压时的球管技术也不能提供足够的管电流以取得与高管电压相对应的足够的量子输出.利用单源CT,在双能量水平的螺旋数据必须进行二次独立采集, 而二次扫描之间器官的强化和层面间运动会随之改变.

    作者:路竑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儿药源性过敏性休克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儿童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特点与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0年我院发生的25例过敏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25例病例为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药源性过敏性休克. 25例患儿中治愈24例,转外院1例(后经随访治愈出院),患儿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以便安全、有效地用药.

    作者:金保红;陈惠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探究如何提高内科学学生的实践能力

    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是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近年来随着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建设和教学模型的使用,又显示出教学与临床实际情景的不协调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等不足之处.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取得初步效果,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杜心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浅析消化内科临床中无痛胃肠镜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无痛胃肠镜在临床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探讨胃肠镜检查中如何提高准确度,从而降低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方法通过对某院在2010年上半年六个月的时间内治疗的108位患者进行的治疗进行资料汇总并加以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采用胃肠镜治疗的在治疗前通过健忘阵痛麻醉进行处理,随后进行胃肠镜的检查治疗;另外一组人员不进行阵痛麻醉处理,采用普通胃肠镜加以治疗.结果通过对两组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其中通过麻醉镇痛的患者在疼痛度上有明显降低,并且在治疗后无不良反应产生,治疗效果较普通胃肠镜质量也相对明显,而未采用麻醉镇痛的患者治疗后存在不良现象,存在相当大的痛苦.结论在消化内科进行胃肠镜治疗过程中,无痛胃肠镜质量较传统治疗方法有着很大的优势,对于减少患者痛苦、提升质量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

    作者:包文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碱性磷酸酶对骨折愈合的判断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与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检测146例骨折患者及软组织损伤患者外伤发生后1周内,2周内,3个月,8个月,12个月ALP水平;软组织损伤组为对照组(A),于伤后摄x线片;以骨折组为研究组(B),骨折组于伤后1周内,2周内,3个月,8个月,12个月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B组又根据ALP水平升高分为骨折较早愈合组(Ⅰ组)、骨折正常愈合组(Ⅱ组)、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组(Ⅲ组).结果B组在骨折发生后2周开始至骨折愈合均较A组ALP水平高,p﹤0.01,有显著性差异.B组内比较,骨折2周时较骨折发生时碱性磷酸酶水平有大幅提高,p﹤0.01有显著性差异;骨折后3个月ALP水平已降至正常,拍片显示有大量骨痂形成,与骨折后2周比较,成负相关;Ⅲ组病例在3个月时骨折线仍清晰可见,而Ⅰ组骨折线已消失,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LP水平可判断骨折患者的骨形成能力和速度,可为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熊亚林;陈鄂;王萍;牛莉莉;肖奎;侯全山;李吉英;王克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和肽素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原C末端的羟基肽部分,具有易保存、易检测、稳定性高等优点,其在血浆中的变化趋势与精氨酸加压素一样,可作为检测精氨酸加压素的替代物.研究表明,和肽素作为一种新型的标志物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赵飞龙;吕田;董平栓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三合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合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满仓;王玉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避孕失败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避孕失败原因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育龄妇女对避孕节育措施的了解,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采取避孕节育措施,提高避孕节育率,减少意外妊娠率,从而达到减轻育龄妇女的痛苦,促进育龄妇女身心健康,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目的.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来本站妇科门诊手术室行负压吸宫术受术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以避孕失败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受术者中未采取避孕措施者占78.23%,因宫内节育器下移引起带器妊娠者占15.33%,未出现采取绝育措施者.预防措施可通过加大生殖保健知识和避孕节育措施的宣传力度,提倡长效避孕措施,加强对放置宫内节育器者的定期随访.

    作者:陈宝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环境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研究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多发疾病,危害较大,它主要是包括感冒、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的炎症.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可能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1].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所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和加重的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就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变化做了一定的概括.

    作者:王瑞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