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染色体筛查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初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郝天羽;张宁宁

关键词:无创染色体筛查, 囊胚培养液,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吻合率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染色体筛查(NICS)技术检测囊胚培养液中的游离染色体和应用胚胎活检技术检测胚胎染色体的一致性,以初步确定NI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12月在该院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患者15例,分为A组(子宫及子宫附件无异常)、B组(多囊卵巢综合征)、C组(子宫内膜异位症);获得的23枚囊胚分为新鲜胚胎组和卵裂期解冻胚胎组;NICS筛查作为观察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作为对照组,比较二者的一致性.通过对14例有不良妊娠史的不孕不育患者行NICS胚胎筛选,初步确定NIC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吻合率为82.61%,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5,两者一致性一般.新鲜胚胎组与卵裂期解冻胚胎组的吻合率分别为84.62%和80.00%,两组Kappa值分别为0.69和0.58,提示两组的一致性均一般.A、B、C3组的吻合率分别为87.50%、80.00%和80.00%,3组的Kappa值分别为0.83、0.58和0.54,提示A组一致性较好,B、C组一致性一般.14例有不良妊娠史的不孕不育患者中有7例正常妊娠,孕19周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测,确认NICS检测结果准确.结论 不同病症的不孕不育患者、不同来源的胚胎NICS和PGS检测结果无差别.NICS和PGS具有同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NICS可能具有比PGS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路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该院建卡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 492例为路径组,选择相同条件同期建卡分娩的孕妇1 480例为非路径组.路径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非路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路径组与非路径组初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路径组产妇阴道分娩率(64.3%)明显高于非路径组的阴道分娩率(5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孕期体质量平均增加(14.83±6.56) kg,非路径组平均体质量增加(15.95±7.15) k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早产儿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非路径组的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对控制孕期体质量增加、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孕产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鹂麟;黄群;夏英倩;金焱;沈莺;王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复方铁锌钙口服液、维生素D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贫血合并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指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复方铁锌钙口服液、维生素D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贫血合并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儿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72例贫血合并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几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铁剂、物理降温、痰热清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铁锌钙口服液、维生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维生素D、炎症因子水平、免疫能力、肺功能、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以及血清运转蛋白饱和度(TS)、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瘦素、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 (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维生素D、RBC、Hb、SF、T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贫血合并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儿予以复方铁锌钙口服液、维生素D联合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组织损伤以及贫血情况,提高肺功能与机体免疫力,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作者:郭慧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及NK细胞比例与CMV感染婴儿肝功能损伤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发生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初次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 肝功能损伤组患儿与非肝功能损伤组患儿比较,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CD16+ CD56+ NK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患儿年龄、性别、CMV病毒载量以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α-酸性糖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及NK细胞比例降低与CMV感染患儿发生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同时NLR较传统炎症指标对CMV感染患儿肝功能损伤具有更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作者:朱莉莉;徐玲;孟令建;叶黎离;王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siRNA沉默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行为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培养MCF-7细胞,观察组对细胞进行siRNA-DAXX转染,空白组不对细胞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对细胞进行siRNA-NC转染,①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三组DAX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②使用MTT法检测三组细胞增殖能力,③使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三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①观察组DAXX表达水平与空白组及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能够显著抑制DAXX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②Western blot显示DAXX基因被沉默后,观察组细胞增殖率仅为空白组或对照组的62.93%,③RT-PCR显示DAXX基因被沉默后,观察组细胞增殖率仅为空白组或对照组的77.24%;④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细胞穿过小室的几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沉默DAXX基因表达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显著减低,DAXX是一种肿瘤促进基因.

    作者:田瑞华;郑良楷;何泽生;黄宗涌;杨毅斌;张爱格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两种硬膜外麻醉给药方案对足月初产妇分娩镇痛V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给药和规律间断给药对足月初产妇分娩镇痛V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初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硬膜外持续给药方案,B组采用规律间断给药方案,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体温、VAS评分、IL-6水平、产间发热率、麻醉药物用量、破膜至分娩时间、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人工破膜率及器械助娩率.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后4h、镇痛后5h、分娩时及分娩后1h体温均显著高于镇痛前(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1h、镇痛后2h、镇痛后3h、镇痛后4h、镇痛后5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P<0.05);B组产妇镇痛后3h和4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1h、镇痛后2h、镇痛后3h、镇痛后4h、镇痛后5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镇痛前(P<0.05).两组产间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A组(P<0.05).两组破膜至分娩时间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催产素使用率、人工破膜率及器械助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用于足月初产妇可有效减轻机体疼痛,降低麻醉药物用量,且未提高产间发热风险,对产程和产时也无不利影响.

    作者:贾俊香;李冰;帅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我国母乳喂养相关母婴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进展

    2015年10月份以来,我国“二孩政策”全面开放,随之迎来产妇的生育热潮,母婴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母乳喂养作为本能性的行为,与母婴健康息息相关.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明确提出:在出生后初6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尽量使母乳喂养持续到2岁或2岁以上.母乳喂养及持续时间不仅与儿童期生长发育[1]、过敏性疾病[2]、贫血[3]及口腔健康[4]相关,甚至对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仍有影响[5].母乳喂养对母亲产后恢复[6]、乳腺健康[7]有促进作用,也降低了母亲远期生殖系统癌症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6].根据2014国家卫计委公布,我国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从1998年的67%下降至2014的27.8%,而国际平均水平为38%.目前,国内外不少相关母乳喂养研究,现就母乳喂养对母亲及婴儿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影响母乳喂养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作一综述.

    作者:唐仁红;吴冬娣;廖辉;李琛琴;李海涛;江凌芝;漆天天;练涛;武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预防再粘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预防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育龄期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术后宫腔内放置COOK球囊支架7d,其中观察组患者于7d后平宫颈外口剪短球囊的导管端,继续留置COOK球囊支架至30 d取出;而对照组患者于7d后拔出COOK球囊支架,并于30 d复查.观察并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宫腔粘连情况、月经量改善情况、宫腔重建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AF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宫腔粘连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殖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改善率及宫腔重建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对预防术后宫腔粘有重要意义,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郭碧辉;廖洁慈;吴立明;黄永萍;杨桂春;颜艳;廖再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无创染色体筛查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初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染色体筛查(NICS)技术检测囊胚培养液中的游离染色体和应用胚胎活检技术检测胚胎染色体的一致性,以初步确定NI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12月在该院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患者15例,分为A组(子宫及子宫附件无异常)、B组(多囊卵巢综合征)、C组(子宫内膜异位症);获得的23枚囊胚分为新鲜胚胎组和卵裂期解冻胚胎组;NICS筛查作为观察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作为对照组,比较二者的一致性.通过对14例有不良妊娠史的不孕不育患者行NICS胚胎筛选,初步确定NIC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吻合率为82.61%,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5,两者一致性一般.新鲜胚胎组与卵裂期解冻胚胎组的吻合率分别为84.62%和80.00%,两组Kappa值分别为0.69和0.58,提示两组的一致性均一般.A、B、C3组的吻合率分别为87.50%、80.00%和80.00%,3组的Kappa值分别为0.83、0.58和0.54,提示A组一致性较好,B、C组一致性一般.14例有不良妊娠史的不孕不育患者中有7例正常妊娠,孕19周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测,确认NICS检测结果准确.结论 不同病症的不孕不育患者、不同来源的胚胎NICS和PGS检测结果无差别.NICS和PGS具有同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NICS可能具有比PGS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郝天羽;张宁宁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2016年武汉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现状调研

    目的 调查2016年武汉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学校卫生保健策略提供科学数据和评价标准.方法 该次调研从武汉市14个街镇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共抽取28所学校,调研人数33 562人.检测项目包括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结果 同一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均值城区高于乡村,城区学生身高均值高于乡村学生2.40 cm,体重均值高2.20 kg,城乡差距正在逐步减小.与201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统计数据相比,7~18岁学生的超重检出率由2010年的9.2%上升到2016年的17.13%.肥胖检出率由2010年的5.1%增至2016年的11.88%.结论 2016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呈增长趋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建议教育部门予以重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作用,使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得到均衡发展.

    作者:王珏;唐世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2010-2016年广东省某三甲医院女性阴道分泌物念珠菌的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送检的阴道分泌物念珠菌的发病趋势和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送检标本由接诊医生进行采集(直接涂片),干燥后送往检验科进行染色和显微镜镜检.结果 220 505例标本纳入分析,送检例数高的年份是2016年(42 253例),但念珠菌阳性率低(9.21%),而2010年的阳性率高(15.51%).线性趋势分析发现,念珠菌总体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765.74,P<0.001).各类送检标本中,门诊患者占绝大部分(81.91%),这部分人群念珠菌的检出率(13.74%)也显著高于体检人群(4.44%)和住院人群(6.43%) (x2=2268.27,P<0.001).以年龄分组,送检份数高的人群是20 ~40岁人群(67.33%),其次是40 ~60岁人群(27.07%),但阳性率高的是<20岁人群(14.85%),其次是20 ~40岁人群(13.99%),40 ~60岁和>60岁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和5.86%,呈显著下降趋势(x2 =1 466.69,P<0.001).按照不同季度进行分析,第一季度的送检例数明显少于其他3个季度,但不同季度的念珠菌阳性率变化不明显(x2=1.61,P=0.20).结论 阴道分泌物的念珠菌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40岁以下人群,特别是<20岁人群阳性检出率较高,要注意对这部分人群的防治宣传.

    作者:陈慧敏;黄诗慧;张鑫强;凌勇;李正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与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的变化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血清与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25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成年女性11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表达,同时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过氧化氢酶(CAT)、对氧磷酸酯酶-1 (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表达.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血清8-iso-PGF2α为(223.78±19.64)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42±15.07) ng/ml,而GSH-Px水平(245.63±18.74) 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54±21.95) U/L (P<0.05);②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AOPP(5.74±0.68) ng/ml和8-OHdG (4.15±0.2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9±0.13) ng/ml、(1.67±0.14) ng/ml,而CAT(53.72±6.84) U/ml、PON-1 (36.41±6.22) U/ml、SOD (75.03±14.89) U/m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35±10.21)U/ml、(78.65±9.73) U/ml、(155.36±22.54) U/ml (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血清和内膜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发生明显异常表达,临床诊断可将这些敏感指标作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春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子痫前期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预防治疗.方法 回顾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7年7月间收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341例,按照有无发生孕妇或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分为妊娠不良结局组50例和无不良妊娠结局组291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特征、孕产次、生化检查、母儿结局等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种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产次、分娩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尿酸、24h尿蛋白、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眼底疾病、HELLP、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妊娠分娩孕周、产次、入院时的舒张压、对子痫前期发生不良结局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产次、舒张压是子痫前期不良结局发生的高风险因素(OR>1).结论 对子痫前期的孕妇应密切关注其血压、生化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预防子痫前期不良结局的发生.不伺孕妇有着不同的自身情况和临床表现.引发子痫的相关因素较复杂,对年龄大、产次多、血压高、血清蛋白水平低、有合并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子痫前期孕妇更应重点关注.重视孕产前保健知识培训,普及孕产前规律检查,加强宣传疾病防治,提高患者的重视度,针对性实施干预对策,早发现、早治疗,病情不好时应立即结束妊娠.

    作者:李秀娟;蔡建兴;叶辉铭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工作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2所幼儿园共计2 250名3 ~5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检查并统计儿童患龋情况,对家长进行儿童口腔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50名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8.71%(1 321/2 250),龋均3.46,填充率为19.38% (256/1 321).男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睡前喝牛奶、吃零食频率、饭后漱口、家长受教育程度、含氟牙膏知晓率、了解窝沟封闭、关注牙齿健康是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次数≤1次、睡前喝牛奶、经常吃零食、家长不关注牙齿健康是乌鲁木齐地区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3~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

    作者:常琦;董芳;王安平;岳新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不同胎龄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合并不同高危疾病早产儿的听力发育状况及听力损伤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862例早产儿进行听力筛查,按照胎龄分为4组:胎龄≤30周组,31 ~32周组,33~34周组,35~ 37周组,针对不同胎龄阶段早产儿发生听力障碍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x2检验分析,并研究不同疾病状态对其的影响.结果 胎龄≤30周、31~32周、33~ 34周、35~ 37周听力复筛未通过率分别为36.21%、18.90%、9.75%、5.89%.行ABR检查后各组总未通过率分别为13.79%、6.30%、2.97%、2.04%.体重<1 500g早产儿听力检测未通过发生率高[OR(95% CI):2.386 (1.052 ~5.415)],且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均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57、1.434、1.906).结论 早产儿胎龄与听力损伤危险性呈负相关,高胆红素血症、窒息、感染、极低出生体重等因素均为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

    作者:陈惠兰;赵娜;吴菲;冯向春;单若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乌鲁木齐地区居民二胎生育意愿与孕前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居民二胎生育意愿及二胎生育人群的孕前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对乌鲁木齐新市区、水磨沟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1 547名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75.7%的女性有意愿生育二胎,年龄、抚养模式、婚后幸福程度、国家政策是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在1 547名女性中,418名生育二胎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患病史、妇科疾病、孕期服药、吸烟补充叶酸、一胎生育方式可能是二胎人群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病史、妇科疾病、是否服药、是否吸烟、一胎生育方式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居民二胎生育意愿强烈,应加强二胎生育人群的孕前保健工作,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雍娴婷;容海欣;龙春燕;牛瑶;刘继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是否能够在维持临床妊娠率不降低的同时,有效降低多胎妊娠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愿意行囊胚培养及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的417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本研究仅分析新鲜周期将单囊胚冷冻,解冻周期复苏移植的病例;将不愿意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坚持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2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也仅分析解冻周期复苏移植的病例;另将冷冻胚胎解冻移植的患者设为自然对照组;分析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多胎妊娠率等.结果 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50.34%,胚胎种植率为50.34%,多胎妊娠率为1.35%.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5.85%,胚胎种植率为30.10%,多胎妊娠率为32.76%.自然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3.67%,胚胎种植率为27.66%,多胎妊娠率为25.90%.结论 选择性单囊胚移植能够在维持临床妊娠率不降低的同时,有效降低多胎妊娠率.

    作者:洪焱;黄绘;骆荣;胡慧;曾艳;姜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孕母补充维生素D后血25-(OH)D值变化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 研究孕母补充维生素D后,血清25-(OH)D值变化及其与新生儿脐血该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早孕建卡并按时产检的孕母及新生儿7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孕母孕早期、孕4月、6月、8月等4个阶段及新生儿脐血血清25-(OH)D水平,根据所测孕母血清25-(OH)D水平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胶囊对孕各期25-(OH)D值的变化及与新生儿脐血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孕晚期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结果 天台县孕妇及新生儿维生素D普遍存在不足与缺乏;孕期补充维生素D效果肯定;各期孕母25-(OH)D值与新生儿脐血该值均有相关性,从相关系数可信区间来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孕8月>孕6月>孕4月>孕早期;孕晚期孕母25-(OH)D值充足者不补,正常及不足者均建议补充600 IU及以上;维生素D缺乏时,维生素D及钙剂的补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台县孕妇及新生儿普遍存在25-(OH)D不足与缺乏,而补充维生素D疗效确切;孕各期25-(OH)D值与新生儿脐血该值均有相关性,与孕晚期相关性大;孕晚期孕母维生素D推荐剂量为600 IU/d及以上.

    作者:齐林君;庞丽华;项黎霞;何春槐;杨慧珍;庞晓燕;蒋晓平;陈炯;梁桂妃;胡赛玲;刘碧瑶;姚琦伟;陈红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早期判断细菌性脑膜炎严重程度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早期确诊细菌性脑膜炎及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细菌脑膜炎患儿病程早期(6~24h)、高峰期(24~72 h)及恢复期(2~3周)采集血清,测定血清PCT水平,同时测定健康儿童血清PCT水平.比较健康儿童与脑膜炎早期患儿血清PCT水平,并比较病程早期、高峰期和恢复期血清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峰期的血清PCT水平高于病程早期及恢复期.观察组血清PC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早期与高峰期PC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峰期与恢复期PC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早期确诊细菌性脑膜炎及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均有意义,可以减少脑膜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指导治疗,可作为有效监测指标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晴;李海波;张波;张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宫颈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2014年发布的一项1998-2008年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近几十年,在我国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法的广泛普及、“两癌”筛查的大力推广及宫颈癌普治工作的开展下,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知识的普及、诊疗技术的提高、妇女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宫颈癌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作者:王宇;宋淑芳;刘凤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健康孕妇甲状腺激素波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内分泌激素,对促进新陈代谢及促进骨骼、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孕妇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不仅增加妊娠期合并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妊娠期高血压[2]、妊娠期糖尿病[3]等)与妊娠不良结局(自然流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风险[4],而且严重损害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进而导致其出生后智力下降[5].

    作者:王莹莹;王娜 刊期: 2019年第05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