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目的 探讨循证医学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收治糖尿病的患者2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17例,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和控制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观察组血糖降低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率为8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医学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上可大力推广.
作者:李世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发病因素、特征以及治疗办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糖尿病病人一旦确诊低血糖症,病情较轻者给予立即进食或者补充糖水.病情较严重的病患,则需要立即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液60~100ml,再给予10%的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低血糖症比较顽固者,增加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全部病人经过及时治疗,均病愈出院.结论 不合理服用降糖药或者胰岛素是导致老年糖尿病病人并发低血糖症的重要因素,及时确诊,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抢救成功率显著.
作者:吴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靠近咽喉部,以及小儿特有的解剖特点,术后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尤其在苏醒期易发生出血、误吸、喉痉挛及躁动,而躁动哭闹又增加创面出血、疼痛甚至窒息的危险[1].小儿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全麻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不合作,典型的会出现哭喊、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和定向障碍及类似偏执狂的思维,以及无法辨认以往熟悉的人或物.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并探讨治疗体会.方法 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0例.治疗组服用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对照组单纯服用奥美拉唑.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8%,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4%,对照组为64%,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能缩短消化性溃疡治疗时间,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沈运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城镇建设与人口文化都在不断的提高,然而人口文化的提高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城镇建设对我国人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人口建设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水平,所以城镇建设的好坏影响着人口文化的提高,更是这个地区人口文化的一种社会反映.
作者:赵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10年11月1日~2012年12月1日期间共收治了120例癫痫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的6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药物为丙戊酸,而观察组6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药物为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对比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患者的86.67%和8.33%相比,差异具有显著(P<0.05).结论 对于各类癫痫患者而言,运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的方法进行治疗十分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一新生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对乙肝病人态度和行为,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9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330名新生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及对乙肝病人态度和可能采取的行为做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对乙肝基本知识掌握得较差,对乙肝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知晓率分别为92.42%、74.85%、90.91%,大部分学生能对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采取正确的态度及行为.结论 大一新生乙肝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学校应开展乙肝知识讲座,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危害,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作者:熊美燕;何丽琴;周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ICU气管切开病患的身心护理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79例ICU气管切开病患实施身心护理有效降低并发症与各类问题的发生率.结果 79例病患经过精心护理均获得良好恢复,仅4例病患在留置胃管后出现食管反流,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 通过对ICU气管切开病患实施心理与生理全面护理,能够大程度减轻病患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病程,提升了病患与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产后新生儿游泳操在产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足月正常的 5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淋浴)250例与研究组(游泳+游泳操)250例,由专业护理人员对研究组按护理常规实施洗澡操,对照组采用常规淋浴方法,每日1次,每次15min,共20天,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情况、胎粪初排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比对照组生理性体重减轻恢复快,胎粪初排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结论 产后新生儿游泳操对新生儿早期的生长与发育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齐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临床观察丙硫咪唑、吡喹酮和中药干芜散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作用.方法 脑囊虫患者40例.结果 用丙硫咪唑、吡喹酮和干芜散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总有效率达100%.其中显效37例,有效3例.结论 丙硫咪唑、吡喹酮和干芜散交替应用治疗脑囊虫病,总有效率100%.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减轻杀虫反应症状.
作者:聂传艳;屈景凯;周学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头针、艾灸治疗中风病人小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双侧足运感区和艾灸神阙、中极、关元、气海、八髎穴治疗中风小便失禁60例.结果 60例中痊愈18例,占30%;显效27例,占45%;有效13例,占21.6%;无效2例,占3.3%.结论 针刺双侧足运感区和艾灸神阙、中极、关元、气海、八髎穴能有效的治疗中风病人小便失禁,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作者:祝天翔;陈华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的X线影像学特点.方法 观察并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肺结核病患者的X线影像学改变.结果 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比女性患者大,性质复杂,症状多样,病变部分广泛.结论 导致老年人患肺结核的因素多且难诊治,X线影像表现复杂,诊断时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才能确诊.
作者:邵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对我院门诊西药房进行管理,降低药房配药差错率,提高用药安全质量.方法 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的五个阶段,找出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并提出有关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六西格玛管理进行改进后,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配药差错概率要明显低于改进之前.结论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是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改进西药房处方配药的管理程序,减少调配差错率,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调节饮食、管理血糖、控制血压、纠正代谢紊乱等措施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恶化速度.结果 进行对比可以知道,治疗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肌肝、甘油三酯、LDL-C及尿素氮等测定项目数值显著降低,代谢絮乱得到明显改善,血压及血糖基本能够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其中显效53例(66.25%),有效19例(23.75%),无效8例(10.00%),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 采用科学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深远影响,能够预防疾病恶化及发展.
作者:刘江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卵巢囊肿临床常见,多数采取手术治疗.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切口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出院护理既保障了手术疗效,又促进了患者尽早康复.加强术后护理对卵巢囊肿切除术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锋妍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术后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人工流产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60人,于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抗生素和八珍益母胶囊;对照组70人,人工流产术后仅服用抗生素和八珍益母胶囊.结果 实验组术后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内膜修复情况、术后月经复潮时间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可以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加速子宫内膜修复,促进月经恢复,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马艳群;唐移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立即洗胃,静脉输液,及早用特效解毒药,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加强心理护理等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果 5人抢救成功治愈出院,1人因口服药量较多,来院时已深昏迷,虽全力抢救,终还是死亡出院.结论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做到早洗胃,早用药,病人才能早脱离危险,从根本上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明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牙隐裂的病因及诊断依据,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80例150颗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牙隐裂发病年龄、牙齿位置的分布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牙隐裂发病年龄多数为38~67岁之间,牙齿隐裂以上颌第一磨牙常见.在80例研究对象中共150颗进行治疗,治愈98颗,明显改善35颗,治疗失败17颗,有效率为89.2%.结论 牙尖斜面是诱发牙隐裂的主要因素,而治疗牙隐裂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治疗晚期牙隐裂患者则需经过根治后,定期到医院复诊.
作者:陈华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的3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26例ADR报告结果显示,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是联合用药和中药.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反应多见.结论 应加强临床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或减少ADR发生的关键.
作者:彭若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典型畸形性骨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到200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不典型畸形性骨炎患者1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有1例进行了病变骨组织剔除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平均住院(11.12±1.21)日.结论 不典型畸形性骨炎为终身性疾病,给予不典型畸形性骨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综合性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玉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