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莉华;夏明静;李周璇
目的 分析小儿气管异物的护理风险,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4年8月 ~2017年9月入住本科的气管异物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干预组患儿给予护理风险分析,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家属健康宣教合格率.结果 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5.34%,高于对照组的7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健康宣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的诊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采用护理风险分析及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使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降低气管异物吸入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碧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ICU医护人员对ICU谵妄认知现状及应对态度,为制定谵妄规范化培训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ICU谵妄认知问卷,对59所三级医院的883名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医护人员对ICU谵妄认知现状得分为(33.90±6.50)分、应对态度为(23.78±2.47)分,得分均偏低.不同学历、ICU工作年限、职称和职业的ICU医护人员ICU谵妄认知现状、行为态度得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不同科室类别,医院类别的ICU行为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医护人员对ICU谵妄认知现状和应对态度水平均不理想,应促进ICU医护人员谵妄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规范化培训,端正其ICU谵妄应对态度,提高其谵妄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作者:贾琳琳;刘文娟;种秀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留置针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敷对预防吡拉西坦氯化钠输液导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住院期间静脉使用吡拉西坦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留置针静点吡拉西坦氯化钠前后常规冲、封管;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点吡拉西坦氯化钠前30 min预防性使用肝素钠软膏.观察2组患者输液过程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留置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敷在吡拉西坦氯化钠静脉输液过程中,不仅能减少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而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艳;应海丽;江崇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患者手术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对改善前(n=40)和改善后(n=40)进行评价.结果 利用品管圈后2组患者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的落实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品管圈手法,能有效的提高乳腺癌患者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的落实率,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程裕霞;郑力;陆金燕;陈香凤;谭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总结了在本院脊柱肿瘤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14例各类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PICC导管的适应证,并对置管方式,导管维护及导管应用常见并发症情况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对于脊柱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进行PICC置管,可以较好的进行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有效降低外周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
作者:谭桃;李晓林;钱小洁;万昌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总结了24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老年透析患者的护理,包括置管前护理、置管后观察、上机前导管评估、透析中导管的维护及透析后护理.认为对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老年透析患者实行系统综合护理,争取家属与家庭的支持,可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秀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单病种护理查房路径在创伤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1日 ~12月31日急诊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1日 ~12月31日急诊住院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患者功能锻炼合格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价单病种护理查房路径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功能锻炼的合格率,对照组为89.92%,观察组为95.9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对照组为89.20%,观察组为95.8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合格率,对照组为87.03%,观察组为90.91%,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对照组为(92.96±12.39)分,观察组为(99.00±6.78)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病种护理查房路径的应用,能提升患者功能锻炼的质量,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海燕;李长琼;胡伟群;杨云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回授法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塞住院患者2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 ~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塞住院患者27例为实验组,实验组按常规肢体功能锻炼,同时采用回授法对脑梗塞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干预后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回授法能有效提高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依从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减少脑梗塞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利平;翁琼俐;高卫娟;欧小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硫丹(endosulfan)是高毒广谱有机氯杀虫剂、杀螨剂.硫丹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兴奋、震颤、抽搐、昏迷,可出现强直性阵挛性抽搐,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可合并肝、肾等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合并肺水肿、呼吸衰竭、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硫丹中毒至今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原则为:尽早彻底清除毒物,迅速控制抽搐等临床症状,积极防治脏器损害,及时血液灌流治疗[2].
作者:曹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6月 ~2017年5月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患者年龄不同分为高龄组(年龄>60岁)和低龄组(年龄≤60岁),每组各25例,采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对2组患者入院时、溶栓治疗后3周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观察并统计2组溶栓治疗3周内皮肤黏膜出血、症状性脑出血情况及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3周的NIHSS评分及mRS评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低龄组治疗后3周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明显优于高龄组(P均<0.05).低龄组临床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高龄组的80.00%,预后康复率、良好率分别为52.00%、92.00%,均明显高于高龄组的20.00%、64.00%(P均<0.05);低龄组溶栓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20.00%均明显低于高龄组的12.00%、88.00%(P均<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但相对高龄患者,年龄≤60岁的低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更佳,不良反应更小,临床中可加强对高龄患者溶栓药物使用疗效的评估,以提高其临床预后.
作者:方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综述了国内脑卒中延续护理的实施现状,阐述了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的实施模式,以及其效果,认为脑卒中的延续护理应以循证为基础,实现本土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康复治疗护理一体化才能促进脑卒中延续护理更好发展.
作者:于灿萍;徐建珍;黄绍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凝血功能监测对治疗过程中出血不良反应的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和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2组患者按照急性脑梗死阿加曲班抗凝标准方案进行抗凝.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在开始静注阿加曲班后前48h,每12h抽血监测凝血功能,48h之后每日监测凝血功能,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阿加曲班输注剂量及输注速度,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只在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偶尔监测凝血功能.收集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与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总出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说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使用剂量及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患者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作者:杨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给予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中选取60例为对象,接受常规护理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1=30),接受优质护理患者作为观察组(n2=30),回顾分析2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33.3%,高于对照组的13.3%,产妇、围产儿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χ2=4.355、4.320、4.320,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任俊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分析口腔医生对开展口腔专科护理培训的态度及培训内容的建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对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10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口腔医生93名,对口腔护士具备的专科知识及技能满意度为57%,93.6%的医生认为需要或非常需要开展口腔专科护理培训.对培训内容的需求首选口腔专科疾病诊疗知识和口腔材料调拌术.87.1%认为口腔专科护理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口腔专科护理技能.结论 医生认为护士需开展口腔专科护理的培训,对培训内容提出指导意见,这对于今后建立口腔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有深远意义.
作者:张年保;汪小红;杨燕;林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广泛应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PICC 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细胞、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在置管侧肢体的肱静脉、腋静脉、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内凝结[2],它会中断治疗、增加治疗费用,若栓子脱落后易造成严重后果[3].多学科团队协作(multi -disci-plinaryteam,MDT)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医学模式.它使传统的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模式、决策模式,推动了全方位的专业化、规范化的治疗方式以及进行合理的医疗资源整合[4].MDT 模式合理的运用在临床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资源合理化的运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安全.
作者:田甜;刘敏;王培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经介入治疗剖宫产术的围术期护理方式进行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 ~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介入治疗后剖宫产手术,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产褥感染、子宫切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经介入治疗剖宫产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吴雪娜;涂一凡;胡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总结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 ~2017年3月接收的86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日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后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薛新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以增加PICC留置时间.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科实施PICC置管术的149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49例PICC置管的患儿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占12.75%.其中导管异位占31.58%,放弃出院的占26.32%,渗液占10.53%,导管脱出占10.53%,堵管占5.26%,静脉炎占5.26%,导管断裂5.26%.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异位、置管时机的选择及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因此全面的评估置管患儿情况、置管护士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置管;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针对置管前、中、后及留置期间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规范化的护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提高PICC使用率,保证患儿有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
作者:刘照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0月于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依从性评分分别为(3.6±0.3)分和(2.9±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理标识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作者:邱金英;吴文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7年1月,在本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进行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拟定对策与实施等品管圈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有效干预.对比活动前、后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的53.2%提高到活动后的87.2%,达到干预目标.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干预,增强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了医院内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胡清媛;李亚兰;刘瑜;孔祥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