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兰山区25~30岁妇女妊娠期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李洁

关键词:妊娠期, 乳头状瘤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摘要:目的:分析兰山区25~30岁妇女妊娠期病毒感染情况,为相关妊娠期病毒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在该院妇产科就诊且明确诊断有病毒感染的120例孕妇,对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65%,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3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率为30%.结论:部分妊娠期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发生,因此产检过程中应重视对乳头状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筛查,以减少胎儿致畸率.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6例圆头精子症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圆头精子症患者病因和临床表型特征.方法:收集6例圆头精子症导致不育患者和8例正常生育男性基本信息,进行外周血染色体、AZF、性激素、精液质量检查.结果:6例患者不育年限平均为4年,其中4例从事电焊、汽车喷漆、高温作业、接触化学物品职业,2例从事网络和电子商务;6例患者临床特征、染色体和AZF基因、性激素未见异常,3例患者圆头精子率100.00%,3例圆头精子率95.00% ~ 99.50%,圆头精于症患者精子活力明显低于正常生育组(P<0.05).结论:圆头精子症发生可能与外界环境有关,除具有圆头精子和精于活力低下外,无其他异常表型,建议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作者:沙艳伟;宋岳强;骆向璐;龚秀芳;邱乒乒;韩斌;李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方法:参考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结合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特点,制定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对90例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中运动锻炼时间为(208.33±20.451) min/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得分为(13.19±4.615)分,与医护人员沟通得分为(6.28±1.551)分,自我监测得分为(13.53±4.618)分,适时适量活动得分为(11.72±3.875)分,依从性得分为(8.07±0.897)分,预防静脉炎得分为(9.80±2.084)分,预防导管堵塞得分为(10.26±1.526)分,预防导管感染得分为(15.07±2.010)分.预防导管脱出得分为(22.18±2.713)分,应急处理得分为(5.06±1.221)分.带管时间为1~3个月组患者体能锻炼、认知性症状实践得分、适时适量活动、预防导管堵塞、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导管脱出评分高于带管时间<1个月、>3个月组的患者(P<0.05),而带管时间<1个月组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得分高于带管时间1~3个月组、>3个月组患者(P<0.05),带管时间>3个月组的患者应急处理得分高于带管时间<1个月、1~3个月组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改善,不同带管时间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各有弱势项目,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以有助干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邢冬婕;单丽霞;李莲静;邢凤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绝经期前、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绝经期前、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m 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预后.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女性AMI患者310例,依据是否绝经及绝经年限分组并对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入院30天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绝经前女性AMI患者与绝经后患者相比,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更低(OR =8.151,P=0.005);典型胸痛症状的发生与年龄(OR =0.881,P=0.001)及绝经年限(OR=2.600,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绝经年限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KillipⅡ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和心力衰竭(>Killip Ⅱ级)是预测绝经后女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1,P=0.043:OR=12.339,P<0.001).结论:绝经期前、后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结合其临床特点,采取不同的预防和诊疗措施.

    作者:孙玉芹;韩海玲;宋文刚;朱玉红;吕冬燕;朱艳彬;何海涛;姜欣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宫颈细胞学诊断低度上皮内瘤变的临床处理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低度上皮内瘤变的意义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并经TCT检查为LSIL的195例女性病例进一步行HPV-DNA-PCR检测及阴道镜检查,观察其终病理结果的构成及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分布差异.结果:在195例LSIL患者中,高危HPV阳性144例(73.8%),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87例(60.4%);高危HPV阴性51例(26.2%),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8例(15.7%).在35岁以下的93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43例(46.2%);在35~45岁的69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41例(69.9%);45岁以上33例中,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及癌者共11例(33.3%).结论:在TCT诊断为LSIL的患者中,高危HPV阳性与高危HPV阴性患者的宫颈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之间宫颈病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处理方法及随访计划的制定与年龄及HPV感染情况有关.

    作者:张娟;蔡林儿;严杏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准确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的准确性.方法:按照是否有手术史将139例孕妇分为两组,其中88例至少有一次剖宫产史,51例无子宫手术史.全部孕妇均进行剖宫产术前B超及术中子宫下段厚度测量,对比不同组别间B超与术中测量的子宫下段厚度,以及同组间术前B超及术中测量的差别.结果:术前1周内B超测量子宫下段厚度与术中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手术史组子宫下段厚度大于有剖宫产史组(P<0.05).3例瘢痕子宫孕妇术前B超未发现异常,术中发现2例子宫下段肌层不全裂开,1例肌层完全裂开.结论:分娩前有剖宫产史者子宫下段厚度薄于无剖宫产史者.分娩前期B超检测情况基本可以反映子宫下段的真实厚度,但并不是阴道试产的准确依据.

    作者:周冬;肖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65例

    目的:观察除湿活血汤联合盐酸多西环素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以除湿活血汤配合多西环素治疗,西药组以多西环素治疗.结果:支原体转阴有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93.75%,西药组为7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降低.

    作者:王薇华;周思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 activating factor,PAF)及其受体(PAF - Receptor.PAF-R)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30例早期自然流产妇女(研究组)和30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AF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F-R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AF-R在子宫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研究组血清中PAF含量、PAF -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和在子宫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早期自然流产妇女PAF-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和在于宫内膜上的表达呈正相关(r=0.938,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妇女血清PAF水平明显降低,PAF -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和子宫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F -R的表达可间接反映子宫蜕膜组织中PAF-R的表达情况.

    作者:王亚芹;刁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危险因素.方法:对NICU及同期产科出生的240例新生儿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检查,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通过率的比较.结果:NICU新生儿120例中,高胆红素血症56例,败血症14例,新生儿肺炎30例,窄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早产10例;筛查通过85例,通过率为70.8%.同期正常新生儿120例中,筛查通过109例,通过率90.8%.两者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损伤初筛阳性率的高低、完善的随访体系、复筛和确诊是提高新生几听力损伤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方法,也可为预防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方霞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电热圈环切术(LEEP)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LEEP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门诊收治患者中行TCT、阴道镜、宫颈组织学三阶梯检查确定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423例进行LEEP治疗及随访分析.结果:423例CIN行LEEP病理结果CINⅠ、Ⅱ、Ⅲ分别为123例、113例、137例,慢性炎症37例,浸润癌12例(Ⅰa18例、Ia22例、Ib 2例),微偏腺癌1例,术后病理CINⅢ的例数增加,宫颈癌检出率3.07%.同时发现30~39岁年龄段CIN发病率高,30~39岁与50~59岁年龄段比较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术后1~2个月内CIN的患者宫颈大部分恢复如初,有4例行第2次LEEP.LEEP一次成功率为99.05%,部分患者失访,随访中大部分患者效果满意,未发现CIN复发的病例.结论:LEEP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佳方法,也是预防及发现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灼英;谢芳;李珍;林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尿多项指标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胱抑素C(CysC)、尿白蛋白(mAIb)、IgG、微球蛋白(α1-M)4项指标测定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 pergnancy,HDP)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就诊的67例正常妊娠孕妇及52例HDP患者,在妊娠24~28周及妊娠32~36周分别采取静脉血行胱抑素C、中段尿行mAlb、IgG、α1-M测定.结果:①正常妊娠组的血CysC水平随着妊娠进展逐渐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DP组随妊娠进展也逐渐升高,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正常妊娠组孕中、晚期尿IgG、mAlb、α1-M无明显变化(P>0.05);HDP组则随妊娠进展逐渐升高,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妊娠中期两组肾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孕晚期HDP组4项指标明显升高,与正常妊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妊娠组比较,随着妊娠的进展,HDP孕妇肾功能4项指标发生显著性改变,提示血、尿多项指标检测可敏感、确切地反映HDP患者的肾功能早期损害.

    作者:王维俊;陆薇;刘亚琼;李清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2007~2011年南宁市江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2007~2011年辖区本地户口儿童及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新生儿死亡率由6.95‰降为2.20‰ (P<0.05),婴儿死亡率由8.21‰降为2.75% (P<0.05),0~4岁儿童死亡率由10.11‰降为4.40‰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原因排在前两位的仍是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但肺炎的排序有所下降.结论:南宁市江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近5年明显下降,降低出生缺陷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赵日双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成功救治妊娠晚期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的常见原因,而乙肝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原体[1].病毒性肝炎可通过宫前感染、宫内感染途径传播给婴幼儿,婴幼儿感染后90%将发展为慢性病毒性感染者,并成为新的传染源.因此,对于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按重症肝炎处理,尽量使肝功恢复,维持足月产[2].该文就成功救治妊娠晚期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茜茜;郭晓林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脑利钠肽检测及心功能维护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小儿先大性心脏病(CHD)心脏手术前(术前)及心功能维护干预治疗后血浆中脑利钠肽(BNP)、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探讨BNP及cTn Ⅰ与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和CHD术前心衰的发生率,并评价心功能维护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8月佛山市顺德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为术前试验组患儿、50例无心衰支气管肺炎对照组患儿,检测心功能维护治疗前后的BNP、cTn Ⅰ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试验组50例术前21例BNP、18例cTnⅠ异常升高,采用国际改良Ross标准诊断心衰20例(40.0%),与BNP、cTnⅠ指标符合率分别为92.6%、90.0%;对照组50例BNP无1例异常,2例cTn Ⅰ异常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儿经干预治疗后BNP、cTn 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衰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翁晓阳;林春旺;邓明红;陆桂宁;李国平;张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细胞因子抗体芯片在筛选NEC血清蛋白标记物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cytokine antibodychip,CAC)分析新生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CAC技术平台测定6例NEC患儿(NEC组)和4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79种细胞因子.按照至少在4个样本中信号值>400为表达有意义的细胞因子,筛选出有表达意义的细胞因子,应用芯片差异显著性分析(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AM)软件对有表达意义的细胞因予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初步获得NEC差异表达细胞因子.结果:筛选到白介素-8(IL-8),表皮生长因子(E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和生长相关致癌基因(GRO)等4个在NEC患儿血清中低表达的细胞因子以及瘦素(Leptin)这一高表达细胞因子.聚类分析表明,上述5个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能够明显区分NEC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结论:CAC是一种高效、快速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利用CAC从血清中筛选NEC相关蛋白分子标记物是可行的.

    作者:张磊;秦克旺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早产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佳冲洗盐水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与肝素稀释盐水持续冲洗应用于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选择对患儿的佳冲洗盐水.方法:将120例行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早产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肝素稀释盐水持续冲洗,比较两种冲洗盐水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的冲洗盐水在保持导管通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对患儿的凝血功能有影响.结论: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在维持动脉置管通畅方面与肝素稀释盐水效果相同,但是可避免使用肝素时常见得不良反应,是佳的冲洗盐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倩清;徐灿;周永贤;贺欢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致病性及其与不孕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孕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致病情况.方法:对60例已经排除其他导致不孕原因的女性可疑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鉴定试验.结果:对于培养阳性且计数> 104 cfu/ml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不孕症组Uu、Mh阳性率及Uu+ Mh感染率分别为53.33%、11.67%和3.33%,Uu、Mh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患者生殖道的支原体感染已成为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对于女性不孕就诊患者常规支原体筛查,对于阳性结果应按相应药敏结果进行治疗.

    作者:王丽荣;王振荣;李宜学;高春燕;王晓波;陈小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36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侵蚀性葡萄胎(侵葡)和绒毛膜癌(绒癌)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3月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例中25例为侵蚀性葡萄胎,11例为绒癌.11例行单纯化疗,19例行联合化疗,6例行化疗加手术治疗.Ⅰ期近期治愈率100.0%,Ⅱ期近期治愈率86.9%,Ⅲ期近期治愈率70.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化疗是提高侵葡和绒癌治愈率的关健,必要时应辅以手术治疗.

    作者:杨艳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甘胆酸(CG)在妊娠及其合并症中的监测价值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各期及妊娠合并症妇女妊娠晚期血清甘胆酸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0例正常孕妇不同孕期及30例妊娠相关疾病患者(含ICP组1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0例和30例非孕妇)的血清甘胆酸值(CG).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孕期妇女血清C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01);正常早孕组与中孕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ICP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清C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晚期妇女(P<0.001).结论:检测不同孕期妇女及妊娠相关疾病患者血清CG水平,对于了解病情、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池樱;翟晓枝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产后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将1 200例产妇分为产后正常组与产后抑郁组,比较两组的产前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评分及产后相关情况.结果:产后抑郁组产妇SSRS评分和ENRICH评分显著低于产后正常组(P<0.05),前者产后负性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对产前SSRS评分和ENRICH评分较低、产后发生负性事件的产妇应积极施行干预措施,保障母婴身心健康.

    作者:陈艳红;林亮初;邓珍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儿肺成熟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羊水板层小体计数预测胎肺成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6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28 - 38周,每份羊水分3份分别进行LBC计数、L/S比值测定及泡沫试验.结果:羊水LBC与L/S比值成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623,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LBC与泡沫试验呈等级相关,相关系数为(r)为0.781,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以LBC≤10×109/L作为判断胎儿肺不成熟的临界值,以LBC≥35×109/L作为判断胎儿肺成熟的临界值,比较羊水LBC计数各预测值率与L/S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泡沫试验相比,羊水LBC计数的各预测值明显高于泡沫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羊水LBC计数在预测胎肺成熟度方面优于传统的泡沫试验,较L/S比值省时、省力,是临床中用于判断胎儿肺成熟方法的首选.

    作者:张温麂;温岩;孙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