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进展

耿兴聪

关键词:术后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 预防
摘要: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目前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数患者都会伴有静脉血液瘀滞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在临床诊疗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过高、肢体瘫痪以及手术,如若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将会诱发慢性的深静脉功能异常问题,对生活质量以及工作造成影响,甚至致残.为了可以杜绝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需要掌握预防措施.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弹力带在骨科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弹力带在胫腓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院100例在本院骨科治疗的病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弹力带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予自主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带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锻炼,具有疗效独特,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属猪的临床疗效,研究科学合理的血小板使用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81例输注血小板患者,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是否有效提高或临床出血症状有否改善,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总有效率为70.3%,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血型等对输注效率没有直接影响(P>0.05),患者之间不同输注次数,对患者的输注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并且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疾病之间患者的血小板输注疗效有所差距没并且随着输注频率的增加,血小板输注对于患者的治疗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严格控制患者输注血小板的频率,及时掌握患者的各种诱发因素,从而提高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有效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彭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血栓弹力图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作为实验组,另选取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指标,并对血栓弹力图指标和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抗下肢静脉血栓的二级预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查中,R为(4.89±0.72)min,K为(1.86±0.32) min,α角为(54.38±8.05)°,MA为(61.39±6.25)mm,CI值为(2.73±0.37),其各项数据均和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R、K分别和PT、APTT呈显著正相关,和PAGT呈显著负相关,α、MA、CI分别和PT、APTT呈显负相关,和PAGT呈显著正相关, P<0.05;25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其血栓弹力图四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能够多方面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且治疗后能及时反映凝血功能改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运堂;刘婷婷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细胞信号通路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及髓鞘再生的影响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大胶质细胞,其表达NG2硫酸软骨素多聚糖蛋白,因此又称为NG2细胞.在成人的神经系统中,仍存在约占中枢神经细胞2-9%的未分化OPCs,在髓鞘的修复发挥作用.OPCs在多种因素(包括营养因子、生长因子、微环境中的抑制因子等)的影响下,分化为成髓鞘的OL,在此基础上OL相互交联包绕形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外的髓鞘,这一过程称为髓鞘再生(Remyelination)[1].以下阐述四条信号通路(Notch、ERK/MAPK、PI3K/AKT/mTOR、Wnt/β-catenin)对OPCs向成髓鞘OL分化及髓鞘再生的影响.

    作者:马广斌;李超;李鹏;刘涛;谭磊;于龙潭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72例交感性炎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将确诊为视网膜动脉阻塞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除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外,加用中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央动脉阻塞疗效显著,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丁东宏;杨坤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加速胃肠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中应用加速胃肠功能康复,探究分析其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作用.方法:2015年3月开始到2018年9月结束,在我院选取60例接受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将均匀分组组作为原则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到对照组患者中,将加速胃肠功能康复护理应用到观察组患者中,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予以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禁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的住院时间均显著较短,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其中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从2030.00%,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中应用加速胃肠功能康复的效果显著,促进了肠胃功能的快速恢复,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此外有效缩短了患者的禁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贺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肺功能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肺功能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COPD患者,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96)、单纯慢阻肺组(n=11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吸烟指数、肺功能表现,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每次急性加重的住院时间.结果:在入选的所有COPD患者中,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占46.2%(96/208).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相比,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VC%pred、FEV1% pred、、DLCO%pred、FEV1/FVC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2年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2.4±1.4)次;高于单纯慢阻肺组患者(1.5±1.6)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每次住院时间(12.9±8.6)d;高于慢阻肺组患者(8.3±7.4)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较为常见,在临床表现上容易混淆,根据既往病史、家族史、肺功能检查可进一步区分.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

    作者:耿淑晶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在焦虑、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评分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与角色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各项明显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肖蕾蕾;任丽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创新驱动

    二级中医医院的等级评审,以评促建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通过医院等级评审的创新驱动力,在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及科技创新力方面均得以提升.医院建立中医药服务能力的补偿机制,进一步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应用及服务效益的增长.

    作者:张梅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共有84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在本院就诊,按治疗方式分组,单药组与联合组各纳入42例,单药组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孕三烯酮,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子宫体积、肌瘤体积、FSH、E2,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FSH、E2低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时,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浅析小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目的:对影响小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究解决方法,降低医患纠纷,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方法:选取我院小儿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诊的124例患儿为对象进行分析.结论:影响小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有护理态度较差、护患沟通障碍、护理人数不足、应急措施不完善等,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加强小儿科护理的培训和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同时加强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李燕;张海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中,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

    作者:李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联合使用金水宝治疗多重耐药病例分析

    细菌耐药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当遇到没有有效抗生素治疗时,及时地联合使用金水宝治疗,使患者病情逐步好转,逐渐康复.

    作者:张加顺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阿米替林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总结阿米替林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在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接受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78例,将其按照传统院内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39例患者可进行多潘立酮和阿米替林结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44%)整体高于对照组(79.49%),不良反应发生率(5.13%)整体低于对照组(28.21%),两组患者得出临床数据均通过对比且统计学意义较为明显(P<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病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启栋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放置宫内节育器与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与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要求避孕的女性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6例给予宫内节育器放置避孕,研究组56例给予口服避孕药避孕,比较两组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1年内避孕失败率和非希望妊娠停用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研究组类早孕反应、阴道出血、性交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女性避孕中给予口服避孕药的效果明显优于放置宫内节育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避孕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夏军权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经验撷菁

    夏军权教授是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从医三十余载,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丰富经验及独到见解,认为本病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故治疗注重健脾和胃、条畅枢机,活血化瘀,同时需病证结合,三因制宜,方为上工之法.

    作者:秦永菊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细节管理对新生儿科护理的积极意义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新生儿科护理中运用细节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接收的患儿200例,遵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100例,依次提供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整体护理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细节管理运用于新生儿科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采纳.

    作者:贾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分析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本文分析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之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中盲选100例作为纳入本次研究之中,常规组50例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实验组50例患者接受腰丛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麻醉前后指标变化展开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感觉维持时间、运动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中应用下肢外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起效时间短,值得推广.

    作者:孔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微课在高职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在高职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中应用微课教学,以此分析微课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高职高专口腔专业学生,共计100人,分别选择于2017年级的4班和4班学生,分别有50人学生,分2组,研究组(行微课+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单一传统教学法).经系统软件分析组间的实验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的实验考核成绩(87.66±5.22 分)、理论考核成绩(85.15±3.66 分)经系统软件分析发现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应用微课教学高职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作者:王悦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晨间护理查房在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专业技能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晨间护理查房在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专业技能中的应用.方法:抽取我院康复科低年资护士14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人)和观察组(7人) 2个组别.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晨间护理查房管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专业技能评分差异不显著.护理后,观察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技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晨间护理查房用于康复科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专业技能水平.

    作者:李红梅;李亚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