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艳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芬太尼联合丙泊芬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收集84例行无痛人流术孕妇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丙泊芬麻醉;观察组给予芬太尼与丙泊芬麻醉。结果:观察组镇痛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有统计意义(P <0.05);观察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力恢复时间及丙泊芬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 <0.05);在 T2、T3、T4时刻时,观察组的 MAP、HP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芬太尼联合丙泊芬静脉麻醉,镇痛与麻醉效果显著,且能减少丙泊芬的用量,有利于维持孕妇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影响用药安全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此外,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治疗中应用药物品种较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增高。因此,保证老年人的药疗安全是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kabp)是改变人类健康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它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健康促进行为改变模式[1]。
作者:罗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16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分析我院就诊的83例患者的16排螺旋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影像结果。结果:83例患者经16排螺旋扫描以及三维重建,诊断为泌尿系结石30例,肾输尿管肿瘤21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1例,肾位置异常1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8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相一致。结论:将16排螺旋扫描以及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泌尿系疾病诊断时,效果可靠,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全尿路三维图像,对于疾病诊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失为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行之有效的无创影像学方法。
作者:陈志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2型糖尿病采用格列齐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对照组,3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为观察组,连续治疗10周后,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lR 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lS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时,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起到较好的降低血糖效果,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作者:王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6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42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22例选择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81.8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取患综合护理,可提高抢救效果,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身体情况,值得推荐。
作者:李海燕;张会文;李兰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脑疝、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是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程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全面护理在胆结石手术过程护理效果。方法:选取48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胆结石患者运用全面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显著。全面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方面值得推广。
作者:田冬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对他们进行为期1年的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观察与干预前的差异对比。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效果显著,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了解情况显著提高,行为方式明显改善,服药依从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血压控制情况良好。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适于在临床黑色那个推广和普及。
作者:赵湘雄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 PICC 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12月为对照阶段,2013年1月-6月为实验阶段,于实验阶段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对 PICC 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对照阶段则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阶段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几率。结果:实验阶段所选取的50例患者经上述护理后,导管脱落及导管感染的患者分别为1例(2.0%)和2例(4.0%),均低于对照阶段患者的发生率;且实验阶段导管维护依从性高的患者为47例(94.0%),明显高于对照阶段患者。三项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学组能够有效改善 PICC 带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质量,尽可能地降低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可广泛使用。
作者:袁春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原因及相应防范对策,以提高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发生情况及原因,继而提出有效地防范对策。结果:100例重症医学科插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12例(12%),主要原因为:导管固定不牢2例、镇静效果不足3例、护理不到位1例、舒适改变因素3例、时间因素3例。结论:重症医学科患者临床治疗中意外拔管发生几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防范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推动重症医学科临床治疗工作进一步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作者:彭晓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高血压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由于高血压早期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和大量证据阐明生活方式对原发性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明翠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观察心源性呼吸困难临床护理的疗效,寻找更好的护理方法,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方法:随机从我院住院部选取88名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将这88名患者分成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专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呼吸困难的总有效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率,患者对加强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也高,充分的认可了加强护理干预在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谭丹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产科产后护理的产妇86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并记录两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指标评价情况和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人员的指标评价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产妇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产后护理中,给予产妇人性化护理,有利于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康复,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的效果,使产妇尽快恢复健康,促进产妇在产后的身体恢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张文艳;孙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软组织改变在鉴别恶性骨肿瘤与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5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与50例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 MRI 与 CT 对界定患者疾病,观察软组织改变在鉴别恶性骨肿瘤与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在50例骨髓炎患者中,有3例患者密度显示为均匀。在5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中,有43例患者可观察到软组织肿块。②两组患者在 CT 上的肿胀程度方面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瘤软骨钙化或肿块内肿瘤钙化、残留骨壳钙化、肿块上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恶性肿瘤患者均高于骨髓炎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恶性骨肿瘤与骨髓炎疾病的诊断中,软组织肿块与肿胀程度在两者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便于及时确诊患者疾病,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程龙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12例患者,对其疾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年龄、教育水平、家族史、吸烟、饮酒、超重、饮食、运动等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重视疾病危险因素,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作者:李国芹;丛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考察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感染药物的趋势,旨在为提升我院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近5年内的上感处方进行了抗感染药物的用药趋势分析。结果:我院近5年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所使用的抗感染药物的平均品种数为2.34种,平均金额为121.8元,年平均使用百分率为86.5%,抗感药物选用主要集中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等3几个大类,青霉素类使用率逐年下降,头孢菌素类与大环内酯类使用率逐年增加。结论:我院近5年内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趋势总体上正趋于更合理的方向转变,但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仍是存在的,有待进一步加强用药监管力度。
作者:古丽娜尔·乌拉兹别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8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痤疮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自血穴位注射疗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痤疮患者而言,采用自血穴位注射配合放血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葛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受诊治的100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调查显示,患者绝大部分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只占一小部分。此外,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转为正常,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全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64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病情观察、提供舒适环境、翻身及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吸氧、排痰护理、防治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加强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同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慢性腹泻系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单位,常有患者求诊于中医。求医者大多久病牵延,叠经多家医院治疗,反复运用抗菌、消炎、止泻等西药,以及健脾利湿、温肠止泻等多种中药投服,未能根治,反复往返于医院、药房、诊室之间,苦不堪言。笔者在中医典籍中勤求治法,发现《伤寒论》中的乌梅丸方对本病有独特疗效,于是将该方变化为汤方运用于临床,经门诊治疗15例,观将个人体会报道于下。
作者:唐小俞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