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芳;周信英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是一种在胚胎发育时期,原始玻璃体未消退,并在晶状体后方纤维斑块过度增生的先天性玻璃体疾病.正常情况下,原始玻璃体内血管在胚胎8~12周时逐渐开始萎缩,12周后,次级玻璃体(无血管性玻璃体)大量生成,并将原始玻璃体挤压到玻璃体腔的中央和晶体后凹中,形成Cloquet管[1],32周时原始玻璃体基本萎缩,出生时完全消失[2],当原始玻璃体在28~32周时,仍无法退化,并且异常增殖,则是PHPV发生的主要原因[3-5].PHPV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6],约90%的患者为单眼发病[7-8],极少数病变累及双眼.PHPV主要分为3种类型,即前部型、后部型、混合型,临床表现并没有特异性,通常具有小眼球、白内障、玻璃体出血、晶状体后纤维血管膜增生、晶状体混浊、玻璃体动脉残留、视神经发育不良、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球萎缩等[9]临床表现,预后较差,严重影响视力.
作者:邓锡源;孙庆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妊娠肥胖和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该院进行产检的妊娠肥胖、GDM以及正常孕妇各60例进行临床研究,分别作为妊娠肥胖组、GDM组和对照组.所有来检人员均给予生化指标和脂肪因子进行检查,比较3组孕妇上述生化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对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和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脂肪因子水平与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其异常的因素.结果 3组孕妇生化指标中总胆固醇(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G、TG、HDL-C、LDL-C、FINS、HOM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血清脂肪因子RBP-4、APN、TNF-α、V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肥胖组和GDM组的APN低于对照组,其余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3组孕妇的生化指标和血清脂肪因子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结果发现,TNF-α与孕妇的FPG、TG、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APN水平与孕妇HDL-C呈正相关(P<0.05),与FPG、FINS、NO-MA-IR呈负相关(P<0.05);RBP-4水平与FINS、NOMA-IR呈正相关(P<0.05);VF水平与孕妇FPG、FINS、NOMA-IR呈正相关(P<0.05),其余无相关性(P>0.05).结论 妊娠肥胖和GDM与患者的血清因子水平变化之间具有密切联系,RBP-4、APN、TNF-α、VF等因子的变化可能导致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也同时导致患者妊娠肥胖、GDM等妊娠疾病的发生.
作者:伍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孕妇RhD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于该中心检测的1 348例孕妇及同期非孕女性体检者1 273例,采取微柱凝胶血型定型卡和抗人球蛋白卡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比较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对其中抗体阳性者采用试管抗人球方法检测抗体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比较不同孕周及孕次的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结果 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7例,阳性率1.26%,同期非孕女性体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4例,阳性率0.3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孕妇中,抗体特异性抗E6例,阳性率35.29%,抗体效价1:8~1:512,Ig类型:IgG 15例、IgM 1例及IgM-IgG 1例,37℃反应性:1+~4+;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孕妇中,≤28孕周孕妇阳性率0.53%,29~ 37孕周孕妇阳性率3.31%,38~40孕周孕妇阳性率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孕妇中,初产妇阳性率0.72%,经产妇阳性率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非孕女性,产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能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
作者:李京;沈云青;徐群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年轻女性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与黄体生成素(bLH)比值在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和预测IVF助孕结局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中心采用短效长方案、年龄小于40岁及FSH< 10 mIU/ml的733例IVF助孕患者,根据基础FSH/LH比值分为4组:组1:FSH/LH≥3;组2:2<FSH/LH<3;组3:1 <FSH/LH<2;组4:FSH/LH<l,比较4组的年龄、bF-SH、bL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可用胚胎数、2PN数、卵巢反应不良发生率、累计妊娠率有无差别.结果 随着比值上升,AMH、AFC、bLH、获卵数及累计妊娠率下降,Gn总量、卵巢反应不良发生率增加,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比值上升,Gn天数、2PN数增加,可用胚胎数减少(P>0.05).结论 FSH/LH比值是评估年轻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良好指标,可用于预测患者对IVF超排的反应,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何雪梅;李萍;卢晓娴;张玲;林津;施迎迎;沙艳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与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科20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镇痛开始的时间分为潜伏组和活跃组,各100例;另选取100例不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自然分娩,潜伏组于宫口扩张0.5 ~3.0 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活跃组于宫口扩张超过3.0 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比较潜伏组、活跃组与对照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血浆皮质醇浓度、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长度以及剖宫产率;比较各组新生儿的脐带血浆皮质醇浓度、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 ①分娩开始后,对照组产妇VAS评分明显超过潜伏组和活跃组(均P<0.05).②胎儿娩出时,潜伏组和活跃组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③潜伏组和活跃组新生儿脐带血浆中游离的罗哌卡因浓度均低于其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游离阈值.④潜伏组与活跃组产妇的第二产程均未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潜伏组与活跃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⑤3组婴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潜伏期与活跃期分娩镇痛均未延长产程,均降低了剖宫产率,同时也并未使新生儿遭受风险.
作者:余娟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核苷类似物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产妇90例,根据患者对核苷类似物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以及拉米夫定组3组,其中对照组产妇不服用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组产妇则在第28孕周开始每天服用600 mg的替比夫定,直至产后4周;拉米夫定组产妇则在第28孕周开始每天服用100 mg的拉米夫定,直至产后4周.分析比较各组产妇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产妇28例,替比夫定组产妇29例,拉米夫定组产妇33例,共分娩新生儿90例,其中对照组新生儿28例,替比夫定组新生儿29例,拉米夫定组新生儿33例.经治疗后,各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出生1年后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4,x2=3.827,均P<0.05).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新生儿在出生时和出生1年后的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均能够降低孕晚期慢性乙型肝炎孕妇HBV垂直传播的风险,但两者阻断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陈清冉;李娟;陈琳;孟龙 刊期: 2018年第24期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妇科疾病,可引起盆腔疼痛、子宫异常出血和不孕.但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本研究就子宫腺肌病的起因及疾病的演变和进展的机制进行综述.1雌激素过多类固醇激素在子宫腺肌病的病因中起着核心作用.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异位或者在位子宫内膜的分泌活动,导致了超生理的雌激素水平,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外周血水平相比,子宫腺肌病患者月经血中E2水平升高,支持了这一观点[1].
作者:张瑶;张茹;崔乐乐;宋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sOHSS)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治疗,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并按照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选入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sOHSS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胸腹水,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sOHS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为糖蛋白激素分泌过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甲状腺素(TSH)、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和/或FSH受体突变;病理生理特点是卵巢产生的细胞因子被过度释放后,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血管内的液体聚集到第三间隙,引起腹水、胸水、低血容量、血液高凝和肾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结论 虽然sOHSS是极其罕见的,但临床医生必须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李肖肖;解亚闻;姜梦雪;孙秀娟;田庚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考察门冬胰岛素联合维生素D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该院产科接受治疗的105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行脐周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维生素D滴剂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维生素D水平正常患者比例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15,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钙、磷及钙磷乘积等指标均不同程度降低,对照组的血磷与血磷钙乘积以及观察组的iPTH、血磷与血磷钙乘积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PTH、血磷与血磷钙乘积与对照组对比降低程度更大(P=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几项指标均降低,除对照组HOMA-IR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稳定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混合胰岛素敏感度(ISIcomp)等几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FPG与2hPG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孕产妇与围生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联合维生素D治疗GDM疗效肯定,较单纯应用门冬胰岛素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宫颈钳夹与宫腔水囊填塞联合阴道后穹窿纱条填塞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为产后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崇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每组各36例.对照Ⅰ组给予阴道后穹窿纱条填塞+宫腔水囊填塞,对照Ⅱ组给予宫颈钳夹+宫腔水囊填塞,研究组给予宫腔水囊填塞+阴道后穹窿纱条填塞+宫颈钳夹.统计并比较3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研究组产后24 h出血量、分娩时出血量、填塞物留置时间、止血用时少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研究组RBC、Hb水平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宫颈钳夹+宫腔水囊填塞+阴道后穹窿纱条填塞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联合干预,可有效减少分娩及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用时,提高治疗效果,且术后RBC、Hb水平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杨杨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高雄激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辅助生殖治疗妊娠后产科并发症的效果,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的早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枣庄市峄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就诊的367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检出高雄激素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 14例和对比组253例,研究组患者伴有高雄激素,对比组未伴高雄激素.观察两组患者妊娠后的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娩出后对比两组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在早产、子痫前期、流产、产后出血、胎盘前置等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中,研究组患者早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雄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辅助生殖治疗妊娠后早产可能性大于非高雄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作者:刘艳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分别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术后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患者比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h、4h、8h、12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水平,术后2h、4h、8h、12 h、24h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水平,镇静效果满意;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盐酸哌替啶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作者:杜海云;汪小海;刘祥;钱斌;严金燕;李浩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婴幼儿肺炎病因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肺炎婴幼儿305例,均有完整病历检查资料,按照患儿肺炎病因差异分组,细菌性肺炎组168例,病毒性肺炎组56例,支原体肺炎组81例;另抽选该院同期接受体检健康婴幼儿30例进行对比,均检测WBC与CRP水平,评估病因诊断.结果 经调查细菌性肺炎组CRP、WBC检测阳性率明显较病毒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更高,病毒性肺炎组患儿CRP、WBC检测阳性率低,各组对比差异性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治疗前WBC、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以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组WBC、CRP指标较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性肺炎组患儿WBC、CRP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肺炎的临床诊治中应用WBC、CRP联检,可准确预测鉴别肺炎致病因,监测肺炎患儿疗效归转,指导个体化用药.
作者:段杰立;姚艳霞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肺水肿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200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52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肺水肿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重度子痫前期未并发急性肺水肿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B型利钠肽(BNP)、肌钙蛋白Ⅰ等实验室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0.3%,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为14.5%,占同期妊娠分娩总数的0.4‰;观察组术前心率、呼吸及BNP均高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及LV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肌酐、肌钙蛋白Ⅰ及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1%,对照组为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是发生急性肺水肿的重要原因.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对心、肾功能的影响较大,可能增加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早识别、早治疗、积极终止妊娠可改善其围产结局.
作者:姚锐;许群;王美霞;高洁;吴丽群;黄引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应用布洛芬口服干预治疗时,不同奶量喂养方案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泉州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74例确诊为PDA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低增幅组和高增幅组,每组各87例,均采用布洛芬治疗.治疗期间,低增幅组采用低增幅奶量递增方案喂养,高增幅组采用高增幅奶量递增方案喂养.对比两组PDA早产儿动脉导管关闭效果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PDA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及尿前列腺素E2(PGF2)的降低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增幅组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高增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洛芬干预治疗PDA早产儿时,采用低增幅的奶量递增方案喂养患儿,有助于减少消化道并发症,且对PDA闭合效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黄达;李晓庆;王瑞泉;陈冬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经腹全子宫全切术(TAH)应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Rop)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TAH术后镇痛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并择期行TAH治疗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采用40 ml 0.25% Rop行双侧TAPB,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输注0.5 μg/kg Dex.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RVAS)、活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AVAS)、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术后48 h内地佐辛用量、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 术后2、4、6、12、24及48 h时观察组患得的RVAS、A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各时点RSS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48 h内地佐辛用量、不良反应率及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H患者采取在超声引导下应用Rop行双侧TAPB+静脉输注Dex的联合镇痛模式更能有效延长Rop的阻滞持续时间、增强镇静镇痛效果、改善预后的效果切实且安全可靠,为临床TAH术后镇痛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金梅花;吴越;马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安徽省灵璧县农村地区宫颈癌发病及死亡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5年灵璧县农村地区宫颈癌登记上报资料,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计算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2010-2015年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宫颈癌的发病率由2010年的6.13/10万上升到2015年的12.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59,P<0.01).2010-2015年宫颈癌发病率逐年增加趋势,以每年21.19%的速度递增.上升趋势明显(APC=21.19%,95% CI=2.8 ~42.8).死亡率由2010年1.49/10万上升到2015年2.90/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29,P=0.112),2012-2017年间,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14.71%,95% CI=-8.2 ~43.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5 ~65岁.30岁及以下组宫颈癌发病率由2010-2012年的0.85/10万上升到2013-2015年的2.9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徽省灵璧县农村地区宫颈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35 ~ 65岁的女性.10年间宫颈癌发病年轻化趋势.重点应加强早期筛查、加强对宫颈癌防治措施的制定.
作者:王莉;刘志荣;戴丹;陈叶纪;刘志荣;吴越;罗静;陶海棠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女性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血流的影响,为不孕不育患者护理干预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女性不孕不育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4例,两组接受相同的临床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普通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血流情况,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干预前,子宫内膜类型A类患者比例、子宫内膜及内膜下均有血流信号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患者在疾病定义、病因、诊断标准、生殖生理功能及解剖结构、治疗方法方面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P<0.05),除洁净性生活外其他治疗依从性方面也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健康教育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改善女性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血流指标水平,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
作者:罗丽娟;叶艳琴;张真珍;王晓宁;张昌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新生儿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8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7例心力衰竭新生儿为病例组、未发生心力衰竭新生儿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孕周等基线资料,并检测对比两组出生后48h内的血浆BNP、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佳诊断界值对应的诊断价值指标.结果 出生后48 h以内,病例组患儿血浆BNP、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NT-proBNP早期鉴别诊断新生儿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97.33%、特异度为92.40%、漏诊率为2.67%、误诊率为7.6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9.结论 出生后48 h内的血浆BNP、NT-proBNP水平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窒息新生儿心力衰竭.
作者:杜志云;李晓刚;姚文秀;邱锐琴;乔木;韩雁雁;曹沐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 运用孕期营养干预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进行干预,同时观察其血糖水平的改善.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GDM孕妇108例,按照等组实验原则将入选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4例.常规组孕妇给予血糖监测、饮食指导及健康宣教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孕妇实施营养干预.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血糖含量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记录两组孕妇血糖达标时间及尿酮体阴性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孕妇不同时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干预组各时间点血糖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治疗后的血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各项指标间的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干预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后2周,干预组孕妇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显著,且相应时段内尿酮体检测均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期营养干预治疗GDM可使孕妇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萌;贾学丽;李旌;李美丽;辛志琴;郭丽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