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瑾
总结了在本院脊柱肿瘤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14例各类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PICC导管的适应证,并对置管方式,导管维护及导管应用常见并发症情况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对于脊柱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PICC置管,可以较好的进行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有效降低外周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
作者:谭桃;李晓林;钱小洁;万昌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出院指导在射频消融减胎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7月 ~2017年7月开展系统化出院指导之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5年6月 ~2016年6月开展系统化出院指导之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活动前后2组视频消融减胎术后的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满意度及妊娠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妊娠结局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出院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射频消融减胎术后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改善妊娠分娩结局及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使用.
作者:张萍;胡丽君;郭志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个体化疼痛管理结合舒适护理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疗效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疼痛管理结合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临床疗效为71.11%,显著低于观察组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高于观察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疼痛管理结合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疼痛感,增强其疗效,促进其术后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林惠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凝血功能监测对治疗过程中出血不良反应的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和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2组患者按照急性脑梗死阿加曲班抗凝标准方案进行抗凝.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在开始静注阿加曲班后前48h,每12h抽血监测凝血功能,48h之后每日监测凝血功能,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阿加曲班输注剂量及输注速度,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只在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偶尔监测凝血功能.收集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与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总出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说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使用剂量及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患者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作者:杨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患者手术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对改善前(n=40)和改善后(n=40)进行评价.结果 利用品管圈后2组患者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的落实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品管圈手法,能有效的提高乳腺癌患者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的落实率,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程裕霞;郑力;陆金燕;陈香凤;谭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 ~2017年7月来本院参加临床实践实习的6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法.比较2组护生实习前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临床实践带教方法满意度.结果 实习前,2组实习护生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临床实践带教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应用能提高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护理学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刘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 ~2017年2月在本院经阴道或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儿5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碘伏脐部消毒),实验组1(3%过氧化物+5%碘伏脐部消毒),实验组2(5%碘伏脐部消毒+二次剪脐),比较3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脐部炎症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和2组脐带脱落时间均缩短、脐部出血及脐炎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1相比,实验组2脐带脱落时间明显缩短,脐部出血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部炎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脐炎患儿并发肺炎(22.9%)和败血症(5.7%),而实验组1和实验组2均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3%过氧化氢联合5%碘伏是新生儿脐带护理的好的方法,能减少炎症、出血的发生,同时也能促进脐带迅速恢复,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吴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治疗内镜在清洗消毒时,现使用的全管路没有对内镜附送水管的清洗消毒,只是使用注射器与附送水管装置连接,每槽都要使用注射器进行清洗消毒灌注,增加时间,又加大工作量,这样管腔内不易进行清洗,而易形成污垢,造成交叉感染.同时使用注射器操作时,不仅增加操作时间,又不方便操作.为了方便清洗消毒治疗内镜,本科 2017 年使用改进后带附送水管全管路,经临床使用效果明显,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本研究是一种理想的使用设计.
作者:李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综合检索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经过严格筛选后运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终纳入11篇文献,共1251例患者.分析发现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OR=2.76,95%CI(1.94,3.92)、在抑郁评分方面SMD=-2.39,95%CI(-4.73,-0.05),在焦虑评分方面SMD=-0.84,95%CI(-1.51,-0.18),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仍然需要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获取更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作者:巩文花;邹宇;王婧;王宇;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医院门诊抽血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门诊抽血室的患者3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门诊抽血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门诊抽血室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2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情况.对2组护理人员手、消毒液、空气、无菌物品等内容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各内容合格率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手、消毒液、空气、无菌包等的合格率100.00%、100.00%、100.00%、100.00%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93.33%、93.33%、91.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医院门诊抽血室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抽样调查合格率,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整体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烨;赖文鸿;赖相燕;黄清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风险,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4年8月 ~2017年9月入住本科的气管异物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干预组患儿给予护理风险分析,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家属健康宣教合格率.结果 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5.34%,高于对照组的7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健康宣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的诊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采用护理风险分析及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使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降低气管异物吸入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碧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运用,建立适合本院的长效激励机制,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本院108名生殖中心的护士展开激励需求调研,结合多种激励理论、把握激励原则,制定适合本院的激励机制,比较干预前后护士积极性、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激励机制前、后,护士工作积极性、自我提升能力、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励机制的建立,能有效的激活护理人力资源潜能,显著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满意度,患者满意度.
作者:唐莉华;夏明静;李周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和分析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生141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前后进行临床思维能力水平的测试.结果 实验前学生临床思维总分为(38.47±4.60)分,实验后学生临床思维总分为(51.97±8.02)分,2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1,P<0.05).结论 思维导图教学法与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后的护理教学中,护理教育者应不断的改革和推广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宋俊岩;李琛;王永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入户随访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建档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实验组在常规随访的基础上接受每月一次的入户面对面随访.在随访前、随访1年后对200例患者免费体检和问卷调查,并将2组患者的体检表和问卷调查表统计整理后装入档案.随访1年后观察结果.结果 2组患者随访前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行为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行为方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户随访式健康教育是社区管理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宋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经介入治疗剖宫产术的围术期护理方式进行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 ~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介入治疗后剖宫产手术,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产褥感染、子宫切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经介入治疗剖宫产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吴雪娜;涂一凡;胡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分析口腔医生对开展口腔专科护理培训的态度及培训内容的建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对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10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口腔医生93名,对口腔护士具备的专科知识及技能满意度为57%,93.6%的医生认为需要或非常需要开展口腔专科护理培训.对培训内容的需求首选口腔专科疾病诊疗知识和口腔材料调拌术.87.1%认为口腔专科护理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口腔专科护理技能.结论 医生认为护士需开展口腔专科护理的培训,对培训内容提出指导意见,这对于今后建立口腔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有深远意义.
作者:张年保;汪小红;杨燕;林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撤机前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了心理护理、撤机前呼吸功能锻炼,气道护理,撤机前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计划,液体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认为有效的撤机护理方式,可以减少呼吸机停机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付向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改进新生儿口腔护理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 ~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改进新生儿口腔护理方法,50例)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新生儿口腔方法,50例).分析2组患儿的口腔炎发生率、肺炎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口腔炎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分别为0.00%、2.00%,对照组患儿口腔炎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00%、14.00%,实验组患儿口腔炎发生率、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新生儿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利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鱼骨图和冰山图分析,导致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低的原因有:腕带佩带不及时,床号标识不醒目,病例资料放置不集中.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腕带佩带责任落实到人,佩带时机为入抢救室后立即佩带;更换更为醒目的红色大字床号,统一张贴于床栏右侧床头处;病例资料统一收集于抢救文件夹内,悬挂于患者床尾,离开抢救室时并制定专门悬挂区域放置.比较改进前后患者身份识别未执行率.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36%下降到9%(P<0.05).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护理人员对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二次剖宫产患者术前采用个性化访视对其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由手术室白班护士在术前一天给予常规访视;观察组30例,由当台手术的巡回护士在术前一天给予个性化访视.对2组患者访视前后的焦虑评分,入院时和入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①2组患者访视前通过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所得的评分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个性化术前访视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入院时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值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经个性化访视后入手术室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经常规访视后入手术室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明显,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二次剖宫产择期手术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术前焦虑状态,减少应激反应,从而有利于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吴媛;武琼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