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黄彦红;李静;姚晓光;李荔荔;李妍;邵杰;董爽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各期及妊娠合并症妇女妊娠晚期血清甘胆酸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正常孕妇不同孕期及30例妊娠相关疾病患者(含ICP组1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0例和30例非孕妇)的血清甘胆酸值(CG).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孕期妇女血清C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正常早孕组与中孕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ICP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C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晚期妇女(P<0.001).结论:检测不同孕期妇女及妊娠相关疾病患者血清CG水平,对于了解病情、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池樱;翟晓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评价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月经量增多及中重度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症状、体征及彩超结果选取子宫腺肌病的患者35例作为治疗组,宫腔放置曼月乐,同时选取子宫腺肌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口服丹莪妇康煎膏,比较两组月经量、止痛效果、子宫体积变化等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放置曼月乐治疗6、12个月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痛经缓解较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的PBAC评分、痛经评分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子宫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曼月乐是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的宫内节育器.
作者:张露丹;刘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不孕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致病情况.方法:对60例已经排除其他导致不孕原因的女性可疑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鉴定试验.结果:对于培养阳性且计数> 104 cfu/ml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不孕症组Uu、Mh阳性率及Uu+ Mh感染率分别为53.33%、11.67%和3.33%,Uu、Mh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患者生殖道的支原体感染已成为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对于女性不孕就诊患者常规支原体筛查,对于阳性结果应按相应药敏结果进行治疗.
作者:王丽荣;王振荣;李宜学;高春燕;王晓波;陈小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盐水持续冲洗应用于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选择对患儿的佳冲洗盐水.方法:将120例行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早产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肝素稀释盐水持续冲洗,比较两种冲洗盐水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的冲洗盐水在保持导管通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对患儿的凝血功能有影响.结论: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在维持动脉置管通畅方面与肝素稀释盐水效果相同,但是可避免使用肝素时常见得不良反应,是佳的冲洗盐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倩清;徐灿;周永贤;贺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阿勒泰市农村妇女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查配合阴道镜筛查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过宣传动员自愿参加筛查的35~59岁阿勒泰市农村已婚女性进行妇科常规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宫颈液基薄片细胞学检查、宫颈醋白试验、碘试验、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者取宫颈活检送病理学检验,以病理学报告为诊断依据确诊宫颈癌患者.结果:1046例筛查妇女中100例(研究组)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报告显示原位癌1例(1.0%),浸润癌1例(1.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3例(3.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4例(4.0%);100例(对照组)肉眼观察异常下活检,病理报告显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1.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1.0%).结论:宫颈液基薄片细胞检查配合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方便、经济、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农村妇女宫颈疾病的筛查.
作者:刘建玲;李庆芝;郎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评价血清CYS-C和β2-MG在反映GFR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乳胶增强的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肾脏疾病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血清CYS-C和β2-MG,以CCR分组后进行评价.结果:肾脏疾病患儿的血清CYS-C和32-MG均超过正常参考上限,在CCR≥60的患儿血清β2-MG的异常检出率略高于血清CYS-C.结论:血清CYS-C和β2-MG在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方面比CC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血清CYS-C对于儿童肾脏疾病时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余小红;凌云;曾叶;王晓梅;艾洪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成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6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28 - 38周,每份羊水分3份分别进行LBC计数、L/S比值测定及泡沫试验.结果:羊水LBC与L/S比值成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623,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BC与泡沫试验呈等级相关,相关系数为(r)为0.781,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以LBC≤10×109/L作为判断胎儿肺不成熟的临界值,以LBC≥35×109/L作为判断胎儿肺成熟的临界值,比较羊水LBC计数各预测值率与L/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泡沫试验相比,羊水LBC计数的各预测值明显高于泡沫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羊水LBC计数在预测胎肺成熟度方面优于传统的泡沫试验,较L/S比值省时、省力,是临床中用于判断胎儿肺成熟方法的首选.
作者:张温麂;温岩;孙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2007~2011年辖区本地户口儿童及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新生儿死亡率由6.95‰降为2.20‰ (P<0.05),婴儿死亡率由8.21‰降为2.75% (P<0.05),0~4岁儿童死亡率由10.11‰降为4.4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原因排在前两位的仍是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但肺炎的排序有所下降.结论:南宁市江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近5年明显下降,降低出生缺陷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赵日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比较玻璃化冷冻人卵裂期胚胎解冻后卵裂球损伤和继续发育对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辅助生殖中心行181个卵裂期的FET周期进行研究.试验—根据复苏胚胎有无损伤和继续发育分为:A有损伤无发育,B无损伤有发育,C无损伤无发育,D有损伤有发育4组;试验二以B组无损伤有发育为基础,据移植继续发育胚胎数目分为:Bl组1个胚胎继续发育,B2组2个胚胎继续发育,B3组3个胚胎继续发育,比较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B组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3组妊娠率高于B1、B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冻复苏胚胎继续培养后是否有进一步发育对预测临床妊娠较卵裂球是否损伤更有价值.
作者:成俊萍;何冰;黄莉;谭卫红;薛林涛;王世凯;覃捷;陆建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危险因素.方法:对NICU及同期产科出生的240例新生儿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检查,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通过率的比较.结果:NICU新生儿120例中,高胆红素血症56例,败血症14例,新生儿肺炎30例,窄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早产10例;筛查通过85例,通过率为70.8%.同期正常新生儿120例中,筛查通过109例,通过率90.8%.两者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损伤初筛阳性率的高低、完善的随访体系、复筛和确诊是提高新生几听力损伤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方法,也可为预防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方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CT在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7月收治的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于入院第7天、第28天进行头颅CT检查,第7、14、28天进行行为神经测定评分,结合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情况,分析头颅CT、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HIE CT分度轻度39例(46.43%),中重度45例(53.57%);HIE临床分度轻度33例(39.29%),中重度51例(60.71%).HIE CT分度与HIE临床分度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IE轻度、中度患儿在第7、14、28天的NBNA得分与重度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7天患儿及日龄14天HIE重度患儿的NBNA评分与日龄28天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7天患儿NBNA评分>35与≤35其预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日龄14天患儿NBNA评分>35与≤35其预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CT表现为低密度影部分消失与全部消失的患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外部脑积水与无外部脑积水的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室扩大患儿与无脑室扩大患儿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部位颅内出血患儿与单一部位颅内出血患儿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HIE临床分度、头颅CT检查、NBNA评分,综合评估HIE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脑组织功能,可弥补单一检验方法的不足,准确评估病情,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通过有效干预,可以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作者:杨红军;郭彬;侯锡银;姜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将1 200例产妇分为产后正常组与产后抑郁组,比较两组的产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评分及产后相关情况.结果:产后抑郁组产妇SSRS评分和ENRICH评分显著低于产后正常组(P<0.05),前者产后负性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对产前SSRS评分和ENRICH评分较低、产后发生负性事件的产妇应积极施行干预措施,保障母婴身心健康.
作者:陈艳红;林亮初;邓珍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圆头精子症患者病因和临床表型特征.方法:收集6例圆头精子症导致不育患者和8例正常生育男性基本信息,进行外周血染色体、AZF、性激素、精液质量检查.结果:6例患者不育年限平均为4年,其中4例从事电焊、汽车喷漆、高温作业、接触化学物品职业,2例从事网络和电子商务;6例患者临床特征、染色体和AZF基因、性激素未见异常,3例患者圆头精子率100.00%,3例圆头精子率95.00% ~ 99.50%,圆头精于症患者精子活力明显低于正常生育组(P<0.05).结论:圆头精子症发生可能与外界环境有关,除具有圆头精子和精于活力低下外,无其他异常表型,建议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作者:沙艳伟;宋岳强;骆向璐;龚秀芳;邱乒乒;韩斌;李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LEEP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门诊收治患者中行TCT、阴道镜、宫颈组织学三阶梯检查确定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423例进行LEEP治疗及随访分析.结果:423例CIN行LEEP病理结果CINⅠ、Ⅱ、Ⅲ分别为123例、113例、137例,慢性炎症37例,浸润癌12例(Ⅰa18例、Ia22例、Ib 2例),微偏腺癌1例,术后病理CINⅢ的例数增加,宫颈癌检出率3.07%.同时发现30~39岁年龄段CIN发病率高,30~39岁与50~59岁年龄段比较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术后1~2个月内CIN的患者宫颈大部分恢复如初,有4例行第2次LEEP.LEEP一次成功率为99.05%,部分患者失访,随访中大部分患者效果满意,未发现CIN复发的病例.结论:LEEP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佳方法,也是预防及发现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灼英;谢芳;李珍;林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卵巢功能低下伴有不孕症患者在促排卵前行人工周期预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7月收治的98例卵巢功能低下伴有不孕症的患者,按照患者的性质分为体外受精失败组29例,卵巢早衰(POF)组20例,卵巢功能低下组49例.从生命网络调控的观点出发,每组患者均进行中药俞氏促卵泡方为主,辅助适量的雌激素+调经促孕丸联用3个月,同时加以心理健康辅导进行半年以上的治疗.观察治疗后各组症状、排卵率、妊娠率以及月经第3天后血清性激素的变化.结果:98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各组患者的全身症状均明显改善,各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明显下降(P<0.05),预治疗后患者的妊娠率为30.61% (30/98),排卵率由预治疗前的13.27% (13/98)增至51.02%.(50/98,P<0.05).结论:俞氏促卵泡方为主的预治疗,有效地缓解了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提高了临床排卵率及妊娠率.
作者:孟晓红;范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兰山区25~30岁妇女妊娠期病毒感染情况,为相关妊娠期病毒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在该院妇产科就诊且明确诊断有病毒感染的120例孕妇,对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65%,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3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率为30%.结论:部分妊娠期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因此产检过程中应重视对乳头状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筛查,以减少胎儿致畸率.
作者:李洁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调查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方法:参考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结合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特点,制定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对90例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中运动锻炼时间为(208.33±20.451) min/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得分为(13.19±4.615)分,与医护人员沟通得分为(6.28±1.551)分,自我监测得分为(13.53±4.618)分,适时适量活动得分为(11.72±3.875)分,依从性得分为(8.07±0.897)分,预防静脉炎得分为(9.80±2.084)分,预防导管堵塞得分为(10.26±1.526)分,预防导管感染得分为(15.07±2.010)分.预防导管脱出得分为(22.18±2.713)分,应急处理得分为(5.06±1.221)分.带管时间为1~3个月组患者体能锻炼、认知性症状实践得分、适时适量活动、预防导管堵塞、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导管脱出评分高于带管时间<1个月、>3个月组的患者(P<0.05),而带管时间<1个月组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得分高于带管时间1~3个月组、>3个月组患者(P<0.05),带管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应急处理得分高于带管时间<1个月、1~3个月组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改善,不同带管时间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各有弱势项目,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以有助干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邢冬婕;单丽霞;李莲静;邢凤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低度上皮内瘤变的意义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并经TCT检查为LSIL的195例女性病例进一步行HPV-DNA-PCR检测及阴道镜检查,观察其终病理结果的构成及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差异.结果:在195例LSIL患者中,高危HPV阳性144例(73.8%),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87例(60.4%);高危HPV阴性51例(26.2%),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8例(15.7%).在35岁以下的93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43例(46.2%);在35~45岁的69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41例(69.9%);45岁以上33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11例(33.3%).结论:在TCT诊断为LSIL的患者中,高危HPV阳性与高危HPV阴性患者的宫颈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之间宫颈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处理方法及随访计划的制定与年龄及HPV感染情况有关.
作者:张娟;蔡林儿;严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的常见原因,而乙肝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原体[1].病毒性肝炎可通过宫前感染、宫内感染途径传播给婴幼儿,婴幼儿感染后90%将发展为慢性病毒性感染者,并成为新的传染源.因此,对于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按重症肝炎处理,尽量使肝功恢复,维持足月产[2].该文就成功救治妊娠晚期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茜茜;郭晓林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黄芪注射液组和对照组.注射组静滴黄芪注射液10ml+生理盐水90ml,15min滴完后静注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以丙泊酚及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生命体征在正常水平,术毕前腹腔冲洗液加入黄芪注射液10ml.对照组静滴生理盐水100 ml后麻醉,腹腔冲洗液中不加黄芪注射液,余同注射组.采集手术前(T0)、术毕(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的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水平,计算CD4 +/CD8+比值.结果:与T0时比较,对照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在T1、T2时均明显下降,T3时才基本恢复T0时水平,注射组上述指标在T1时下降,但T2时已恢复T0时水平,两组CD8+水平在T1、T2、T3时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T2、T3时两组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注射组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照组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相对注射组明显下降,表明黄芪注射液在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邓恋;胡祖荣;陈祥楠;付锐剑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