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李秀琴

关键词:LEEP, 保妇康栓, 宫颈糜烂
摘要:目的:观察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妊娠期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LEEP术后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仅采用LEEP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3.1%,术后阴道流液量和出血量、创面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可靠,愈合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不孕女性基因缺陷性疾病研究进展

    人类的生育力受基因多样性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其范围涉及配子形成到胎儿出生.人类的基因组含有23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包含着成百上千个基因.据估计,人类的总基因数约为20 000个.人类基因组包括了30亿个碱基对,其多态性十分丰富,因此能够对健康和疾病造成影响.基因缺陷会引发女性不孕,虽然这种情况较少见,但其对女性的生育影响一般无法逆转.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破译,女性不孕相关的基因不断被发现.现就与女性不孕有关的基因突变作一综述.

    作者:邱乒乒;沙艳伟;李萍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11例深部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深部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治预防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1例经病理证实的深部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管黏膜下肿物1例,病理发现4例,影像学检查发现宫颈占位病变6例.痛经伴性交痛2例,阴道不规则出血和/或性交后出血3例,无自觉症状者6例.行病灶切除术3例,宫颈锥切术2例,全子宫切除者6例(其中1例宫颈残端切除).结论:深部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无特异性症状,以影像学发现或病理发现者居多,易漏诊误诊,治疗应制定个体化方案.

    作者:刘川;关洪波;英焕春;林蓓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月经周期中血清LIF的变化规律

    目的:通过测定育龄期不孕妇女卵泡早期、采卵日、黄体中期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含量,阐明LIF在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中LIF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揭示LIF在胚胎种植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而为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的不孕症妇女48例,采集同一患者自然周期卵泡早期、黄体中期血清以及IVF-ET周期中采卵日的血清及卵泡液,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卵泡液中LIF的含量.结果:卵泡早期、采卵日、黄体中期血清LIF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卵日血清LIF含量明显高于卵泡早期和黄体中期,黄体中期血清LIF含量略高于卵泡早期;妊娠组采卵日血清LIF含量比卵泡早期血清LIF含量的增加值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卵泡早期、采卵日、黄体中期血清LIF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月经周期中血清LIF来源的部位随时相而异;IVF-ET周期中采卵日血清LIF主要来源于卵巢;卵泡早期血清LIF及采卵日血清LIF的增加幅度可能预测妊娠结局.

    作者:李永丽;徐仙;胡蓉;赵君利;哈灵侠;李彩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2001~2010年常州地区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州地区2001 ~2010年苯丙酮尿症(PKU)筛查情况.方法:采用时间荧光分辨技术对常州地区175 87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了PKU的筛查,对阳性患儿及时召回确诊.确诊后,所有阳性患儿均建立治疗随访档案.结果:2001 ~2010年间共发现并确诊PKU患儿16例,发病率为1/10 992,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2010年PKU假阳性率保持在0.1%的水平;大多PKU阳性患儿足跟血苯丙氨酸值在5.0~ 10.0 mg/dL区间之内;16例患儿均得到了药物治疗和严格的饮食控制,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苯丙酮尿症筛查对提高常州地区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江丽华;许国锋;王秋伟;蒋建;周蓓蓓;王淮燕;虞斌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胎儿的影响

    目的:比较妊娠畸形胎儿的孕妇及正常胎儿的孕妇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分析其代谢水平与妊娠畸形胎儿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静脉血3ml,检测其血清Hcy水平,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Hcy的差异.研究血清Hcy水平与年龄、孕周、胎儿体重之间的关系.以对照组血清Hcy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作为界值,划分为两个水平组,比较不同水平组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病风险.结果:病例组孕妇血清Hcy明显高于对照组(18.23μmol/L vs 9.5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孕周、胎儿体重之间无必然联系.高水平Hcy孕妇妊娠先天畸形胎儿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 =2.4,P<0.05).结论:孕期血清Hcy高水平是研究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春香;王庆华;陈光元;王鹤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北京朝阳区孕妇ABO血型IgG抗体效价与HDN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时母体血清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19例孕16~20周的“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异常者建议每2~4周动态监测抗体效价变化;新生儿分娩后,对病态黄疸患儿检测总胆红素、血型和溶血三项以诊断HDN.结果:随着IgG抗体效价升高,HDN发病率明显增加(x2=109.5,P<0.05),但抗体效价与HDN的产重程度关系并不密切相关(P1=0.104,P2 =0.073,均>0.05).结论:孕妇产前检测IgG抗体效价水平时,必须结合患者临床及其他产前、产后相关检验结果综合评价新生儿溶血病的病情.

    作者:孙秋瑾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盐城市女公务员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年度健康体检了解盐城市直女公务员健康状况.方法:依照盐城市政府市直机关人员体检方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建立体检表,于2011年6~8月对盐城市直机关女公务员进行体检,收集其中833名女公务员的体检表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体检的盐城市直机关女公务员中,亚健康、患病及正常的比例分别是11.2%、80.9%和7.9%,所查疾病中患病率高的前五位疾病分别是:乳腺增生32.5%、宫颈炎31.2%、胆囊疾病21.8%、子宫肌瘤17.2%、慢性咽炎10.3%,妇科疾病和慢性咽炎以中年组患病率高,胆囊疾病以老年组患病率高.结论:女公务员各类疾病总患病率高,整体健康状况堪忧,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女公务员的健康素质.

    作者:周文君;高璀乡;王树树;宋兵;陈金磊;张学艳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宫颈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型别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宫颈癌前病变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 ~2012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患者,经HPV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无子宫颈上皮内病变者32例,CNⅠ-Ⅲ患者35例,宫颈癌患者3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所有患者进行HPV-DNA分型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的比例都明显高于无子宫上皮内病变组(P<0.05);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病毒载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与感染高危型HPV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尹凤玲;沈宗姬;严春寅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高发区农村妇女子宫颈癌现患率及筛查意愿分析

    目的:通过农村妇女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和子宫颈癌筛查意愿的分析,了解我国农村妇女子宫颈癌现患率及其筛查的认知情况和接受筛查的意愿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国农村子宫颈癌高发区山西省襄垣县、江西省靖安县现场30 ~ 59岁的妇女,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及对子宫颈癌认知、筛查意愿的调查.初筛方案采用子宫颈肉眼观察(VIA/VILl),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进行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定.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收集信息.采用Visual FoxPro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西省襄垣县及江西省靖安县现场分别有5 610例及5 266例完成筛查.查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及以上(CINⅡ+)病例为84例和19例,检出率分别为1.50%和0.36%.对各年龄组CINⅡ+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江西省靖安县的检出率以30~ 34岁和55~59岁两个年龄组较高;而山西省襄垣县检出率高的是50~54岁年龄组,45 ~ 49岁年龄组和35 ~ 39岁年龄组其次.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妇女对于子宫颈癌认知率也随之增加(P<0.05).两个现场的研究对象对筛查必要性的认识及子宫颈癌筛查费用的支付意愿均较高(98.43%、85.81%);但支付能力却较低,都在30元以下.结论:①在农村高发区开展子宫颈癌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妇女CINⅡ+现患率,提高子宫颈癌早诊率和早治率.②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子宫颈癌及其筛查目的认知水平.③高发区农村妇女对子宫颈癌及其筛查必要性的认知水平及支付意愿都较高,但支付能力却相对不足.

    作者:马莉;顾晓芬;马俊飞;徐小玲;宁岩;陈俊峰;赵方辉;高晓虹;乔友林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应用联合超声检查方法诊断妊娠晚期侧后壁及后壁前置胎盘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对诊断妊娠晚期侧后壁及后壁前置胎盘提高准确率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测量40例前置胎盘位于侧后壁及后壁足月产妇的胎盘下缘距子宫颈内口的距离(L)及胎先露部与骶岬之间的距离(D),以此为指标诊断前置胎盘并与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产前经腹部超声诊断与术中证实的前置胎盘诊断符合率为75.0% (30/40),产前联合超声诊断与术中证实的前置胎盘诊断符合率为92.5% (37/40),两种超声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妊娠晚期侧后壁及后壁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党媛媛;马方;黄晓;颜玮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黄冈市行电子阴道镜筛查宫颈癌前病变29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0年12月对黄冈市妇幼保健院2 913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 913例电子阴道镜检查中,行阴道镜下活检2 753例,行宫颈管搔刮160例.活检中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宫颈炎2 44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Ⅰ 204例,CINⅡ46例,CINⅢ35例,宫颈癌27例,诊断正确率为92.5%.宫颈管搔刮送病检诊断为宫颈炎144例,宫颈管腺细胞病变8例,CINⅠ4例,CINⅡ2例,CINⅢ2例,宫颈癌0例,CIN的漏诊率为5.0%.结论:采用阴道镜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方便安全、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对临床分析阴道镜观察满意而TCT提示异常者应该配合宫颈管搔刮术,以增加宫颈管内病变的检出率.

    作者:张玲;聂世书;饶永红;况元元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小儿烧伤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目的:为探讨小儿烧伤原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1月~ 2010年11月110例烧伤住院患儿,整理临床资料,分析烧伤的原因.结果:小儿烧伤多发生1~3岁年龄段,7~11岁的儿童具备了自我保护意识,烧烫伤者占3.6%.在烧烫伤小儿中,城市家庭中小儿14例,农村小儿56例,外地打工者家庭小儿40例,农村小儿烧伤例数多.小儿烧伤的发生因素以热液类为多,常发生在夏季,占73.6%,其中1~3岁组多,占67.9%.结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望降低小儿烧伤发生率,减少损害程度.

    作者:金英花;李成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LEEP术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妊娠期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LEEP术后给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仅采用LEEP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3.1%,术后阴道流液量和出血量、创面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可靠,愈合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李秀琴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和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方法: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于新生儿出生后72 h,充分哺乳后采足跟血3滴渗在滤纸片上,通过邮政快递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和TSH浓度.结果:宁夏自2007年8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来,筛查率逐渐提高,2011年达83.87%.5年来共筛查136 909万名新生儿,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40名,发病率0.29‰ (1/3 42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37名,发病率0.27‰ (1/3 700),苯丙酮尿症发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城市地区水平,可疑阳性病例复查率达80.00%.结论:依法服务,加强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可疑阳性患儿追访率,减少因CH、PKU发生的残疾.

    作者:毛新梅;马晓燕;李宏艳;刘媛;王书平;贾莉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产妇血清泌乳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术后产妇血清中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术后根据临床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 mg肌内注射;Ⅱ组采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Ⅲ组采用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分别于剖宫术结束时、术后2、24及48 h抽取产妇静脉血,测定血清PRL,并观察镇痛效果及哺乳情况.结果:在剖宫术结束时三组产妇血清PRL无明显差异;术后2、24及48 h,Ⅱ组和Ⅲ组产妇血清PRL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并以Ⅱ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剖宫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及静脉镇痛均可增加PRL的分泌,尤其以硬膜外镇痛更有效,有利于早期哺乳.

    作者:修玉芳;黄东林;宫美晶;肖龙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2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宁夏盐池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 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同术前,仍为CINⅢ,未累及切缘,21例降为CINⅡ、Ⅰ或慢性宫颈炎.192例患者行宫颈锥切术,44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与术前宫颈活检病理符合率86.86%,术后出血发生率5.51%,随访6~53个月,无复发患者.结论: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是安全有效的,但需严密随访.

    作者:李淑琴;张燕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动脉导管关闭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关闭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将2010 ~2011年住院的125例早产儿按病例对照研究分成两组,动脉导管关闭早产儿63例为治疗组,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6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病因治疗、合理喂养.结果:治疗组中2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3.17%;对照组中9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14.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导管关闭可明显降低早产儿NEC的发生.

    作者:付洪涛;欧阳林英;晏国娟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404例智力低下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及病因探讨

    目的:分析智力低下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及病因,为智力低下儿童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对1332例儿童进行智力测试,其中4~6岁儿童采用中国修订的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C-WYCSI)进行智商测定,7 ~17岁儿童采取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商测定.结果:①确定为智力低下儿童404例,检出率为30.33%.其中轻度智力低下患儿155例(38.37%),中度智力低下患儿119例(29.46%),重度智力低下患儿76例(18.81%),极重度智力低下患儿54例(13.37%).4~6岁238例,7 ~17岁166例.男性215例,女性189例.学龄前智力低下儿童与学龄儿童智力低下各级别分布构成、不同性别智力低下儿童智力各级别分布构成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智力低下病因明确者288例(71.29%),病因不明者116例(28.71%);病因明确的智力低下患儿,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主要为先天性智力发育迟缓(17.08%)、染色体异常(10.64%)、脑积水(6.93%)为前三位原因.结论:4~17岁智力低下儿童以轻度智力低下为主,导致智力低下的病因较多,但以先天性智力发育迟缓、染色体异常及脑积水为常见原因.

    作者:李家菊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婴幼儿骨强度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婴儿骨强度的因素,促进儿童骨骼健康成长.方法:随机抽取198例婴幼儿,通过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检测婴幼儿骨强度水平,采用系统提供的亚洲儿童数据库进行Z score比较,同时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补充维生素D、孕妇补钙、性别和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对婴幼儿骨强度无明显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妇骨强度、胎龄、出生体重、婴幼儿补充钙剂和户外活动时间是影响婴幼儿骨强度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婴幼儿骨强度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孕妇需增强骨强度,降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婴幼儿应补充钙剂和增加户外日晒运动.

    作者:孙俊;卫雅蓉;章恒;廖祥鹏 刊期: 2012年第36期

  • 广东省育龄妇女不同性生活时机对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广东省育龄妇女在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机性生活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21 ~ 35岁健康已婚、月经正常、有意愿怀孕的妇女.纳入研究期间不采取避孕措施,在预计排卵日前7天(-7)开始至排卵日后3天(+3),每天测尿LH、BBT等,受试者在-7~ +3时间内尽可能只有1次性生活,将月经情况和确切的性生活日期记录在月经卡上.结果:纳入研究的对象共98人,观察245周期,72周期妊娠,平均妊娠率为29.39%;而在-7~ +3期间仅有单次性生活的周期91个,其中15周期妊娠,平均妊娠率为23.08%.按在预计排卵日-7~ +3对应的某一天性生活计算妊娠率:分别为:0、0、20%、18.75%、26.67%、34.38%、35.71%、31.25%、22.22%、20%、0.结论:在月经周期中性生活时机不同,其妊娠率有差异,以预计排卵日-3 ~0日期间性生活妊娠率较高.在-7~ +3期间仅有单次性生活者较有多次性生活者妊娠率低.

    作者:陈瑞玲;麦小珊;叶影凤;李庆琨;林彩菊;李凤葵 刊期: 2012年第36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