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霞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总计70例采用克拉霉素、洛赛克和阿莫西林三联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总计89例采用洛赛克、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三联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疗效的结果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克拉霉素、洛赛克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向天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行单纯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单放组),1次/天,2Gy/次,5次/周,总剂量达40Gy,20次后改为2次/天,1.5Gy/次,10次/周,总剂量64Gy。另一组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综合组),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8天。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食管片的分级综合治疗组1级占56.7%,明显高于单放组26.7%(P<0.05);综合组1年生存率80.0%,明显高于单放组43.3%(P<0.05);1级以上胃肠道反应综合组为6.7%,明显低于单放组30.0%(P<0.05);白细胞Ⅰ~Ⅱ级下降综合组占20.0%,明显低于单放组63.3%(P<0.05)。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增敏和降低放疗反应作用。
作者:朱光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穿刺前血管的选择,在穿刺部位上方6~10cm处扎止血带,将传统的拍打法改为揉搓及按压,尽量使血管充盈,嘱病人手指自然放松,呈半握拳式。主张在静脉正上方直接穿刺进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送进血管0.2~0.5cm,挤压输液管导管检查回血后打开输液开关,送软管。在穿刺时,如不慎致血管破了,而该血管近心端还完好无损时,建议暂缓拔出留置针,先按压穿刺血肿处一分钟,再退出针芯少许,沿血管走向缓慢送软管。结果: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患者治疗、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结论:使护士的穿刺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作者:庞晴;黄秋鹏;何霁;袁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的理论与临床分析。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肿瘤科的4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健脾化瘀法加化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的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毒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脾虚及血瘀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为治疗胃癌术后脾虚血瘀证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效果较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景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进一步分析临床失眠症肝气虚机理,并探讨针对本病采用大补肝汤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上半年度入我院接受中医辩证治疗的失眠症患者48例,患者的辩证分型主要为心胆气虚型、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痰热内扰型及肝郁化火型。给予患者大补肝汤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4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6例,有效率达到95%以上。结论:针对临床失眠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有效手段,针对肝气虚失眠症患者采用大补肝汤治疗效果显著,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楼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盆腔炎是基层医院妇科常见的妇科病[1],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因个人卫生条件及医疗条件的限制、反复流产及长期放置宫内节育器时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导致盆腔炎发病率很高[2]。
作者:于宪莉;孙淑华;杜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标本误差76例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8月~2012年9月我院门诊部76例体检者血液标本,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采取常规的规范取血,对照组则采取不规范取血,对两组血液标本的各指标进行血清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规范取血与对照组不规范取血的ALT、AST、ALP、r-GT等检验项目血清检验结果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检验项目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溶血标本放置1 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2.28±2.51 mmol/L;放置2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1.61±2.02mmol/L;放置3h所检测的血糖平均值为1.47±1.90mmol/L。放置时间越久的对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影响越明显。结论:血液标本误差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时要严格进行规范采血,避免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
作者:万举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82例患者均有腰部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征,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给于更昔洛韦0.3g/d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于治疗组予病毒唑0.6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10d;(并于用药后1,4,7,10d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带状疱疹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和水疱结痂时间上,均短于病毒唑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方面明显优于病毒唑,痊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病毒唑组。
作者:周磊;熊素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龋病的预防中氟化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效果肯定、方法简单,被成功的运用在龋病的日常防治中。对于氟化物防龋的机制研究也成为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对氟化物防龋机制中的氟化物对于牙釉质、牙本质脱矿的抑制,氟化物促进脱矿的牙釉质、牙本质的再矿化以及氟化物对于致龋菌生长代谢的抑制等方面的论述。
作者:胡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充分利用课堂,制定合理的课堂目标,坚持课堂五大原则,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医教学质量。
作者:白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基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临床执行严格的手消毒现状并不满意,分析原因如下:基层中医院洗手设施不完善,消毒用品配置不全;医务人员认识不到位,护理工作流程有需改进之处,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医院相关制度不健全。由此提出了手卫生的整改措施:加强宣传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制定和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与管理规范。
作者:字彦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不中安全隐患现状,探讨其对策。方法:通过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结果:有效避免了护理过程中很多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注意对不安全隐患的防范,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避免护理差错事故,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刘学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精神病医院,与病人接触多、密切的是护士,了解患者病情的是护士,把各项诊疗护理落实到病人身上的是护士。护士与病人艺术相处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前提,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治疗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患者康复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美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48岁。因右侧头顶部红斑、水疱7d,颜面、躯干、四肢水疱2d,于2013年8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确诊肺癌3个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7d前右侧头顶部出现数个红斑、呈带状分布,其上有簇集性水疱,自觉右侧头部疼痛不适,未行特殊治疗。2d前颜面、躯干、四肢出现散在水疱并迅速增多。既往无水痘、带状疱疹病史。
作者:范应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口腔牙周炎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于实验组的患者采取替硝唑口腔贴片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采取了替硝唑口服片,1日3次,每次1片,之后对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了1周后,两组患者的牙周炎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两组患者的PD、TM、SBI、PLI以及CFU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其差异结果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口腔贴片对于治疗牙周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使用时也非常的方便。
作者:吴颜;吴美;邵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子吸收法监测自来水中镉含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月鹤壁市区集中式供水水厂进行分层抽样,选择三个集中式供水水厂作为监测点,每10天监测1次。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水镉进行监测,镉的限值为0.005mg/L,观察鹤壁市区自来水中镉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监测时段内,各水厂水源水镉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变化趋势势为先升后降,于1月8日7:00高为0.0004mg/L,于1月18日9:00低监出浓度为0.0002mg/L,表明我市饮用水未受镉污染。结论:2013年1月~2月鹤壁市区自来水中镉含量未超出国家标准,不会对人群引起健康危害。
作者:李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加强对阑尾炎切口的护理要点观察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性问题,是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使以后的护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展开。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术后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且会增加患者住院的时间。
作者:陈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发生抗生素脑病的原因,提高抗生素脑病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出现抗生素脑病的住院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在使用抗生素2~7天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其中头孢他啶7例,头孢吡肟4例,头孢哌酮/舒巴坦4例,左氧氟沙星3例,头孢替唑钠3例,阿昔洛韦2例。予停药加强对症治疗,以及血滤血灌后缓解。结论:对于应用抗生素的尿毒症患者,严格掌握指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减量使用或延长给药间期,调整透析方式。
作者:陈莹;梁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丰富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于2009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46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通过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并且同期行清宫治疗,共22例;对照组采取氨甲喋呤局部注射后,再清宫治疗,共24例。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β-HCG恢复时间、妊娠包块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切口妊娠患者通过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联合同期清宫治疗临床疗效佳,且能促进预后时间,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梁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乳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例于2010年6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乳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康复护理以及手部和上肢功能锻炼,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3例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水肿,1例患者发生皮瓣缺血坏死,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上肢功能均取得理想的恢复效果,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结论:对乳癌患者进行术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康复护理以及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能够保证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的上肢功能获得有效改善,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徐樱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