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思维导图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中的应用

宋俊岩;李琛;王永芳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思维导图, 临床思维能力
摘要:目的 调查和分析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济宁医学院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生141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前后进行临床思维能力水平的测试.结果 实验前学生临床思维总分为(38.47±4.60)分,实验后学生临床思维总分为(51.97±8.02)分,2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1,P<0.05).结论 思维导图教学法与护理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后的护理教学中,护理教育者应不断的改革和推广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1例青年癌痛临终患者的护理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个方面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一项调查显示[1]癌痛患者对疼痛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仅有 11. 58%患者表示了解,癌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他们带来一系列难以表达的精神痛苦;许多患者一旦发现癌症,已到中、晚期,失去治愈的机会,终无法避免死亡.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癌症患者超过 160 万人/年,占全球癌症死亡患者总数 26.67%;95%晚期癌症患者没有得到疼痛的缓解和痛苦症状控制以及生理、心理、灵心照护[2].安宁疗护(Hospice Pal-liative Care):多学科人员共同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的生理、心理、情感、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作者:刘艳;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分析总结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6年3月 ~2017年3月接收的86例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日分组的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后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薛新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1例急性重症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的护理

    秋水仙碱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针状晶体,是临床治疗风湿病、痛风和抗肿瘤的药物.有剧毒,致 死 量 为 0.8 mg/kg[1],目前尚无解毒剂.中毒后 2 ~5 h 出现症状,包括口渴和喉咙有烧灼感、发热、呕吐、腹泻、腹疼,重症中毒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很高.本科近年来共收治 5 例急性重症秋水仙碱中毒患者,抢救成功 3 例,现将急救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琴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撤机前护理

    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撤机前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了心理护理、撤机前呼吸功能锻炼,气道护理,撤机前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计划,液体管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认为有效的撤机护理方式,可以减少呼吸机停机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付向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针对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执行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改善前3个月的患者58例和改善后3个月的住院患者60例进行回访,将健康教育接受程度及执行率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品管圈圈员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在老年病房开展骨松圈活动,骨质疏松症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由原来84.5%提升至91.70%,出院后健康教育执行率由原来的27.6%提高至63.30%;圈员个人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团队凝聚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健康宣教,不仅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执行率,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责任心,促进团队协作和科室文化建设.

    作者:徐伟娥;崔晓燕;陆静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无针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临床事件的影响

    目的 比较无针胰岛素注射与常规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影响,及其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以在本科住院期间需要使用门冬胰岛素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针胰岛素注射组(A组)和常规胰岛素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硬结、疼痛发生率以及血糖达标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控制均显著优于B组(P<0.05),另外低血糖、硬结、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无针胰岛素注射技术既能较好的控制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能增加其血糖达标率,也能有效的减少低血糖、硬结、疼痛的发生.

    作者:许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改良式多孔测量尺在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多孔测量尺用于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 ~2017年7月儿科门诊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多孔测量标尺标记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对照组采用直接目视标记.分别观察2组点刺时间、点刺距离的准确率、护士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平均点刺时间为(5.06±1.01)min,低于对照组的平均点刺时间(6.5±0.9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刺点距离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孔测量尺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使用性强的特点,使变应原的定位测量趋于规范化,变应原反应的结果更准确,为患儿疾病的诊断和诊疗提供有力的证据,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赵迎春;朱彩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个性化术前访视对二次剖宫产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二次剖宫产患者术前采用个性化访视对其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由手术室白班护士在术前一天给予常规访视;观察组30例,由当台手术的巡回护士在术前一天给予个性化访视.对2组患者访视前后的焦虑评分,入院时和入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①2组患者访视前通过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所得的评分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个性化术前访视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入院时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值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经个性化访视后入手术室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经常规访视后入手术室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明显,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二次剖宫产择期手术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术前焦虑状态,减少应激反应,从而有利于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吴媛;武琼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医护合作健康宣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影响

    总结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医护合作健康宣教的方式,包括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宣教、溶栓治疗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法.认为实施医护合作健康宣教能够避免护士因医学知识和工作能力差异而影响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出院治疗依从性,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明明;蓝梦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儿科重症监护室小儿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的心理特点,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16例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室于2016年1月 ~2017年2月所收治的小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依小儿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护理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8±6.1)d低于对照组的(12.3±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患者,深入分析其心理特点,并依其心理特点给予相应护理对策可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江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泌尿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介绍了FTS在泌尿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手术前患者的评估及健康教育;术中麻醉方法的优化、保持正常体温及微创手术方法的应用;术后康复措施.认为FTS可不同程度缓解泌尿外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增加镇痛效果,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再次入院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聂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护理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护理方法与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接收的300例待分娩初产妇,依据是否使用镇痛分娩分为2组,各150例.对照组的150例没有使用镇痛分娩而是传统的分娩方式.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行分娩镇痛.对比2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顺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产后出血以及分娩时疼痛评分情况,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分娩时疼痛评分均优胜于对照组,观察组顺产率(96.0%)高于对照组(87.3%),观察组产后出血率(2%)低于对照组(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科显著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加速第一产程进展,提高顺产率,对新生儿影响小.同时应注意在分娩镇痛中给渔场副优质护理干预,已达到提升镇痛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目的.

    作者:钟瑞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临床路径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50例胆囊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预后情况、术后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3d、4d、5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路径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恢复,应用推广价值高.

    作者:万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以增加PICC留置时间.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科实施PICC置管术的149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49例PICC置管的患儿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占12.75%.其中导管异位占31.58%,放弃出院的占26.32%,渗液占10.53%,导管脱出占10.53%,堵管占5.26%,静脉炎占5.26%,导管断裂5.26%.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异位、置管时机的选择及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因此全面的评估置管患儿情况、置管护士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置管;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针对置管前、中、后及留置期间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规范化的护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提高PICC使用率,保证患儿有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

    作者:刘照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在全麻CARTO术后超早期饮水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全麻CARTO患者超早期饮水的应用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 ~12月本科收治的256例全麻下行CARTO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观察组在患者意识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的前提下2h内开始饮水,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即患者麻醉清醒4h后开始饮水.从口渴、饥饿、疲乏无力、护理满意度4方面采用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h口渴、饥饿、疲乏无力、护理满意度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期进饮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增强了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减少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同时有效缓解患者全麻术后的不适症状.

    作者:代芳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 ~2017年7月来本院参加临床实践实习的6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法.比较2组护生实习前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临床实践带教方法满意度.结果 实习前,2组实习护生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临床实践带教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应用能提高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护理学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刘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执行急诊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鱼骨图和冰山图分析,导致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低的原因有:腕带佩带不及时,床号标识不醒目,病例资料放置不集中.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腕带佩带责任落实到人,佩带时机为入抢救室后立即佩带;更换更为醒目的红色大字床号,统一张贴于床栏右侧床头处;病例资料统一收集于抢救文件夹内,悬挂于患者床尾,离开抢救室时并制定专门悬挂区域放置.比较改进前后患者身份识别未执行率.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36%下降到9%(P<0.05).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护理人员对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针对性护理在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产科妊娠合并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在本院产科2016年3月 ~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妊娠合并症患者中抽取100例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产程明显更短(P<0.05),剖宫产率、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临床护理总满意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产科妊娠合并症患者的妊娠结局并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健康心理控制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心理控制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行健康心理控制源护理,比较组间心理情绪、健康促进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35.23±5.11)分、(39.31±6.02)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实现(23.22±5.20)分、人际关系(23.84±4.67)分、压力应对(21.08±3.35)分、健康责任(19.80±3.55)分、运动(14.40±4.12)分、营养(24.90±16.61)分及总分(127.28±16.61)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情绪(7.24±1.05)分、症状(7.54±1.06)分、体力限制(12.25±1.06)分、社会限制(5.17±0.34)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CHF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心理控制源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健康行为发展,提升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王伟;刘军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口腔医生对口腔专科护理培训态度和建议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口腔医生对开展口腔专科护理培训的态度及培训内容的建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对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10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口腔医生93名,对口腔护士具备的专科知识及技能满意度为57%,93.6%的医生认为需要或非常需要开展口腔专科护理培训.对培训内容的需求首选口腔专科疾病诊疗知识和口腔材料调拌术.87.1%认为口腔专科护理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口腔专科护理技能.结论 医生认为护士需开展口腔专科护理的培训,对培训内容提出指导意见,这对于今后建立口腔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有深远意义.

    作者:张年保;汪小红;杨燕;林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