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重症监护室小儿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王江燕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室, 小儿, 心理特点, 护理
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的心理特点,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116例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室于2016年1月 ~2017年2月所收治的小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依小儿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护理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8±6.1)d低于对照组的(12.3±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患者,深入分析其心理特点,并依其心理特点给予相应护理对策可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以增加PICC留置时间.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科实施PICC置管术的149例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在149例PICC置管的患儿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占12.75%.其中导管异位占31.58%,放弃出院的占26.32%,渗液占10.53%,导管脱出占10.53%,堵管占5.26%,静脉炎占5.26%,导管断裂5.26%.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有导管异位、置管时机的选择及留置期间的并发症.因此全面的评估置管患儿情况、置管护士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置管;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针对置管前、中、后及留置期间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规范化的护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提高PICC使用率,保证患儿有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

    作者:刘照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科2016年7月 ~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医疗护理;2017年1月 ~2017年6月收治的48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按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医护一体化的新型服务模式能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川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3~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16例老年FC患者进行深入访谈,并以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自我管理知识、自我管理信念、自我管理行为3个主题及相应的副主题.结论多种因素影响老年FC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为改善老年FC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可运用动机性访谈,制定个体化、针对性地自我管理行为干预计划,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倡导社会家庭支持等方法.

    作者:金舟;孙玺荣;李聪懿;刘慧敏;何丽;周与;宁玲芝;李朔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结了24例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老年透析患者的护理,包括置管前护理、置管后观察、上机前导管评估、透析中导管的维护及透析后护理.认为对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老年透析患者实行系统综合护理,争取家属与家庭的支持,可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老年透析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徐秀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细节护理对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对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 ~2017年4月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比较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王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凝血功能监测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凝血功能监测对治疗过程中出血不良反应的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和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2组患者按照急性脑梗死阿加曲班抗凝标准方案进行抗凝.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在开始静注阿加曲班后前48h,每12h抽血监测凝血功能,48h之后每日监测凝血功能,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阿加曲班输注剂量及输注速度,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只在入院时及治疗过程中偶尔监测凝血功能.收集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相关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与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组总出血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说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使用剂量及非常规监测凝血功能患者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作者:杨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针对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的执行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改善前3个月的患者58例和改善后3个月的住院患者60例进行回访,将健康教育接受程度及执行率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品管圈圈员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在老年病房开展骨松圈活动,骨质疏松症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由原来84.5%提升至91.70%,出院后健康教育执行率由原来的27.6%提高至63.30%;圈员个人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团队凝聚力.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健康宣教,不仅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执行率,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责任心,促进团队协作和科室文化建设.

    作者:徐伟娥;崔晓燕;陆静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 ~2017年7月来本院参加临床实践实习的64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法.比较2组护生实习前后,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临床实践带教方法满意度.结果 实习前,2组实习护生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实验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临床实践带教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思维导图在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育中应用能提高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护理学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刘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7年1月,在本院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进行主题选定、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拟定对策与实施等品管圈活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有效干预.对比活动前、后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的53.2%提高到活动后的87.2%,达到干预目标.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干预,增强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了医院内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胡清媛;李亚兰;刘瑜;孔祥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脑外伤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 ~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86.57±15.72)分、情绪功能评分(81.23±10.53)分、角色功能(75.39±9.51)分、社会功能评分(67.24±6.50)分、躯体功能评分(72.94±10.96)分和生活总质量评分(77.85±13.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0.31±12.54)分、(69.76±11.21)分、(66.86±9.74)分、(55.83±4.78)分、(68.06±10.13)分和(65.62±1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谢贵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健康心理控制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心理控制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8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行健康心理控制源护理,比较组间心理情绪、健康促进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35.23±5.11)分、(39.31±6.02)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自我实现(23.22±5.20)分、人际关系(23.84±4.67)分、压力应对(21.08±3.35)分、健康责任(19.80±3.55)分、运动(14.40±4.12)分、营养(24.90±16.61)分及总分(127.28±16.61)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情绪(7.24±1.05)分、症状(7.54±1.06)分、体力限制(12.25±1.06)分、社会限制(5.17±0.34)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CHF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心理控制源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健康行为发展,提升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王伟;刘军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在医院门诊抽血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医院门诊抽血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门诊抽血室的患者3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门诊抽血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门诊抽血室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并对比2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情况.对2组护理人员手、消毒液、空气、无菌物品等内容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各内容合格率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手、消毒液、空气、无菌包等的合格率100.00%、100.00%、100.00%、100.00%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93.33%、93.33%、91.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医院门诊抽血室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抽样调查合格率,降低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整体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烨;赖文鸿;赖相燕;黄清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个性化术前访视对二次剖宫产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二次剖宫产患者术前采用个性化访视对其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二次剖宫产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由手术室白班护士在术前一天给予常规访视;观察组30例,由当台手术的巡回护士在术前一天给予个性化访视.对2组患者访视前后的焦虑评分,入院时和入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①2组患者访视前通过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所得的评分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个性化术前访视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入院时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值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经个性化访视后入手术室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经常规访视后入手术室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明显,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二次剖宫产择期手术患者,采用个性化的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术前焦虑状态,减少应激反应,从而有利于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吴媛;武琼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视频健康宣教联合示范法提高老年患者肺功能检查准确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视频健康宣教联合示范法提高老年患者肺功能检查准确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60~80岁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在肺功能检查前,观察组先进行视频健康宣教,再由操作者进行示范演示;对照组先阅读图文手册,再由操作者进行示范演示.对比2组肺功能检查时间和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检查的准确率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健康宣教联合示范法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肺功能检查准确率.

    作者:罗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执行急诊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采用鱼骨图和冰山图分析,导致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低的原因有:腕带佩带不及时,床号标识不醒目,病例资料放置不集中.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腕带佩带责任落实到人,佩带时机为入抢救室后立即佩带;更换更为醒目的红色大字床号,统一张贴于床栏右侧床头处;病例资料统一收集于抢救文件夹内,悬挂于患者床尾,离开抢救室时并制定专门悬挂区域放置.比较改进前后患者身份识别未执行率.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抢救室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36%下降到9%(P<0.05).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护理人员对抢救患者身份识别的未执行率,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医护合作健康宣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影响

    总结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医护合作健康宣教的方式,包括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宣教、溶栓治疗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法.认为实施医护合作健康宣教能够避免护士因医学知识和工作能力差异而影响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出院治疗依从性,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明明;蓝梦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新医改下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发展的挑战与对策

    总结了新医改背景下三级医院护理人员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主要包括护理需求的转变、护患矛盾的加剧、工作压力的加大等.认为加强培养、开展延伸线护理、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助于帮助护理人员应对以上挑战.

    作者:王慧;孟美芬;范卢明;孙林利;张丽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留置针配合肝素钠软膏在预防吡拉西坦氯化钠输液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留置针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敷对预防吡拉西坦氯化钠输液导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住院期间静脉使用吡拉西坦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留置针静点吡拉西坦氯化钠前后常规冲、封管;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点吡拉西坦氯化钠前30 min预防性使用肝素钠软膏.观察2组患者输液过程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留置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敷在吡拉西坦氯化钠静脉输液过程中,不仅能减少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而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艳;应海丽;江崇凤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综合检索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经过严格筛选后运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终纳入11篇文献,共1251例患者.分析发现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OR=2.76,95%CI(1.94,3.92)、在抑郁评分方面SMD=-2.39,95%CI(-4.73,-0.05),在焦虑评分方面SMD=-0.84,95%CI(-1.51,-0.18),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仍然需要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获取更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作者:巩文花;邹宇;王婧;王宇;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品管圈在外科静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外科静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普外科住院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静脉留置穿刺技术操作水平提高为98.8%,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为99.5%,较活动前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品管圈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住院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朱小民;李冬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