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依拉·买买提;热孜万古丽·热西提
目的:对具有困难穿刺因素的特殊患者运用B超引导下颈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探讨与分析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72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的特殊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38例患者盲探穿刺(乙组),另38例采用B超引导下的颈深静脉穿刺(甲组),对两组的穿刺时间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穿刺和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成功穿刺时间上,甲组要显著短于乙组(P<0.05);在穿刺和直观成功率上,甲组为97.4%(37/38),乙组为73.7%(28/38),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没有出现并发症,乙组有4例出现皮下血肿,主要是由误插动脉引发的.结论:对于颈部活动受限或者肥胖等具有困难穿刺因素的特殊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颈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可提高穿刺与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显著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沈金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腰麻为操作简单、麻醉效果确切、适用于下腹与下肢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但对术后镇痛有些不便.我们自2012年2月至12月对择期下肢手术患者在单次腰麻过程中伍用吗啡0.1 mg,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曾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2012年3月 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患者做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8%,对照组为88.7%(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科学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张富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重症脑出血鼻饲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和观察的具体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8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所有患者均采用的是鼻饲营养供给法,在此基础上对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等密切监测和观察,并实施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以此来促进患者治疗成效的提升.结果:以上86例重症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14例发生了死亡,基本痊愈、显著好转和治疗有效的人数人别为18例、22例、32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3.72%(72/86),死亡率为16.28%(14/86).结论:在临床上重视并加强重症脑出血鼻饲患者的护理与观察,能够有效的降低临床并发症,并且提升临床治疗成效.
作者:曾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只有护理安全,患者的康复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所以,全面认识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十分重要,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为护患双方创建和谐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作者:王天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及相关因素对胎儿窘迫的影响和诊断.方法:对50例以胎儿窘迫为主的妇女进行剖宫产的病例分别通过听诊器听诊和胎心监护仪检测,统计其胎儿新生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率,并统计造成胎儿窘迫的因素.结果:①通过胎心监护仪检测出新生儿窒息率与胎儿窘迫相关,且随着新生儿窒息率的提高,胎儿窘迫率也相继增加.②造成胎儿窘迫的因素主要有脐带因素、胎盘因素和羊水的问题等.结论:①胎心监护仪相比于听诊器而言,胎心监护仪敏感度高,更加精准,是作为筛选胎儿是否缺氧关键的仪器.②检查胎儿时,应该及时趁早的发现,对于相关因素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胎儿和母体的安全.
作者:谢锦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脂及酶类临床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并接受血脂检验与酶类检验的228例患者,抽取空腹静脉血后,使用分析仪进行涵盖血脂检验(主要TC、H DL—C、LDL-C以及TG)和酶类检验(主要包括CK、ATL、LDH以及AST)的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糖尿病患者的TC、LDL—C、TG的血脂检测结果均升高明显,HDL-C则降低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心血管疾病患者的CK、ATL、LDH以及AST的酶类检测结果均升高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测与酶类检测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对于心血管患者,定期检测酶类可较好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柏彬;徐洪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58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析LC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58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9例发生胆漏(1.54%)、术后出血1例(0.17%)、感染13例(2.22%)、内脏损伤或/戳孔疝以及肠梗阻3例(0.51%)、胆管损伤40例(6.83%)、并发症发生率为11.26%,胆管损伤发生主要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和患者年龄、谷丙氨酶水平、是否应用生长抑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主要和患者自身特点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在手术过程中加强规范性操作,积极进行预防措施和处理,能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无偿献血的人数逐年上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各地血库仍然难以满足用血需求,因此如何构建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效机制成为需要思索的问题,这对于保障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的概念开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程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是一种诊断分类,适用于具有原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患者.Copd护理计划的终点在两种疾病上,即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指肺泡壁发生了永久性的、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给在年龄和劳累水平上不该发生呼吸困难的人造成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指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极少数病人存在以上一种疾病,大多数人具有两种疾病的综合表现.在病情稳定时期所共有的表现:1、呼吸道萎陷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越是尽力呼吸,呼出的越少).
作者:李亚男;张秀利;赵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颅咽管瘤显微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7例小儿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出现高热9例、尿崩症13例、电解质紊乱4例、癫痫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现均康复出院结论:小儿颅咽管瘤手术较为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术后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玉荣;易汉娥;乐革芬;吕珉;刘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救仪器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急诊科护士正确管理及使用急救仪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11年我地一二甲医院实施传统急救仪器安全管理办法;自2012年初,该院急诊科组织护理人员共同讨论现有急救仪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实施改进后的管理制度.结果:2012年该院急诊科护士急救仪器操作失误情况、仪器伤害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数均显著低于2011年,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以往急救仪器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后,显著改善医院急救科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操作技能水平,有效降低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发生情况,降低仪器伤害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几率,保障护理人员及患者的自身安全,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及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永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常规器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 2011年8月我院61例常规器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1例均治愈,切口长度5+1cm,手术时间30+30min,术中出血10-50ml,术后平均住院6天.术中仅3例延长切口.结论:常规器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直视、创伤小、恢复快、适应症宽、易掌握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闫存礼;闫存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每日口服3次莫沙必利,每次5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加服3次阿普唑仑,每次5mg,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到43.33%和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暖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上腹不适等临床症状评分和总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总评分(5.80±3.5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27±5.10)分(P<0.05);不良反应率仅为3.33%,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阿普唑仑能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副作用少,综合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莫沙必利.
作者:田传红;汤明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导管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2013年7月,本院PICC专科门诊成功处理了1例外院带入PICC(美国巴德公司生产,型号为4Fr)发生隧道感染的患者,经局部抗感染、频繁换药,感染得以迅速缓解,导管得到保留并继续使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乳腺癌第五疗程化疗后10天,主诉PICC穿刺局部胀痛、不适,于2013年7月23日就诊.查体见右侧肘上贵要静脉留置PICC管,体内留置长度为45cm,经胸片定位示导管前端处于右侧第三前肋间隙水平,即上腔静脉处;肘上15cm处臂围29cm,较置管时增加1.5cm,经血管超声排除静脉血栓发生;导管出口处皮肤有2cm* 2.2cm硬结,伴有脓性分泌物,皮下导管径路红肿明显,触之疼痛、皮温增加;体温正常.
作者:付艳枝;戴德兰;黄兆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卫生院选择2009年1月 2013年12月期间接收诊断的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以就诊顺序随机分配两组,一组对照组,以纯中药治疗30例,一组为治疗组,中药治疗配合心理干预30例对照.两个治疗组都给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中药治疗的常规用药治疗,心理干预治疗组额外增加了心理的治疗,以12周作为一个疗程观察.结果:纯中药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是63.33%,中药配合心理干预的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是96.66%,中药配合心理干预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纯中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从临床疗效观察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变化等症状消失的时间进行对比,治疗后治疗组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硬度、乳房肿块分布、乳房肿块大小、乳房的触痛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药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病,可以明显改善乳腺增生患者疼痛、乳腺增生肿块等症状,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和中医治疗的效果,还能有效调节乳腺增生患者的内分泌,建议可推广临床使用.
作者:李文庚;李勇;陈绍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概述肺癌是指因为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肺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男性发病率占癌症发病率的22%,死亡率占癌症死亡率的35%.女性发病率为9%,死亡率为17%.肺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远处转移)两类.常见的原发性癌症是鳞癌(40%-50%),腺癌(25%),小细胞未分化癌(20%-25%),大细胞未分化癌(15%).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包括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并辅以放疗、化疗.1 护理措施1.1 遵医嘱人院后测量血气之后.每天或当临床症状改变时监测血气,观察P02的变化.氧分压(P02)指氧气对动脉产生的压力.P02降低提示存在低血氧.
作者:苏红波;赵秀玲;张兰香;赵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总结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腕管综合症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腕管综合症患者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治愈19例,占27.94%,好转45例,占66.18%,无效4例.结论:腕管综合症患者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王海云;李长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内的护士30名进行跟踪观察,分为两时间段研究对比.其中观察组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11名护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11名护士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暴力干预措施.总结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调查考核这些护士从而发现暴力风险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参与研究的30名急诊护士均积极地配合暴力干预措施,干预组和观察组相比,30名护士在干预后的护理记录合格率和急救技能考核通过率均有显著的提高,暴力的发生率、患者的投诉率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的管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急诊护理投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江安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若常有夜间哮喘发作,并同时伴有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烧灼样感,打呃、返酸或消化不良等症状,尤其是进食酸性食物后哮喘发作,或是体位改变时哮喘加重者,或是对止喘药及激素治疗效果都不好者,应考虑胃性哮喘.因此,胃性哮喘患者又常常是严重或顽固的哮喘病患者.为防止夜间哮喘的发作,可应用缓慢释放型的扩张支气管药物,如长效氨茶碱,长效喘定、盐酸氨溴索及酮替酚等.也可增加舒喘灵的剂量来预防哮喘的夜间发作,也可以用中药定喘汤治疗.
作者:张德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