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巩文花;邹宇;王婧;王宇;王芳

关键词:心理干预, 痤疮, 治疗效果,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综合检索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经过严格筛选后运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终纳入11篇文献,共1251例患者.分析发现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OR=2.76,95%CI(1.94,3.92)、在抑郁评分方面SMD=-2.39,95%CI(-4.73,-0.05),在焦虑评分方面SMD=-0.84,95%CI(-1.51,-0.18),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仍然需要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获取更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全麻CARTO术后超早期饮水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全麻CARTO患者超早期饮水的应用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 ~12月本科收治的256例全麻下行CARTO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观察组在患者意识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的前提下2h内开始饮水,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即患者麻醉清醒4h后开始饮水.从口渴、饥饿、疲乏无力、护理满意度4方面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h口渴、饥饿、疲乏无力、护理满意度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期进饮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增强了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减少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同时有效缓解患者全麻术后的不适症状.

    作者:代芳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3~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6例老年FC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以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自我管理知识、自我管理信念、自我管理行为3个主题及相应的副主题.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老年FC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为改善老年FC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可运用动机性访谈,制定个体化、针对性地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计划,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倡导社会家庭支持等方法.

    作者:金舟;孙玺荣;李聪懿;刘慧敏;何丽;周与;宁玲芝;李朔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新医改下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总结了新医改背景下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主要包括护理需求的转变、护患矛盾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加大等.认为加强培养、开展延伸线护理、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助于帮助护理人员应对以上挑战.

    作者:王慧;孟美芬;范卢明;孙林利;张丽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饮食管理应用于胃癌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的饮食管理方法在胃癌术后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科80例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不彻夜禁食禁饮,不行常规肠道准备,不常规留置胃管,术后当天血常规、血淀粉酶正常,则早期饮水及进食;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后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方可饮水和进食.比较2组患者术后进食量、正确进食依从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进食依从性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出血、穿孔、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恢复迅速,均康复出院.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的饮食管理方法运用于胃癌术后患者饮食护理中可取得较大的收益,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唐梦娟;贾葵;陆珍珍;潘色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度可调的头部引流袋固定架的应用

    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如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头部都会常规留置引流管,目的是引流出颅内残留的血液、冲洗液,而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在术后护理中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神经外科护士,术后需密切关注引流液的量及性状,有异常需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及时调整引流管的高度,避免引流过度,发生颅内低压综合征,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没有一款固定装置是固定头部引流管的,只能将引流袋固定在床头架子上,缺点是高度调整受限制.

    作者:尹婷婷;张华华;仲美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脊柱肿瘤患者围手术期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结了在本院脊柱肿瘤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14例各类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PICC导管的适应证,并对置管方式,导管维护及导管应用常见并发症情况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对于脊柱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PICC置管,可以较好的进行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有效降低外周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

    作者:谭桃;李晓林;钱小洁;万昌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泌尿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介绍了FTS在泌尿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手术前患者的评估及健康教育;术中麻醉方法的优化、保持正常体温及微创手术方法的应用;术后康复措施.认为FTS可不同程度缓解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增加镇痛效果,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再次入院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聂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7年1月,在本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进行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拟定对策与实施等品管圈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有效干预.对比活动前、后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的53.2%提高到活动后的87.2%,达到干预目标.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干预,增强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了医院内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胡清媛;李亚兰;刘瑜;孔祥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改良式多孔测量尺在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多孔测量尺用于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7年7月儿科门诊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多孔测量标尺标记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照组采用直接目视标记.分别观察2组点刺时间、点刺距离的准确率、护士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平均点刺时间为(5.06±1.01)min,低于对照组的平均点刺时间(6.5±0.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刺点距离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孔测量尺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使用性强的特点,使变应原的定位测量趋于规范化,变应原反应的结果更准确,为患儿疾病的诊断和诊疗提供有力的证据,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赵迎春;朱彩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颈、胸、腰椎手术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颈、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5年5月 ~2017年5月收治的行颈、胸、腰椎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零缺陷护理模式,护理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及术后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及ES-CA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护理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观察组未出现护理缺陷,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24.0%,观察组护理缺陷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颈、胸、腰椎手术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医护合作健康宣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影响

    总结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医护合作健康宣教的方式,包括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宣教、溶栓治疗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法.认为实施医护合作健康宣教能够避免护士因医学知识和工作能力差异而影响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出院治疗依从性,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明明;蓝梦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风险,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4年8月 ~2017年9月入住本科的气管异物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干预组患儿给予护理风险分析,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家属健康宣教合格率.结果 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5.34%,高于对照组的7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健康宣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的诊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采用护理风险分析及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使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降低气管异物吸入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碧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以增加PICC留置时间.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科实施PICC置管术的149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49例PICC置管的患儿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占12.75%.其中导管异位占31.58%,放弃出院的占26.32%,渗液占10.53%,导管脱出占10.53%,堵管占5.26%,静脉炎占5.26%,导管断裂5.26%.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异位、置管时机的选择及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因此全面的评估置管患儿情况、置管护士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置管;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针对置管前、中、后及留置期间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规范化的护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提高PICC使用率,保证患儿有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

    作者:刘照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延续性护理在改善老年COPD患者院外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对其院外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本院2014年12月 ~2017年5月出院的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出院后不给予任何干预,后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于3个月后评价并对比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E1)、用力肺活量一秒率(FVE1/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VE1%);观察组影响、活动能力及症状生活质量量化评分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COPD患者引入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院外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孙玉粉;刘秀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基于记忆曲线下的改良音频康复操在偏瘫患者照顾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基于记忆曲线下的改良音频康复操对神经外科偏瘫患者照顾者肢体功能锻炼方法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7月 ~2017年5月神经外科住院的90例偏瘫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操结合传统的宣教模式(宣教、评价、再宣教),实验组采用结合记忆曲线安排的改良康复操结合集中演示的宣教方法,比较2组照顾者各时间点对肢体功能锻炼活动操的掌握情况及照顾者对功能锻炼指导宣教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照顾者在第4d、第7d、第15d在对肢体功能锻炼活动掌握情况比较中,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顾者对功能锻炼指导宣教的满意度比较中,2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记忆曲线安排的改良音频结合集中演示的宣教能提高照顾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大大提高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陶维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精细化护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经介入治疗剖宫产术的围术期护理方式进行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 ~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介入治疗后剖宫产手术,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产褥感染、子宫切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经介入治疗剖宫产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吴雪娜;涂一凡;胡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撤机前护理

    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撤机前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了心理护理、撤机前呼吸功能锻炼,气道护理,撤机前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计划,液体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认为有效的撤机护理方式,可以减少呼吸机停机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付向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行循证护理的53例患者设研究组,行常规护理的53例患者设对照组,对比2组自我效能、疼痛与遵医行为.结果 研究组足部护理(20.99±3.35)分、用药依从性(15.58±3.35)分等评分比对照组高,自我监测(17.98±2.20)分、适量运动(17.96±2.23)分等评分比对照组高,而疼痛评分(2.65±0.36)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DNP患者行循证护理可减轻疼痛,提高自我效能和遵医依从性.

    作者:吴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 ~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86.57±15.72)分、情绪功能评分(81.23±10.53)分、角色功能(75.39±9.51)分、社会功能评分(67.24±6.50)分、躯体功能评分(72.94±10.96)分和生活总质量评分(77.85±13.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31±12.54)分、(69.76±11.21)分、(66.86±9.74)分、(55.83±4.78)分、(68.06±10.13)分和(65.62±1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谢贵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1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的检查、手术流程、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外漏、肺栓塞、气胸、骨水泥聚热效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认为该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倪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