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陈雪华;杨勇;杨阳

关键词:肠内营养, 颅脑损伤, 肠外营养, 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后血清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方法 将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每组各35例.均在伤后第1天、第5天和第7天测定患者血清蛋白的水平,并且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胃液中EGF的含量.结果 伤后5d、7 d EEN组的ALB、PA、EGF和TFN的水平均高于TPN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黏膜修复.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在高职实习护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本文探讨了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实施对高职实习护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职业素质教育方案的实施包括2个阶段,分别是临床实习前的准备与培训阶段以及临床实习中的教育与促进阶段.认为开展系统化的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职实习护生认识护理职责、培养职业情感.

    作者:万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单手操作法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

    目的 探讨单手操作法在提高小儿留置针置管成功率中的效果.方法 对214例住院烧伤患儿行小儿静脉留置针补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手操作置管的传统方法,试验组用单手操作置管方法.比较2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穿刺置管成功率97.4%,对照组69.9%,试验组穿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单手操作法有效提高了烧伤患儿的置管成功率,而且手法简单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彬彬;胡素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成人清洁灌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综述了成人灌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因素、物理因素、体位因素、插管深度和方式等.提高清洁灌肠效果的对策有心理护理、改变体位等.认为了解清洁灌肠的影响因素并对其采取对策可以提高灌肠效果.

    作者:盛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前列腺增生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重点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疼痛干预及出血、膀胱痉挛等并发症预防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手术前晚收缩血压及脉搏平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出血、膀胱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予对照组(P<0.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前列腺增生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出血、膀胱痉挛及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闰凤;向艳;黄双娥;成春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亮菌甲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620例亮菌甲素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主要包括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症状护理、心理护理、鉴别过敏反应与输液反应.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加强巡视,掌握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把患者的危害降至低.

    作者:朱梅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HIV污染针刺伤的处理及预防

    探讨被HIV污染针刺伤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包括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使用防护屏障、注意日常操作安全、防范HIV患者蓄意伤害等.认为对HIV污染针刺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的阻断HIV的感染,减少职业暴露,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宋照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60例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认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使手术切口能更快更好地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吴少文;沈奕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先天性肺囊肿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37例先天性肺囊肿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经验.主要包括术前改善患儿自身情况,加强心理护理,术后注意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引流管护理等.认为加强先天性肺囊肿患儿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罗婵娟;田甫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科3例出走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出走原因为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患者病情四个方面.认为对住院精神患者出走行为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可减低住院精神患者出走率.

    作者:陈家义;代仕成;范荣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传染科患者症状自评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100例传染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SCL-90评定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45.1%,检出率居前3位的项目依次为躯体症状、敌对、焦虑.结论 传染科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提示在治疗及护理传染科患者病理症状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防止不良情绪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及康复,同时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作者:许筱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不同深度密闭式吸痰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不同深度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佳的吸痰深度.方法 将36例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浅部吸痰(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1 cm),对照组采用密闭式深部吸痰(临床常规方法,即吸痰管深入气道,遏阻力后退出0.5~1 cm),比较2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吸痰前后肺部痰鸣音、日吸痰次数及吸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吸痰后比较,观察组吸痰后引起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小,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心律失常、出现痰痂不良事件发生率低,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日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行密闭式浅部吸痰能有效吸痰的同时,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作者:刘美玲;黄松彬;袁秋影;陈赞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BL教学法运用于医院肝内科教学查房的效果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肝内科教学查房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肝内科140名本科实习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7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查房,通过比较2组实习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以及比较2组护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教学查房后出科考试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内科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查房可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实践思维能力和应用整体护理的能力,提高了护理教学查房的效果.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手卫生的现状、手卫生的影响因素及加强手卫生的有效措施.以期通过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徐丹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后血清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方法 将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每组各35例.均在伤后第1天、第5天和第7天测定患者血清蛋白的水平,并且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胃液中EGF的含量.结果 伤后5d、7 d EEN组的ALB、PA、EGF和TFN的水平均高于TPN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黏膜修复.

    作者:陈雪华;杨勇;杨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例外伤性喉断裂患者喉功能重建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1例外伤性喉断裂患者喉功能重建术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的访视和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密切配合及术中的注意事项.认为手术护士要熟悉该病的手术方法、做好充分准备和术中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马雁;胡娟;张艳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 2011年12月2088例住院新生儿进行院内感染情况的分析.结果 采取医院感染控制及管理措施后,2088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178例,医院感染率由2009年的12.63%下降到2011年的5.29%,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考核及监测、监控和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作者:李正利;杨秀丽;钟佳良;许维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方法的改进与实践

    总结了由外聘人员组成测评小组定期对住院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将测评结果定期公布、对影响满意度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每月测评结果纳入病区绩效考核内容的经验.这种测评方法增强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认为通过改变满意度测评方法,转变了医务人员服务理念,增强了竞争意识,对保持医院良好的发展优势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者:韩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全麻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结了158例外科手术全麻气管插管的护理经验,包括插管前做好全面周密的准备,插管中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剂量、给药速度、正规操作程序.认为提高护士的熟练配合对于插管是否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扈树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对一次性胰岛素笔用针头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使用一次性胰岛素笔用针头每次更换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糖尿病患者200例,填写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用针头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结果 200例被调查对象中,72例不知道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的危害,占36%;全部患者均不每次更换针头,其中159例(79.5%)认为费用高、127例(63.5%)怕浪费而不更换针头、21例(10.5%)不知道需要每次注射胰岛素时需要更换针头.结论 糖尿病患者对每次更换胰岛素笔用针头未引起重视,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转变患者观念,做到一针一用,以保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

    作者:宇静;马彩莉;张孟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热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96例白血病患者,按时间段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化疗前予以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全程护理干预,2组均在化疗后2周内每天监测4次(7:00、11:00、15:00、19:00)体温.对比2组患者化疗后发热的例数,干预后发热持续时间和应用抗生素情况.结果 未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化疗后发热的例数,干预后发热持续对间和应用抗生素的频次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全程护理干预减少了化疗后发热的发生,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作者:郭江;曹美嫦;欧阳任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