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的应用

刘洋

关键词:思维导图, 护理本科, 临床实践, 护理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 ~2017年7月来本院参加临床实践实习的6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法.比较2组护生实习前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临床实践带教方法满意度.结果 实习前,2组实习护生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临床实践带教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应用能提高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护理学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输注泵输注氟尿嘧啶出现时间误差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一次性输注泵微泵静脉输注氟尿嘧啶时出现时间误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7年4~5月使用一次性输注泵的患者进行监测收集数据,分析出现时间误差的原因;6~7月改进后继续监测分析.结果 4~5月30例时间误差出现10例:放置位置和护士因素均是5例,患者因素3例,通路问题、血管及温度因素、产品质量各2例,加药方式1例.改进后6~7月40例时间误差出现3例:患者因素、血管及温度因素、产品质量各1例.改进后的时间误差率为7.50%较改进前33.3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一次性输注泵标准使用流程,新增秤重监测方式.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策性护理,极大减少输注时间误差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艺;刘艳;钱源;吴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1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口服硫丹中毒的护理

    硫丹(endosulfan)是高毒广谱有机氯杀虫剂、杀螨剂.硫丹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兴奋、震颤、抽搐、昏迷,可出现强直性阵挛性抽搐,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还可合并肝、肾等多脏器损害,严重者合并肺水肿、呼吸衰竭、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硫丹中毒至今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原则为:尽早彻底清除毒物,迅速控制抽搐等临床症状,积极防治脏器损害,及时血液灌流治疗[2].

    作者:曹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初始护理评估表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患者初始护理评估表》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 ~2016年6月收住本院急诊抢救室的患者,比较实施初始护理评估表前后,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和患者对本院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急诊患者初始护理评估表后,患者发生压疮/坠床的例数显著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0.5%,上升至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初始护理评估单的应用,使护士能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及时筛查出存在的高危因素,提供预防性、保护性、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压疮、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刘海英;凌莉;胡丹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 ~12月34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立即进行动态的MEW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的收缩压、心率、呼吸、意识评分及体温,瞳孔,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MEWS分值以及评分后所给予的医疗护理干预,研究的终点是住院患者的转归即好转、治愈、死亡.结果不同分数段MEWS评分(0~3分、4~6分、7~9分、>10分)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评分值增加,患者病死率增高;当MEWS评分≥3分时,病情变化快,当MEWS评分≥6分时,致残率较高,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论MEWS可早期快速地评估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危重症早期预警工具.

    作者:张艳;陈剑苹;曾令丹;王亚玲;张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探讨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9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量表(SSMIS)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结果95例患者中回收有效问卷92份,SSMIS得分31~76分,平均(42.61±6.3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病程、发病次数、住院次数、复诊情况以及社会支持情况的患者之间SSMIS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的患者之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发病次数、复诊情况以及社会支持情况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受教育水平低、病情反复波动的患者,应做好出院随诊工作,改善社会和家庭支持现状,帮助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尚美美;王丽;周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科2016年7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医疗护理;2017年1月 ~2017年6月收治的48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按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医护一体化的新型服务模式能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川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饮食管理应用于胃癌术后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的饮食管理方法在胃癌术后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科80例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不彻夜禁食禁饮,不行常规肠道准备,不常规留置胃管,术后当天血常规、血淀粉酶正常,则早期饮水及进食;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后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方可饮水和进食.比较2组患者术后进食量、正确进食依从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进食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进食依从性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出血、穿孔、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恢复迅速,均康复出院.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的饮食管理方法运用于胃癌术后患者饮食护理中可取得较大的收益,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唐梦娟;贾葵;陆珍珍;潘色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患者手术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落实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患者手术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对改善前(n=40)和改善后(n=40)进行评价.结果 利用品管圈后2组患者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的落实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品管圈手法,能有效的提高乳腺癌患者出院后患侧功能锻炼的落实率,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程裕霞;郑力;陆金燕;陈香凤;谭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无针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临床事件的影响

    目的 比较无针胰岛素注射与常规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影响,及其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以在本科住院期间需要使用门冬胰岛素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针胰岛素注射组(A组)和常规胰岛素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硬结、疼痛发生率以及血糖达标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控制均显著优于B组(P<0.05),另外低血糖、硬结、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无针胰岛素注射技术既能较好的控制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能增加其血糖达标率,也能有效的减少低血糖、硬结、疼痛的发生.

    作者:许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零缺陷护理模式在颈、胸、腰椎手术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颈、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5年5月 ~2017年5月收治的行颈、胸、腰椎手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零缺陷护理模式,护理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及术后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及ES-CA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为明显.护理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观察组未出现护理缺陷,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24.0%,观察组护理缺陷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零缺陷护理模式应用于颈、胸、腰椎手术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改进新生儿口腔护理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进新生儿口腔护理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 ~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改进新生儿口腔护理方法,50例)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新生儿口腔方法,50例).分析2组患儿的口腔炎发生率、肺炎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口腔炎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分别为0.00%、2.00%,对照组患儿口腔炎发生率、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00%、14.00%,实验组患儿口腔炎发生率、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新生儿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利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例输血袋被刺破原因分析及预防

    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输入血制品尤其是在血液科,是临床辅助治疗的方法之一,并且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在输入过程中,也经常由于一些外在因素导致了输血袋被刺破而无法使用.近 2 年来,在本科也发生了输血器针头将输血袋刺破的事例;2 例为不同护士为不同患者输注血小板时,均刺破了输血袋连接管处,造成血制品漏出.

    作者:王洪英;陈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胆囊炎和胆石症患者的饮食健康指导

    总结了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饮食健康指导,主要包括预防和食物的选择.认为胆囊炎、胆石症通过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丛小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精细化护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经介入治疗剖宫产术的围术期护理方式进行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 ~2017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介入治疗后剖宫产手术,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围术期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产褥感染、子宫切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经介入治疗剖宫产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吴雪娜;涂一凡;胡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分析总结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 ~2017年3月接收的86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日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后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薛新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及护士综合素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与QCC组研究对象分别来自本院品管圈活动实施前3个月(2016年12月1日 ~2017年4月30日)及实施后3个月(2017年5月1日 ~2017年9月30日)各接收的45例住院患儿及家属,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率及圈员综合素质.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仅为82.22%,QCC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5.56%,P<0.05;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圈员的综合素质总评分为(27.46±3.55)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23.80±3.54)分,P<0.05.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水平,保证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徐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1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的检查、手术流程、手术方式以及骨水泥外漏、肺栓塞、气胸、骨水泥聚热效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护理.认为该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倪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甲状腺切除术的个体化疼痛管理结合舒适护理研究

    目的 分析个体化疼痛管理结合舒适护理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疗效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疼痛管理结合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临床疗效为71.11%,显著低于观察组9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高于观察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疼痛管理结合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疼痛感,增强其疗效,促进其术后恢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林惠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凝血功能监测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凝血功能监测对治疗过程中出血不良反应的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和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2组患者按照急性脑梗死阿加曲班抗凝标准方案进行抗凝.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在开始静注阿加曲班后前48h,每12h抽血监测凝血功能,48h之后每日监测凝血功能,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阿加曲班输注剂量及输注速度,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只在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偶尔监测凝血功能.收集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与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总出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说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使用剂量及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患者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作者:杨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DP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行循证护理的53例患者设研究组,行常规护理的53例患者设对照组,对比2组自我效能、疼痛与遵医行为.结果 研究组足部护理(20.99±3.35)分、用药依从性(15.58±3.35)分等评分比对照组高,自我监测(17.98±2.20)分、适量运动(17.96±2.23)分等评分比对照组高,而疼痛评分(2.65±0.36)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DNP患者行循证护理可减轻疼痛,提高自我效能和遵医依从性.

    作者:吴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