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宜春市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情况分析

黎兴盛;卢雪;朱小燕;汤辉;李智珍;杨舒婷;袁绍

关键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17-羟孕酮
摘要:目的 探讨宜春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中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宜春市各助产医疗机构出生的80 305名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采集新生儿足跟血在滤纸上,检测17-羟孕酮(17-OHP)水平.结果 80 305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132例,召回112例,确诊阳性数4例,其中女性l例、男性3例,4例患儿中丰城市2例、袁州区1例、靖安县1例.结论 宜春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发病率较低,宜春市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使患儿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疾病的临床表现尚未出现之前就能得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避免或减轻智能和体格发育障碍,有效提高了宜春市出生人口素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诊断胎儿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是一种在胚胎发育时期,原始玻璃体未消退,并在晶状体后方纤维斑块过度增生的先天性玻璃体疾病.正常情况下,原始玻璃体内血管在胚胎8~12周时逐渐开始萎缩,12周后,次级玻璃体(无血管性玻璃体)大量生成,并将原始玻璃体挤压到玻璃体腔的中央和晶体后凹中,形成Cloquet管[1],32周时原始玻璃体基本萎缩,出生时完全消失[2],当原始玻璃体在28~32周时,仍无法退化,并且异常增殖,则是PHPV发生的主要原因[3-5].PHPV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6],约90%的患者为单眼发病[7-8],极少数病变累及双眼.PHPV主要分为3种类型,即前部型、后部型、混合型,临床表现并没有特异性,通常具有小眼球、白内障、玻璃体出血、晶状体后纤维血管膜增生、晶状体混浊、玻璃体动脉残留、视神经发育不良、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9]临床表现,预后较差,严重影响视力.

    作者:邓锡源;孙庆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光动力疗法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增殖凋亡及表达情况研究

    目的 探究光动力疗法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增殖凋亡及其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噻唑蓝法分别检测光动力治疗宫颈腺癌Hela敏感细胞株和紫杉醇耐药株的杀伤效果,培养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株和Hela耐药细胞株,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株中耐药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富颈腺癌Hela细胞株和Hela耐药细胞株表达情况,采用光动力疗法杀伤两种宫颈癌细胞株,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5-ALA的浓度为0 mmol/L时,对细胞株Hela的增值情况无显影响(P=0.106);当不加激光照射且5-ALA的浓度<3 mmol/L时,对细胞株Hela的浓度无影响(P=0.562);5-ALA浓度>3mmol/L对Hela细胞株的抑制率与药物的浓度成正相关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对于同一激光能量组而言,当5-氨基-4-酮戊酸盐酸盐浓度在0.1~3 mmol/L时,对细胞株增殖的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浓度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当5-氨基-4-酮戊酸盐酸盐浓度在3~6 mmol/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当5-氨基-4-酮戊酸盐酸盐浓度相同时,随着激光能量在1.0 ~ 15.0 J/cm之间的增加,抑制率也逐渐提高,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在15.0~25.0 J/cm时,抑制率的上升程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l),与对照组相比,Hela细胞株只进行激光照射或者只进行5-ALA得到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继发坏死率与总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31).在5-ALA浓度升高的同时,Hela细胞总凋亡率、晚期凋亡率与继发性坏死率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09).结论 光动力疗法可以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增殖,且可以加速该细胞株的凋亡.

    作者:周莉君;张燕;任利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宫颈癌患者超声造影特征及与即刻早期基因表达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超声造影特征及与即刻早期基因(Cyr61、EGR-1)表达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宫颈癌早期无创性筛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8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信号曲线,得出峰值强度和达峰时间;宫腔镜下获取宫颈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RT-PCR检测Cyr61、EGR-1mRNA表达水平;收集有无宫颈肿物、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情况,分析超声造影特征与Cyr61、EGR-1基因和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组织Cyr61、EG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宫颈癌组织Cyr61、EGR-1 mRNA相对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值,将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Cyr61基因低表达58例,高表达22例;EGR-1基因低表达62例,高表达18例.宫颈癌病灶组织峰值强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病灶组织达峰时间明显短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病灶组织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在不同Cyr61、EGR-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宫颈有无肿物、肿块大小、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在不同Cyr61、EGR-1基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其中Cyr61、EGR-1基因低表达的患者峰值强度>75.60%、达峰时间≤32.54 s、有宫颈肿物、肿块大小>4 cm、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为低分化的比例明显高于Cyr61、EGR-1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yr61、EGR-1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在不同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和增强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宫颈癌超声造影增强程度为等/低的患者Cyr61、EGR-1基因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超声造影增强程度为高的患者,增强模式为均匀的患者Cyr61、EGR-1基因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增强模式为非均匀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造影指标与Cyr61、EGR-1基因表达明显相关,而Cyr61、EGR-1基因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相关;超声造影与Cyr61、EGR-1基因联合检测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无创性诊断和对治疗预后评估的有效方案.

    作者:朱硕;胡玲;厉志洪;娄可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与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 探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与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20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镇痛开始的时间分为潜伏组和活跃组,各100例;另选取100例不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潜伏组于宫口扩张0.5 ~3.0 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活跃组于宫口扩张超过3.0 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比较潜伏组、活跃组与对照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浆皮质醇浓度、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长度以及剖宫产率;比较各组新生儿的脐带血浆皮质醇浓度、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 ①分娩开始后,对照组产妇VAS评分明显超过潜伏组和活跃组(均P<0.05).②胎儿娩出时,潜伏组和活跃组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③潜伏组和活跃组新生儿脐带血浆中游离的罗哌卡因浓度均低于其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游离阈值.④潜伏组与活跃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均未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潜伏组与活跃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⑤3组婴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潜伏期与活跃期分娩镇痛均未延长产程,均降低了剖宫产率,同时也并未使新生儿遭受风险.

    作者:余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应用健康相关因素预测中学生超重/肥胖的佳切点值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中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评估模型,探索其佳切点值,为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及对高危者进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杭州、武汉、西安抽取12所中学的427例超重/肥胖中学生为病例组,按照同地区、同年级、同性别,以1:2进行个体匹配,得到854例BMI正常的对照组.测量其行为、心理和社会因素情况采用《中文版青少年低脂食物摄入、果蔬摄入、体育锻炼、减少久坐的行为心理社会因素测定量表》;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约登指数;确定模型验证效果采用分类准确率和Kappa系数.结果 行为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评估模型中含低脂食物摄入、果蔬摄入、锻炼、减少久坐的行为阶段;其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定能力较好(x2=9.19,P=0.327);AUC为0.75(0.72,0.77),P<0.001,佳切点值为0.38,敏感性为0.61,特异性为0.75;回代检验模型的准确率为77.1%,Kappa值为0.48,P<0.001.心理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评估模型标定能力较差(x2=19.26,P=0.014).社会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0,P<0.001).结论 行为因素评估中学生超重/肥胖风险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佳切点值为0.38;心理、社会因素对超重/肥胖有一定影响,但可能不是直接作用.

    作者:章宝丹;俞慧芳;谢文倩;周驰;杜宇立;陈敏燕;曹亦菲;许亮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HPVL1壳蛋白检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PVL1壳蛋白检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宫颈病变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行HPV筛查的患者424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HPVL1壳蛋白检测、TCT检查、HPV分型检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对3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CT阳性检测率与HPV分型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0.3%、93.8%,其中低危亚型(LR-HPV)主要见于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等低度病变细胞中,随着TCT检测病变级别升高,高危亚型(HR-HPV)检测阳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病理学检测阳性率为38.2%,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标准,HPV分型检测阳性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HPVL1壳蛋白检测和TCT检测,且HPVL1壳蛋白检测阳性诊断符合率高于TCT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等级的升高,HPVL1壳蛋白检测诊断的阳性符合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与HPVL1壳蛋白检测、TCT检查、HPV分型检测单独应用相比,三者联合诊断CINⅡ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等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筛查中,TCT与HPV分型检测是重要指标,HPVL1壳蛋白检测能够对宫颈病变风险进行一定程度评估,三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毛学芬;谢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25例孕妇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剖宫产手术62例)、研究组(阴道试产63例),回顾对比两组患者自身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术后留院观察、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阴道分娩成功产妇在出血量、Apgar评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阴道分娩失败产妇,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阴道分娩失败产妇(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可行,可根据孕妇身体情况、妊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进行阴道试产,进而保证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薛莉莉;黄可;王旭美;朱玲玲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长效及短效GnRH激动剂长方案临床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长效及短效GnRH激动剂长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接受IVF-ET治疗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长效方案组和短效方案组,比较两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两组平均年龄、BMI、不育年限、基础激素(FSH、LH、E2)值,抗苗勒管激素(AMH)值、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值,获卵数、MII卵率、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总用量、hCG日E2水平、LH水平、可移植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卵巢刺激(COS)过程中,应用长效GnRH激动剂和短效GnRH激动剂方案各有利弊.短效方案组患者Gn天数及Gn用药量少,可移植胚胎率高.但终妊娠结局不受选择方案影响,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方案.

    作者:丰程文;樊桂玲;樊艳玲;高商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介入联合宫腔镜对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出血量、血β-hCG转阴时间的影响

    目的 分析介入联合宫腔镜对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出血量、血β-hCG转阴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患者9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联合宫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术中失血量、血β-hCG转阴时间、子宫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β-hCG转阴时间、子宫恢复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时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时hs-CRP水平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PCT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PCT水平低于术前和对照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体温异常、盗汗及下腹部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处妊娠较与单纯介入治疗出血量少,血β-hCG转阴时间短,可减少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炎性指标水平,且并发症少.

    作者:王晓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PM2.5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距离肺炎支原体第1次在非典型肺炎患者的痰培养中发现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但肺炎支原体感染仍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且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随着中国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因素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雾霾天气频发引起广泛关注,而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细颗粒物(PM2.5)正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PM2.5对机体各系统均有一定的损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尤为明显.相比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环境空气PM2.5暴露的影响.从出生至6岁,是肺功能发育快时期,有80%的新肺泡形成.环境PM2.5暴露可以改变免疫功能和肺力学发展,包括肺损伤和修复[1].由于较小的气道,未成熟的解毒、代谢系统,使儿童对气道有害物更为敏感[2].现对PM2.5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作者:陈瑞芳;周信英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鼻咽喉科疾病致小儿慢性咳嗽118例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喉科疾病致小儿慢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为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118例鼻咽喉科疾病致小儿慢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儿鼻咽喉科疾病种类,不同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患儿的疾病种类分布,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所有患儿均为单种鼻咽喉科疾病种类,其中咳嗽变异型哮喘(CVA) 45例、慢性鼻炎(CR) 40例、其他18例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15例;不同年龄分布中,<1岁患儿其他比例高,为40.00%,1~3岁患儿CVA比例高,为47.62%,3~6岁患儿CVA比例高,为42.11%,6~14岁CR比例高,为42.85%;男性患儿CVA比例高,为38.33%,女性患儿CVA比例高,为37.93%病程<1月中CVA比例高,为42.42%,病程1~3月中CR比例高,为40.43%,病程>3月中CVA比例高,为36.84%.结论 CVA、CR、GERC等鼻咽喉科疾病容易导致小儿慢性咳嗽,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病因有所差异.

    作者:刘丽群;王进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利凡诺尔对胎盘前置病理性引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利凡诺尔对胎盘前置病理性引产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引产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引产,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凡诺尔进行引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产时间、产程以及失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前和产后第2天恶露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产时间、产程以及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产后第2天恶露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胎盘前置病理性引产过程当中,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利凡诺尔的引产效果更好,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楷;李富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短效激动剂长方案不同时期添加黄体生成素对IVF-ET结局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采用短效激动剂长方案超促排卵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在卵泡中期开始添加黄体生成素(LH)与只在卵泡晚期添加lLH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短效激动剂长方案超促排卵的IVF-ET助孕患者1 29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主导卵泡群直径在12~14 mm,即开始添加LH和在15~ 16 mm时开始添加LH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842例)卵泡中期开始添加LH;B组(455例)卵泡晚期添加LH.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BMI、不孕年限、基础卵巢功能、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使用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扳机日的各激素值、获卵数、正常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周期的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BMI、不孕年限、基础卵巢功能、hCG扳机日雌激素(E2)值、获卵数、移植后流产率及宫外孕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中期开始添加LH组Gn使用天数、使用总量、hCG扳机日孕酮(P)值、移植胚胎数低于卵泡晚期添加LH组,而hCG扳机日LH值、取卵后正常受精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着床率高于晚期添加LH组(P<0.05).结论 预期正常反应IVF-ET助孕患者采用短效激动剂长方案降调,在超促排卵的卵泡中期开始添加LH较只在卵泡晚期添加LH,能显著减少Gn使用天数及Gn使用总量,降低hCG扳机日P值,提高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改善可移植胚胎质量,提高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张玲;黄玲玲;邓冰冰;何雪梅;施迎迎;林津;卢晓娴;苏志英;梁蕾;李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血清维生素A、D与不同年龄段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D (Vit A、Vit D)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儿科收治的RRTls患儿525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不同年龄段息儿血清Vit A、Vit D水平,搜集患儿临床资料,并对RRTIs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Vit A、Vit 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0~1岁儿童血清Vit A、Vit D水平低;观察组不同年龄段患儿血清Vit A、Vit 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Vit A、Vit D缺乏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在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有住院史、Vit A/Vit D缺乏、低血钙症、支原体感染阳性、鼻窦炎鼻后滴、特异性体质、被动吸烟、活动时间<30 min/d、居住在平房、母亲文化程度等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住院史、低血钙症、特异性体质、Vit A/Vit D缺乏、被动吸烟、活动时间<30 min/d、居住在平房与RRITs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 RRTls儿童血清Vit A、Vit D水平普遍偏低,以0-1岁患儿Vit A、Vit D血清水平低;有住院史、低血钙症、特异性体质、Vit A/Vit D缺乏、被动吸烟、活动时间<30 min/d、居住在平房可增加RRTIs的感染风险.

    作者:李微娜;贺媛媛;郝恒瑞;刘霞;任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为EAOC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7年9月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30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EC)和208例卵巢透明细胞癌(CCC)患者的基线资料,按是否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分为两组,其中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卵巢癌400例(NEM-EAOC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卵巢癌108例(EM-EAOC组),分析EAOC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NEM-EAOC组年龄、初潮年龄>13岁、未绝经比例高于EM-EAOC组,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200U/ml、发病年龄≤50岁、月经紊乱、腹部不适、肿瘤直径> 10cm、子宫内膜异位症史、避孕药具使用史、卵泡刺激素(FSH)≥10mIU/ml比例低于EM-EA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临床基线资料、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13岁、绝经状态、月经紊乱、CA125 >200U/ml、FSH≥10mIU/ml、肿瘤直径≥10cm与EM-EAOC发生呈正相关关系(P<0.05);患者年龄、腹部不适、子宫内膜异位症史、避孕药具使用史与EM-EAOC发生无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 初潮年龄>13岁、绝经状态、月经紊乱、CA125 >200U/ml、FSH≥10mIU/ml、肿瘤直径≥10cm是EAOC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加强EAOC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开展EAOC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针对EAOC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以降低EAOC的发生率.

    作者:乌日娜;曾小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基础FSH/LH比值评估年轻女性卵巢功能的价值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与黄体生成素(bLH)比值在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和预测IVF助孕结局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中心采用短效长方案、年龄小于40岁及FSH< 10 mIU/ml的733例IVF助孕患者,根据基础FSH/LH比值分为4组:组1:FSH/LH≥3;组2:2<FSH/LH<3;组3:1 <FSH/LH<2;组4:FSH/LH<l,比较4组的年龄、bF-SH、bL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可用胚胎数、2PN数、卵巢反应不良发生率、累计妊娠率有无差别.结果 随着比值上升,AMH、AFC、bLH、获卵数及累计妊娠率下降,Gn总量、卵巢反应不良发生率增加,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比值上升,Gn天数、2PN数增加,可用胚胎数减少(P>0.05).结论 FSH/LH比值是评估年轻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可用于预测患者对IVF超排的反应,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何雪梅;李萍;卢晓娴;张玲;林津;施迎迎;沙艳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早产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指数与动脉导管未闭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早产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RL)和血小板指数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PDA早产儿68例作为PDA组,同时选取同期在该院出生未出现PDA的早产儿作为非PDA组,收集产妇以及新生儿临床资料,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并计算二者比值NLR;应用目测镜检法检测血小板汁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计算血小板压积(PCT),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DA早产儿发生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NRL、PCT对PDA早产儿的诊断价值.结果 PDA组产妇产前CRP水平、羊水异常发生率均高于非PDA组(P<0.05).PDA组胎龄低于非PDA组,房内径、动脉导管内径均高于非PDA组(P<0.05).PDA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数、NLR高于非PDA组,淋巴细胞数、MPV、PLT、PCT均低于非PD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CT是影响PDA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早产儿PDA诊断的AUC为0.729,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51.47%.PCT对早产儿PDA诊断的AUC为0.848,敏感性为85.29%,特异性为64.71%.结论 NLR、PCT是影响PDA发生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对早产儿PDA诊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雷春霞;王慧珍;王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宫颈钳夹与宫腔水囊填塞联合阴道后穹窿纱条填塞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

    目的 探讨宫颈钳夹与宫腔水囊填塞联合阴道后穹窿纱条填塞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为产后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崇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每组各36例.对照Ⅰ组给予阴道后穹窿纱条填塞+宫腔水囊填塞,对照Ⅱ组给予宫颈钳夹+宫腔水囊填塞,研究组给予宫腔水囊填塞+阴道后穹窿纱条填塞+宫颈钳夹.统计并比较3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研究组产后24 h出血量、分娩时出血量、填塞物留置时间、止血用时少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研究组RBC、Hb水平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宫颈钳夹+宫腔水囊填塞+阴道后穹窿纱条填塞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联合干预,可有效减少分娩及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用时,提高治疗效果,且术后RBC、Hb水平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运用孕期营养干预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进行干预,同时观察其血糖水平的改善.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GDM孕妇108例,按照等组实验原则将入选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4例.常规组孕妇给予血糖监测、饮食指导及健康宣教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孕妇实施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记录两组孕妇血糖达标时间及尿酮体阴性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孕妇不同时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干预组各时间点血糖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治疗后的血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各项指标间的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干预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后2周,干预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显著,且相应时段内尿酮体检测均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期营养干预治疗GDM可使孕妇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萌;贾学丽;李旌;李美丽;辛志琴;郭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 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8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单纯性凶险性前置胎盘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35岁比例、剖宫产≥2次、流产≥2次、胎盘主体位置位于子宫前壁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以中央型前置胎盘类型较为多见,对照组以部分型前置胎盘较为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前置胎盘类型、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胎盘主体位置与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发生呈正相关性(OR>1);两组首次剖宫产指征均以社会因素较为常见,各指征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 050.46±1 025.26) ml vs.(1 072.86±682.43) ml,手术时间分别为(137.25±36.08) min vs.(73.85±31.42) min,子宫切除率分别为35.00% (28/80) vs.15.00% (12/80),转入ICU比例分别为58.75% (47/80) vs.16.25% (1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新生儿体质量、早产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多次流产史、剖宫产史、中央型前置胎盘及再次妊娠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易引起新生儿窒息,对孕妇影响较大.

    作者:徐亚楠;肖世金;刘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