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健康教育探讨

杨冬青

关键词:社区, 老年心血管患者,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向社区老年人进行有规划的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提升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防治意识与自我监护意识。方法:对社区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集体讲座、健康宣传栏、健康档案”等措施提升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的防治意识与自我监护意识,控制与稳定老年病患的病情,防范各类并发症的出现。结果:社区医生通过向老年病患普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通过“饮食教育、锻炼教育”帮助老年病患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结论:有效提升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术前焦虑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普外科术前采用心理护理对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0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54例。一组予以常规的外科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外科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设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自评量表等指标予以比较。结果: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焦虑评分(38.3±5.7)分,对照组焦虑评分(51.2±7.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收缩压(121.4±11.3)mmHg,心率(73.5±9.2)次/min,明显小于对照组收缩压(136.6±11.8)mmHg,心率(90.2±9.9)次/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以良好的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水平,可以良好的保持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稳定。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按压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不同按压方法效果观察。方法:将600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针后采用改进新方法按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按压为对照组;0.5小时后观察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结果:观察组按压方法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局部组织受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新方法按压方法对新生儿股静脉穿刺后拔针按压值得推广。

    作者:巩礼梅;彭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细胞癌的靶向治疗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伴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HCC 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这也正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潜在靶点。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HCC治疗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试验已经取得进展。

    作者:杜帅;孙淑华;于宪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80例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灌肠治疗护理探究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资料,综合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中药灌肠之后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11月~2013年4月接收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部分患者实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回顾分析这80例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这80例患者身体恢复状况良好,总有效率达到了91%。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接收重要灌肠治疗的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丹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编制及教学应用

    综合我校37家实习实训基地或教学医院各临床科室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实习带教经验,编制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经作者单位实践教学应用2年,发现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对统一教师的操作标准,规范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避免临床护理差错和事故,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庆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谱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48例高胆红素血症及3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胆红素及心肌酶。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心肌酶(AST,CK,CKMBH,LDH,HBDH)均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出现心肌酶增高,合并心肌损害,需营养心肌治疗。

    作者:王隆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方式及疗效

    目的:对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临床护理方式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膝关节骨质增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物理治疗的全面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接受临床治疗与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康复率,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作者:张春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将传统的拍打法改为揉搓及按压,尽量使血管充盈,嘱病人手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式。主张在静脉正上方直接穿刺进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送进血管0.2~0.5cm,挤压输液管导管检查回血后打开输液开关,送软管。在穿刺时,如不慎致血管破了,而该血管近心端还完好无损时,建议暂缓拔出留置针,先按压穿刺血肿处一分钟,再退出针芯少许,沿血管走向缓慢送软管。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治疗、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使护士的穿刺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作者:庞晴;黄秋鹏;何霁;袁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毒症患者并发抗生素脑病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原因,提高抗生素脑病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出现抗生素脑病的住院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在使用抗生素2~7天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其中头孢他啶7例,头孢吡肟4例,头孢哌酮/舒巴坦4例,左氧氟沙星3例,头孢替唑钠3例,阿昔洛韦2例。予停药加强对症治疗,以及血滤血灌后缓解。结论:对于应用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严格掌握指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减量使用或延长给药间期,调整透析方式。

    作者:陈莹;梁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骨科手术中对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

    目的:对骨科手术中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进行总结,为临床推广提供更多建设性的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骨科治疗护理的120名病人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手术的预后效果。结果: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满意占90.14%,明显高于一般统计学资料,患者的预后效果也好于预期。结论:骨科手术治疗范围已变得越来越广,手术室优质化的护理配合可改善骨科患者的预后,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作者:杨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康复新液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结合微波仪照射治疗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将60例外科切口感染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及伤口换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康复新液换药配合微波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8例,伤口愈合时间为16.14±4.39d;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7例,伤口愈合时间为20.93±6.8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配合微波照射治疗切口感染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具有结痂早、愈合率高、疗程短的优点,可在外科换药中辅助应用。

    作者:徐春英;胡金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氟化物防龋的研究认知

    在龋病的预防中氟化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效果肯定、方法简单,被成功的运用在龋病的日常防治中。对于氟化物防龋的机制研究也成为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对氟化物防龋机制中的氟化物对于牙釉质、牙本质脱矿的抑制,氟化物促进脱矿的牙釉质、牙本质的再矿化以及氟化物对于致龋菌生长代谢的抑制等方面的论述。

    作者:胡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生素D受体与肿瘤生长调节

    维生素D受体(VDR)是维生素D作用于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表明VDR或者其天然配基1,25-(OH)2D3可以调节肿瘤的生长。本文着重关注VDR在肺癌、结肠癌、食道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肿瘤生长过程中调节控制的差异,评价其选择性预防和治疗的前景。

    作者:王哲;宋树森;张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80例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我院产检、分娩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给予对照组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产程、术后出血量及新生儿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自然分娩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剖宫产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中剖宫产婴儿Apgar评分8~10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自然分娩的婴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大限度满足产妇需求,利于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产程、提升新生儿质量,在分娩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谭永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患者药物自备率中的应用

    总结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患者药物自备率中的应用体会。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患者药物自备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药物自备率由72%下降到0。

    作者:王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压疮的规范化护理

    目的:探讨预防高龄骨折患者压疮的规范化护理。方法:2009年9月~2013年6月对201例高龄骨折患者进行预防压疮的规范化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有5例患者受压处皮肤出现红印且压之不褪色,3例患者受压处出现水疱,其余193例患者均无压疮发生。结论:规范化的压疮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赵利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如何做好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规范化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24小时连续服务,保证供应的物品的质量标准要求,确保病人安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压疮的评估和预防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护士预防压疮发生的能力,降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结合近年来文献和研究成果,介绍了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工具;并从病理生理方面进行预防措施的综述。结果:提高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的预测能力,达到减少压疮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护士应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提高预防压疮发生的能力。

    作者:李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术式治疗结直肠癌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以腹腔镜术和开腹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病患,随机分组,Ⅰ组50例,以腹腔镜术治疗,Ⅱ组30例,以开腹术治疗,对比两组基本手术情况、术后恢复状况、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现象。结果:本次研究,80例病患未有1例死亡,Ⅰ组48例手术一次性成功,2例转为开腹术。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除手术时间外,Ⅰ组均少于Ⅱ组,全部为P<0.05,Ⅰ组与Ⅱ组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复发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直肠癌所用的腹腔镜术、开腹术两种主要术式进行综合比较,腹腔镜术更优,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安全性高,应成为医师首选术式。

    作者:王佐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高危因素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影响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因素,探讨影响糖尿病的主要高危因素。方法:对20~70岁的5000例人群进行询问调查,然后再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家族病史,运动量,高血压,腰臀围比,BMI及经济收入水平是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家族病史,高血压,腰臀围比≥0.9,BMI≥25,中度以下职业运动量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家族病史,运动量,高血压,腰臀围比,BMI是某地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而经济收入水平并不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马臻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