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列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痛苦的现状及相关性

邓燕飞

关键词:前列腺癌, 创伤后成长, 心理痛苦
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与心理痛苦水平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心理痛苦温度计对9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的PTG得分为(53.12±13.51)分,处于低水平,心理痛苦得分为(4.32±2.59)分,处于中度水平.患者PTG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与心理痛苦得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的PTG水平较低,心理痛苦中度水平,两者呈负相关,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促进其PTG水平的提升.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护理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盆腔炎患者中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 (P <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7%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 (P <0.05).结论 健康教育应用于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可增强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可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作者:于芹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自制腔镜器械置物袋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腔镜器械置物袋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6月在我院妇科摆放截石位的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器械摆放平台,观察组使用传统手术器械摆放平台加自制腔镜器械置物袋摆放器械;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医生满意度以及腔镜器械损耗率.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总耗时、平均手术时间和器械耗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医生对自制腔镜器械置物袋较为满意.结论 使用自制腔镜器械置物袋,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器械损耗率,提高医生的满意度,有助于妇科腔镜手术的发展,具有应用前景.

    作者:耿明珠;丁瑞芳;羌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视频健康宣教在肝脏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视频健康宣教在肝脏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于我科择期行肝脏肿瘤手术的患者14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79例、对照组70例,实验组采用视频进行集中式健康宣教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健康宣教模式.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观看视频健康宣教的积极性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视频健康宣教有利于强化宣教力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临床健康教育质量,保障了患者参与健康宣教的及时性,充分调动了患者参与各检查、治疗、护理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优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优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 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伴发综合征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在血糖水平、血压水平及血脂状态比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室管理评分均低于干预组患者(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及心理健康评分相对较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的方式会直接影响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患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的变化,优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

    作者:韦东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全面感染控制及护理在军队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面感染控制及护理在军队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08例呼吸道传染疾病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实施全面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2组干预时间均为15 d,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对比,对2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1)干预前2组患者HAMA及HAMD得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AMA及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面感染控制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军队呼吸道感染患者不良情绪及院内感染率,同时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杨丽娜;潘月飞;郭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全程化康复护理在治疗骨肉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骨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骨肉瘤患者,将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全程康复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5);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康复护理在骨肉瘤患者治疗中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能够减轻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小平;米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盲穿方式和B超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的效果.方法 随机从2015年5月~2017年5月选取实施置管患者共6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1例.实验组则在B超引导下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置管,而常规组实施盲穿置管,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是90.32%(28/31),常规组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是70.97%(22/31),实验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机械性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置管一个月之后的舒适度是(88.74±5.7)分;常规组是(78.44±5.6)分,实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通过B超引导而实施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可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同时患者承受的创伤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熊国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95例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要点.主要包括肌松药未代谢安全,阵痛药的残余作用,患者对手术的担忧,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留置导尿管与引发躁动.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访视,消除疼痛,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等.认为麻醉苏醒期躁动应分析原因,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置.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保证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作者:袁翠华;徐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湿化液剂量对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粘稠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湿化液剂量控制对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粘稠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6月~ 2017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气管切开术后痰液粘度Ⅱ度、Ⅲ度患者120例,每大组60例.第1组痰液粘稠度Ⅱ度将患者随机分8ml/h(A组)、10ml/h(B组)、12ml/h(C组)3种湿化量进行气道湿化,每种湿化方法20例;第2组痰液粘稠度Ⅲ度患者分14ml/h(D组)、16ml/h(E组)、18ml/h(F组)3种湿化量进行气道湿化,每种湿化方法20例.对以上方法的气道湿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痰液粘稠度Ⅱ度中B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C组和A组,且B组患者并发症少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液粘稠度Ⅲ度中E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好于D组和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痰液粘稠程度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湿化液剂量以提高温化效果,以减少患者的气道损伤.

    作者:李晨红;费培利;姜晨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饮食护理干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本院肿瘤科收治的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78例,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实验组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Ig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饮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可纳入临床护理工作,以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结局.

    作者:袁雅琼;吴莹嘉;凌秀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母婴同室的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生的糖尿病,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GDM可使孕妇及婴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增加[1].妊娠期糖尿病对围产儿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与糖尿病合并妊娠是相同的,新生儿发生巨大胎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产伤以及将来发展为肥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2].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代谢问题,对新生儿低血糖的定义和临床管理尚存有争议.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时,母亲的慢性高糖血症导致胎儿习惯高糖内环境,刺激胎儿胰岛素生成及分泌增加引起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当胎儿娩出后,高血糖突然中断,但又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导致新生儿低血糖[3].

    作者:李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6月~ 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取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误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误吸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6.00% VS 3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98.00% VS 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孟玉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三色提醒牌在住院患者诊查环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色提醒牌在住院患者诊查环节中,减少各类缺陷、提高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17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240例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7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患者232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都常规按要求进行检查前宣教.实验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在床头悬挂三色提醒牌.比较2组患者检查遗忘、信息中断或错误、遗漏或延误、秩序不当、准备不合格等方面的缺陷例数及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 观察组各类不良事件发生例数除患者拒绝项外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色提醒牌可以有效提醒护士、医生、患者、家属、陪检人员注意,保证及时、高质量的完成各项辅助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延误,降低患者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吉海燕;陆芹珍;冯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饮食路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饮食宣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饮食路径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术后饮食宣教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本科室制定的临床饮食路径表单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饮食宣教,观察2组患者LC术后首次排次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指标、饮食知识知晓率、掌握率、护士的宣教次数与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饮食知晓率、饮食依从率、护士宣教时间、护士宣教次数,患者满意度和白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谷丙转氨酶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术后患者通过临床饮食表单干预提高了饮食宣教掌握程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敏俊;陆志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石膏托外固定后肿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上肢骨折石膏托外固定后肿胀的观察及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石膏托外固定的142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疼痛度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度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能显著缓解上肢骨折石膏托外固定患者肿胀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张江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麻风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麻风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麻风病患者共34例,将其盲目随机分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17例.对比2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00%、76.47%(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00%、82.35%(P<0.05).结论 临床对麻风病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孟庆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山市PACU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

    目的 对广东省中山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护士的疼痛相关知识水平、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 通过整科抽样抽取中山市3家三级中等医院PACU护士,共抽取82名护士,采用中文版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得分为(20.23±3.17)分,平均答对率为(51.12±5.98)%,其中疼痛知识和疼痛评估维度的正确率较高,而疼痛干预维度的正确率低.学历和自学情况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护士的相关知识水平.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和职称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市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亟需提高,应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

    作者:苏清彬;罗小平;舒惠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风险管理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和手术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 探究风险管理对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和手术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8月~ 2017年10月我院骨科510台外来医疗器械,9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将2017年5月~ 2017年7月502台外来医疗器械,9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干预.比较2组外来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损失率、湿包率、发放及时率及包装质量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并统计2组手术感染率、术后3d发热率及发热时间.结果 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发放及时率、包装质量合格率及器械功能完好性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包率及手术感染率、术后3d发热率、发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降低手术感染率,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作者:姚美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技能抽查的助产学实训教学

    《助产学》是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助产专业学生执业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是湖南省职教界近年建立的品牌.我系基于技能抽查进行了助产学实训教学标准的探索,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提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有益尝试.

    作者:丁郭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由ICU转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由ICU转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本院ICU室就诊的188例食管癌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按常规流程从ICU转入普通病房,ICU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完成交接、填写交接确认单后,由病房护士负责执行后续护理.观察组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并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ICU重返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00%、1.06%、97.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由ICU转诊中具有良好效果,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黄翠芳;张惠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