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粗糙集方法在Ⅱ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袁晶;陈群;李自强;郭丽芳

关键词:粗糙集, 糖尿病, 诊断, 应用
摘要:粗糙集(Rough Set,RS)理论是处理模糊和不精确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数学工具.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算法在Ⅱ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利用粗糙集理论,从糖尿病病例中抽取知识,构成糖尿病的决策信息系统,继而利用差别矩阵法进行属性约简与病例约简,从而抽取糖尿病诊断的确定规则和可能规则,其导出的规则精练且便于存储和使用,从而更好的辅助医生进行医疗诊断.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同步放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2010年选取Ⅲ~Ⅳa期鼻咽癌78例,分为同步放化组(CCRT组)39例和单纯放疗组(RT组)3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分割放疗,CCRT组采用TP(DDP+TXT)方案化疗2周期,比较两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 结果 CCRT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CR+PR)高于RT组 ,差异有显著性(Ⅹ2=4.69~7.03,P﹤0.05);两组的1年总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CCRT组高于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Ⅹ2=4.23,P﹤0.05);CCRT组的3年生存率(OS)、鼻咽局控率及颈部局控率(LC)均高于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6~4.37,P﹤0.05);CCRT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RT组,胃肠道反应的差异有显著性(X2=11.68,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缓解率,生存率和,同步放化疗的毒性反应可耐受.

    作者:程向明;冯军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入我院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措施,观察组3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曲肽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67.6%(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静脉注射有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恢复,并且能够有效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江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并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总并发症为5.6%,对照组总并发症为27.8%;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疗效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死.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较低.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剂型优势互补,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文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性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并分析其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患者入院时的MMSE评分均高于不稳定斑块组,且与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CSS评分、NIHSS评分低于不稳定斑块组,且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性质有助于判断神经功能,斑块性质越不稳定、神经功能越差,表现为MMSE评分越低,CSS评分、NIHSS评分越高.

    作者:胡曙光;额尔敦朝鲁;周铁宝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医用臭氧与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研究医用臭氧与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两组.A组患者使用医用臭氧,B组使用玻璃酸钠分别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VAS评分.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显示B组玻璃酸钠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A组医用臭氧组72.0%(P<0.05);VAS评分患者人数比较显示B组患者评分状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使用医用臭氧与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均有显著效果;医用臭氧安全系数高,使用简便能够有效消除炎症;玻璃酸钠可润滑关节,缓解关节面受力情况,安全性高,治疗效果优于医用臭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薄文迪;巩在金;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治疗脑血管病眩晕症状时采取中西药相结合治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方法 选取80例脑血管眩晕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取每天口服阿司匹林75mg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天麻温胆汤治疗;对照组加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在为期7天的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0%.两组在治疗效果上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脑血管眩晕这一疾病上,采取中西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决绝患者眩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蒋崇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两种方法短期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恢复效果的比较

    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和一日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均可以部分恢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的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李爱卿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在儿科病房的8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衡性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31,P<0.05).治疗组的咳嗽停止与干湿啰音停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t=3.258,5.129,P<0.05).结论 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过程中,将抗感染药物与匹多莫德配合使用,效果更佳显著,能够有效的治愈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疾病.

    作者:顾育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对LEEP术后宫颈愈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LEEP手术后,宫颈创面使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门诊收治的宫颈各种病变患者,经LEEP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术后使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凝胶后予无菌纱布按压宫颈24小时后自取,作为观察组;一组仅用无菌纱布按压宫颈,24小时候自取,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阴道排液情况、宫颈肉芽生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量及1阴道排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阴道流液、流血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复查,宫颈创面肉芽生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用于LEEP术后的宫颈创面,有益于宫颈的修复,是促进宫颈愈合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蔚;邵晓红;查之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刍议急性颅脑损的麻醉处理

    目的 对急性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中选取了该院自2009-2013年接收的8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麻醉处理,对麻醉药物的使用、麻醉时间、患者清醒时间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本组87例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手术之后能快恢复清醒.

    作者:赵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阿仑膦酸钠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有效性

    目的:研究分析阿仑膦酸钠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DXA证实的骨质疏松症以及骨量减少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观察两组,两组各1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抗甲状腺药物以及钙尔奇D联合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加钙尔奇D联合治疗,同时伴随阿仑膦酸钠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并进行系统对比.结果:经过复查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股骨颈、桡骨远端三分之一处的BMD有提高, 观察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三分之一处的T值、Z值、BMD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有效的改变.两组治疗后临床改善情况和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继发的骨质疏松以及骨量减少采用阿仑磷酸钠联合治疗具有临床可行性,同时比较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彩格;唐蔚东;袁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小剂量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1组患者运用丙戊酸镁+利培酮进行治疗,2组患者运用丙戊酸镁+利培酮进行治疗,3组患者单纯应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在开始治疗时就联合应用丙戊酸镁,分别在治疗前后的2周及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阳性率及阴性症状.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ANSS评分均比治疗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两周末,2组比其他两组的PANSS评分更具差异性,4周末未见明显差异.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D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两周及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四周的治疗后,前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前两组的差异也较为显著(P<0.01).结论:对伴有攻击性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选择联合应用小剂量丙戊酸镁进行治疗,这样不但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还能够明显的降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一例巨大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s)伴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经过

    病史介绍:女性,56岁,退休干部 ,汉族.入院日期:2012-1-28记录日期:2012-2-15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现病史主诉:呕血1小时发病前无饮酒史,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无剧烈呕吐等诱因,入院前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含血凝块,量约500ml,伴有上腹不适、乏力、头晕,晕厥1次持续约数十秒后自行转醒,排黑色成形便1次,量少.发病以来精神差、未进食,无心悸、胸闷、气短、出汗等不适,尿量可.既往20年来反复出现腹部不适,以受凉后明显,曾进行检查及治疗,具体情况不详.否认其他病史.

    作者:刘培茹;刘润;桑荣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综述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药房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更对医院的正常秩序带来不便.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作者:乌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小儿药源性过敏性休克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儿童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特点与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0年我院发生的25例过敏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25例病例为输液过程中发生的药源性过敏性休克. 25例患儿中治愈24例,转外院1例(后经随访治愈出院),患儿预后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以便安全、有效地用药.

    作者:金保红;陈惠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主动服务在儿科门诊分诊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在儿科门诊分诊工作中开展主动服务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针对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25万患者及家长实施主动服务的医疗服务体系,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患者及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主动服务的医疗服务体系获得了广大患者及其家长的肯定,通过一个月的调查统计,当月在儿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及其家长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9%.结论 医师护士在儿科门诊分诊工作中开展主动服务,是提高儿科门诊的就诊秩序,保证就诊安全的有效措施,同时,主动服务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因患之间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作者:蔡雅娟;孙桂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素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名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 pugk分级分为A级组、B级组、C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TSH, FT3,血清水平.结果:C组患者血清FT3, FT4表达水平低于A级组,TSH表达水平三组间无差异.结论:TSH, FT3, FT4表达水平变化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有助于评估病情及预后.

    作者:赵军;贾正鸿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体会

    目的 讨论血栓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体会.方法 将我院在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7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随访一年,调查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出现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需要以通络化瘀为基本准则,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脉管炎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吕忠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的非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及诱因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近年外科及中医科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3例,此次收集的病例均采取了非手术治疗.患者采取绝对卧平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给予七叶皂苷钠,地塞米松,20%甘露醇静滴,减轻炎性刺激和神经根水肿,通过这些综合治疗,腰腿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以达到加强腰背肌力量和稳定脊柱的目的 ,同时防止神经根粘连.治疗后进行随访.结果 53例中优43例,良4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8.6%.结论 有些病例可以通过分析病因及诱因,采用保守治疗可以达到腰椎间盘突出治愈目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应用非手术方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爱玲;宋丽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体会

    目的: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对照组2周后进行康复锻炼,护理组则在2~7d内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1月后的肢体功能(MAS)、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两组患者1月后MAS、FMA及BI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但护理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稳定患者心理、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重视.

    作者:万安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